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大形勢下,語文教學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它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體,語文教師既是語文知識的傳播者、語文能力的訓練者,又是智力的開發(fā)者、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者。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呢?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打造魅力課堂,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向往,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高深的知識;教師過硬的基本功和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磁場,讓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從而把語文學習當作一種幸福,一種快樂。
首先教師要熱愛工作,喜愛學生。即要平等待生,尊重學生,構(gòu)建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其次,要學會傾聽。課堂教學中,學生可能不會很快領(lǐng)悟教材、教師的用意,回答問題時常常所答非所問。這時教師要有耐心,不要輕易地打斷學生,要盡量地點撥引導,而討論時,學生的想法可能與教師的想法不一致。此時,教師要敢于放棄,只要學生的說法能自圓其說就行。
第三,教師健全的性格也是讓語文課充滿魅力的一個要素。因為教師的性格與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性格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所無法企及的極其重要的作用。教材中的一系列思想觀點和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是塑造學生性格的主體內(nèi)容,學生對作品中人物的喜愛,對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都與經(jīng)過語文教師性格過濾的講解密不可分的,學生從課文中得到的養(yǎng)成因素無不打上教師性格的烙印。什么樣性格的教師就培養(yǎng)出什么樣性格的學生。在此意義上說,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養(yǎng)成并保持諸如情緒飽滿、樂觀向上、堅韌頑強等等一系列良好的性格特征,能把它在蘊含有這些性格因素的作品中有機融合、滲透,傳導給學生,定會產(chǎn)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會使教師自身閃爍著誘人的性格魅力,而讓語文課堂情如磁石,深深吸引學生。
第四,教師要有豐厚學識。在學生眼里,就是在成人眼里,語文教師應(yīng)該是學識淵博,見聞廣厚的。而作為一名真正的語文教師,作為一名對學生極具吸引力的語文教師,確更該如此。
因為課堂上學生對他們想知道而不知道的內(nèi)容,往往會聽得津津有味、鴉雀無聲,課堂上教師能說出學生想說但說不出的話,他們常常會喜形于色,興奮陶醉。一個語文教師若能做到這一點,一定會迷住學生,讓他的語文課充滿無窮的魅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課余閱讀大量的書籍報刊。不僅要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基本理論、攻讀專業(yè)著作,而且要博覽其他各方面書籍、知識,這是教師理解與處理語文教材所應(yīng)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
語文教師在精通專業(yè)知識的基礎(chǔ)上還要看更多更雜的書,即成為一個有所專攻的“雜家”。雖然這加重了負擔,但這一切帶來的是廣博的知識和能力,繼而能圓滿完成教材中一些非語文知識的教學任務(wù)。現(xiàn)在語文課本中的科普讀物不少,若就文體特點講透講通確能完成教學任務(wù),但相信那樣單一的課堂教學必讓學生和自己都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若能在教學中穿插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甚至無關(guān)的科普知識,必能使學生興趣倍增,在高質(zhì)量完成教學任務(wù)時,也油然而增加了學生對語文教師知識廣博的崇敬和喜愛,而且這樣會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
第五,教師要努力成為語言大師。語文教師的基本功是善于運用語言(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要成為學生語言學習的第一素材,教師的讀和說要讓學生聽得入耳入情入心,這是課堂教學迷住學生的第一要素。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學語文必須充分感受語言材料,不斷揣摩、體味、分析、篩選、積累和運用語言,如果語文教師只善于把自己咀嚼的好的課文“喂”給學生,語文教師應(yīng)在教學中更多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悟,得到更多更新鮮的東西。
總之,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須有豐富的情感,且情要真,以此感化學生。備課時要深入鉆研教材,充分領(lǐng)會課文中作者蘊含的情感,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情感和課文的情感有機結(jié)合,真誠地釋放出來,一定會深深感染學生,撥動他們的心弦,引起他們強烈的共鳴,從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圖和作品的主題。語文教學是技術(shù),但更是一門藝術(shù)。藝術(shù)是無止境的。為使語文課魅力四射,大放光芒,成為學生的向往,我愿窮盡此生在這獨特的藝術(shù)領(lǐng)域里孜孜以求,不斷探索。(單位: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教師進修校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南關(guān)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