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指導地位。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好基礎,同時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由學習策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文化意識、情感態度五個部分組成。由此看來,英語課堂應該是包含理論學習,技能掌握,文化了解等多元素的課堂;它不應該是單調、死板的,而應該是充滿詩情畫意,有血有肉的課堂。通過教學實踐以及向有經驗的老師取經,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認為英語課堂的優化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有動有靜,合作交流:合作學習是目前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策略,它能夠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參與課堂活動,即讓學生“動”起來。傳統教學中,把學生自力更生的水平作為學生的獨立能力來衡量。學生之間是“封閉”和“競爭”的關系,個人實力的較量和比拼成為學生學習關系的重點。新課程教學中,合作交流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充分肯定了合作學習能從許多方面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有效。合作交流無疑讓每位同學都找了自己的位置。整堂課“動”了起來,學生們學的快樂,老師教的很輕松。而所謂的“靜”就是給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的時間。新課程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操作活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直觀感受、親身體驗中表現自我。然而,學生也需要有內在的思維活動和思想活動,使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正是有了“動”之后的“靜”,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果才能得到保證。兩者是辯證的統一體,缺一不可。
二、有情有意,增加趣味
“情”是感情的意思。課堂是否有趣味性,我認為關鍵在老師。因為只有老師用情、用心,學生才能學的有趣;學生學的有趣,老師感受到的趣味性會才更高。老師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也是對學生最了解的人,我們需要去探索、去構思,然后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意”,意境,即情境教學。通過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我們能夠將比較抽象、復雜和乏味的教學內容轉化為相對形象、簡單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把學生從單一、被動的接受知識轉化為積極、主動的探究學習問題,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情境教學的實現需要老師多動心思,讓學生完成感知、理解、深化這三個階段。游戲法,故事法,詩歌法,交際法,試驗法是常用的情境教學方法。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翟霞老師講授的《中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她用首詩歌來講比較級,用畫圖的方式來講顏色,讓我們大開眼界。
情境教學法不是一種機械的套路,而是一種教學思維的根本性轉變。教學中的一景一物,只要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經過認真思考和準備,都會成為好的情境?!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和學習語言。所以,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創設體現真實生活的語言交際情境,才能使英語教學充滿活力,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
三、有本有源,聯系生活:本和源本來都是指根本和源頭,在本文中“本”指“生活原味”。它和上面說的情境教學有相似之處,延伸面可以更加廣泛。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生活。陶行知說:“我們真正的指南針只是實際生活。實際生活向我們供給無窮的問題,要求不斷解決。我們朝著實際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傳統教學只注重書本知識,不注重知識的實際價值,紙上談兵的學習使學生學得枯燥無味。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更離不開“生活原味”,比如講到食物、運動、天氣等等,我們的教材十分貼近生活。在我自己的班里,墻邊、桌旁、柜子上都貼著英語標簽,學生也都有屬于自己的廣告語。沒有人系統的給孩子們講解怎么樣設計廣告,我只是告訴他們留心生活中任何商品包裝上的、電視上的廣告,而他們就是天然的創造家,設計出的廣告語簡潔、新穎。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她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教師是一名傳遞者,例如講到食物,我們可以給孩子們講解中西方就餐禮儀差別和飲食差異;講到數字,可以讓他們比較數字在中西方國家的講究等等。我們應用人文關懷點燃孩子學習英語的熱情,為他們營造一種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圍,讓他們的眼界得以開闊,眼光得以長遠。文化需要積累的過程,而如何形成這一過程,讓我們的學生能夠耳濡目染甚至潛移默化,這需要我們老師肩負起這個使命
結合以上幾點,才能優化英語課堂教學。雖然有人將我們的教育說成是缺憾教育,不論在理論上,教師在上課時,還是學生在學習上或許永遠存在缺陷,但我們一直走在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路上;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在尋求最佳平衡點,在平衡中突破、深化。季羨林老先生說:“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和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弊鳛槊Y歷尚淺的青年教師,任重而道遠?。▎挝唬壕d陽市涪城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