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逐漸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實踐中獲得重視。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效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探究問題進行探究,明確小組學習任務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課堂討論以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率有重要影響。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實踐中常見的問題
1、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處于較低水平,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致使小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化。這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隨意性較強的特點有關,也與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實踐中沒有明確教學活動的目的和任務,教學計劃制定不合理有關。由于教師只將小組學習看作一種教學形式,使得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沒有得到明確分工,致使學生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找不到討論的定位和方向,給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帶來負面影響。
2、學生參與積極性不強。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小組學習合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缺乏參與小組討論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擺脫教學思維定勢,認為小組討論學習必定能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與合作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小學數學教師應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提出難度適中、易于操作的課堂探究問題。從而調動積極性不強的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幫助其形成較系統的學習思路和知識理論體系,達到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能力的最終目的。
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1、尊重學生差異,明確課堂分工。在進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實踐時,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小組內各個成員存在個體差異。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實踐中,教師應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科學的小組人員劃分對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習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如在學習《數據統計》一節課時,應該保證每個小組都存在思維較靈活的學生與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使每個小組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課堂教學布置的任務。在教學開展活動時明確課堂分工,可借助問答與糾錯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如選取能力適中的學生提出問題,使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回答較基礎性的問題,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對以上兩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和回答的質量做歸納和總結并進行評價。如此一來能夠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促進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學實踐的作用,在提升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時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作為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需充分發揮其幫助教師達成既定教學目的的作用。因而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要搭建一種積極健康、開放自由的教學氣氛,同時要保證小組討論過程的秩序性。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需要調動每一位小組成員參與小組討論的積極性,積極的思考課堂提出的探究問題并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解答。因而教師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應注重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趣味性的問題導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學習估算的知識點時教師可進行趣味性的提問:“現在我分給每個小組55元錢作為午餐費,每個小組有八位成員,那么應該帶多少錢合適呢?”。對于這筆錢的分配,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著不同的看法,在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在相互的說服與辯論中獲得最佳的利用方案,從而引導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探究問題,最終實現對知識點的全面理解與把握。
3、合理給予評價,提高合作效率。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把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過程評價。沒有合作學習的過程,合作學習的結果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側重過程評價可以引導學生更加關注和積極地投入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而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其次,要把對小組的集體評價與對小組成員的個人評價相結合,側重小組的集體評價。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在集體之中,個人就顯得渺小。所以側重集體評價有利于小組成員認識到小組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可以激勵各成員參與的積極性。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學習機會,提升了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并在小組合作實踐中獲取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新時代的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應得到充分的推廣,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單位:九寨溝縣陵江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