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是針對兒童群體中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對低于正常兒童的學生的一種“愛心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特殊兒童群體的實際情況,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消除自卑,提高興趣,改進學法,激活思維,開拓視野,是我們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一、教師要深入對教材的分析,重視學生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數學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數學教師能夠準備把握和分析好教材對提高教學有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數學教師要深刻了解和研究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模式也要不斷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的單向灌輸上,要注意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任何數學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開展,要結合聾啞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課堂設計,對學生的提問要具備多樣性、可實施性和針對性,要引導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通過特殊的溝通方式,了解學生心中所想,師生之間形成一種特有的默契,這需要數學教師除了具備強大的教學能力,還要在手語的教學語言上熟練地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親其師”,進而達到“信其道”的效果,進而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增強特殊兒童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特殊學生大多存在生理缺陷,心理脆弱,極易受到打擊。特殊兒童的的自尊心就像含羞草一樣敏感,一觸即收,這就要求教師要謹慎對待學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有任何的歧視、挖苦,以免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殊學校的教師要與學生真心的交朋友。教師應該了解特殊兒童的基本情況,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并放大,讓學生知道優勢,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察覺到學生的進步時,就要積極地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并和大家一起分享。特殊兒童的數學學習興趣一般較低,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師生溝通的問題,教師有時講的很累,學生卻無心聽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要有耐心,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要讓他們知道教師是真正關心他們的,平等的對待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由脆弱變得堅強,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同時,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改進教法,指導學法:首先,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預習。預習能夠為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授課前可以提出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尋找答案,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其次,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特殊學生一般來說對動態的東西比較敏感,所以,在講授加減法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小豬去商店買文具的動畫,動畫中小豬買了一枝3塊錢的鉛筆,一塊2塊錢的橡皮,讓學生計算小豬一共花了多少錢。學生通過有趣的動畫,便能很快地計算出來,并且通過動畫,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四、從實際出發,因人施教: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著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
課堂教學是有組織的認知活動,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要注意分層教學和個別化教學。在以往的教學上很多教師往往只采取上大課的形式,沒有考慮每個同學的具體要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聽力程度的不同、智力程度的不同應該給他們分成若干個小組,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據每個學生所能吸收的進度安排課程。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僅只是通過教學完成任務就可以了,它再一次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反思的平臺。因此,課堂教學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實際出發,設計出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內容,切實做到因人施教。下面以分層教學為例,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我們把聽力障礙學生分為A、B、C三類:A類有殘余聽力、智力較好;B類有聽力障礙、智力中等;C類綜合組,智力遲緩。按照這三類聽障學生的特點,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分層: ①、學生自身的分層 ②、學習目標的分③、練習的分層 ④、作業的分層。對于A類聽力障礙學生在上課時對他們的提問可以稍微難一點,作業也可以加大一定的難度,而對于C類聽障學生可以于A類學生相反,對B類聽障學生的提問、練習、作業難易適中即可。
總之,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教學要體現教學方法的特殊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教學策略的靈活性。只有如此,才能有望提高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