作文要如何教才有效,這是一個讓很多老師頭疼的話題。作文教學沒辦法一蹴而就,作文學習除了知識的積淀,還需要思維的拓展、想象的開發,后者尤為重要。很多人認為,讀得多、積累得多,思維就會敏捷、文如泉涌。其實不然,如果寫作這么簡單的話,所有人都可以當作家了,顯然寫作不是如此輕松的事。作文教學還是要注重科學的方法,那些給孩子條條框框的速成法只會束縛孩子的思維,適得其反。作文教學就應該為孩子創設情景,讓孩子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才能寫出屬于孩子自己的作文來。
我是一名農村小學老師,深知作文教學給學生及其家長和老師帶來的困惑。主要問題有以下三點:
一是學生無話可寫。小學生的無意注意偏多,有意注意偏少,每天經歷的事物雖說很多,但往往是一閃而過,并未去仔細觀察和思考,這樣,本來有限的人生經歷能提供給他們寫作的內容就更加貧乏。
二是對寫作的目標不大明確。一般的小學生總認為一定要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去寫,才能寫出價值和趣味,又總認為家長和老師要求他們完成的作文肯定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的,隱隱約約好象非常遙遠,因此望而生畏。
三是沒有寫作的欲望。小學生做事,都重在一個興趣,有了前面兩個“攔路虎”,他們自然覺得寫作是一種無趣的事情,從而很不情愿去做,因此其作文總是難免干巴,毫無生趣,全不像他們平時游戲娛樂中生動活潑的神情相貌。
由于這些原因,學生往往是望“文”生畏。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輕個性、輕自主、輕課外等,甚至個別教師強制學生背作文選以應付考試……長此以往,學生的考分或許上來了,但學生的個性被抹殺、激情被澆滅、幻想被扼殺……因此,大大小小的語文考試中,我們經??吹角宦傻摹袄淄摹?,即使沒有雷同,也大多是沒有真情實感的假話、套話、空話,全不見少年兒童真實生活中的五彩斑斕和無邊遐想。
這幾年讀了很多關于情境教學的相關專著,探究了情境教學的理論思想和操作方法,并且在教學中加以運用,最終從很多次課堂教學中總結出情境教學對于作文指導有明顯效果,作文情境教學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輕松的環境中有話可寫,有感可發。
創立情境作文訓練,其核心思想是觀察情境教作文,即在觀察情境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寫作。其操作過程大致可分為四步:①創設情境(生活再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角色表現,語言描述等);②觀察情境(指導學生選取觀察目標、安排觀察順序、啟發學生想像等);③審美體驗(感知美的表象、領悟美的實質);④開拓思路(啟發學生擬題、擬好作文提綱、抓住重點指導)??傊?,情境作文教學以觀察情境為基礎,以激發情趣為核心,它注重改善直接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學與語言表達、思維發展、智力開發、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去,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引導學生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寫作情境,從而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因此,創設寫作情境,愉悅寫作心情,是情境作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出什么文字?,F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許多學生卻不留心觀察,提起筆來依然無話可寫。這就要求我們依據作文教學的目的來創設相應的寫作情境。幾年來對于作文課如何創設情境,有了以下幾點收獲:
1、活動感受情境。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貼近自然、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活動,如帶領孩子們進行一些訪問,當一次售貨員,進行歌詠比賽、智力競賽、演講會、野炊、爬山等,讓學生在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中觀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從而重點地練筆。
2、實踐體會情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在實踐中感受生動的情境,并以此作為題材,精心指導他們寫作。如標本制作、自然實驗、開辦專欄、植樹栽花等;也可以走出校門,清掃街道、服務社會、募捐、調查研究等。
3、語言描繪情境。教師用形象有趣、童真味、情感味極濃的話語,去描述題材所需的特定情境,繪聲繪色地烘托出那種特定的氛圍,來叩擊學生的心弦,令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產生清晰生動、具體可感的語像。豐富學生的想象和詞匯,發展學生的語言。
4、音樂渲染情境。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根據寫作題材的需要,選擇相應的音樂來渲染,把學生帶進寫作的美妙景象中,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
這樣,多方面創設情境,學生的感性信息積累到一程度,便會水到渠成,“文思泉涌”獲得語言思維和作文智能的發展。只要我們不斷探索,情境教學一定能讓學生作文顯現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