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在教學建議部分也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可見朗讀是被認為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強調鼓勵學生多誦讀,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在誦讀積累中,厚積薄發,形成自己的體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會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師通過設置適當的激勵性的目標,充分利用語言、情感給予對學生朗讀的肯定,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提高朗讀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設置合適目標激勵。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設置使學生能夠通過努力、練習能達到的合理目標,這對學生有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同時,教師在學生朗讀的時候要提出具體要求,讀準字音,讀準音調,不添字漏字,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們可以根據班級里的實際情況,對孩子提出要求,起到競爭激勵的作用。例如在讀準字音這個要求上,首先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字正腔圓,口齒清晰。在“n”、“l”這些易錯的讀音上,引導學生放慢速度,力求正確,并大聲地讀出來,通過設置這樣讀準字音的一個小目標,激勵學生不讀錯字,不漏字。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在老師的及時糾正下,學生就會達到讀準字音這個目標。小學生在朗讀時常常會進行唱讀,腔調拖得又慢有長,想要學生朗讀能力提高,這就要對學生提出“讀流利”這個目標,對那些說話條理不清晰,語言表達不流暢的學生來說,讀流利也是較為困難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設置任務了,重視長句子的指導,重點朗讀課文有價值的片段,一小句一小段進行朗讀。重視學生情感朗讀,這是對朗讀提出的最高要求,有的學生讀書做到了流利,一口氣就把文章全讀完了,沒有聲音的起伏,沒有感情的變化,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個目標中,我們要給學生傳達這樣一個訊息,讀書要入情入境,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有意識的模仿課文錄音,或者教師的范讀,甚至模仿電視廣播里聲音,注意音調的變化,達到聲音與感情的高度統一。
樹立榜樣激勵。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他們可塑性強,通過對榜樣的學習,對學生而言具有感染力、說服力強的作用,能主動接受榜樣灌輸的力量。給學生樹立什么樣的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產生一種別人行我也能行的內驅力。如教《小動物過冬》這課時,我要求同學自己對照圖文進行朗讀,在充分朗讀的前提下,然后讓學生自己找合作伙伴,出演“青蛙”“小燕子”“蜜蜂”等人物,一方面可以觀察孩子的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也可以看出孩子對課文的真正理解,文章讀活了,自然演的活,我讓準備充分且優秀的學生先做示范,學生天真善良的表演打動了班級里其他孩子,極具感染力,其他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后的舉手,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準要求自己,教師的課上的朗讀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弘揚贊賞評價激勵。在朗讀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使用恰如其分的評價語,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鼓勵性評價,學生朗讀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一方面教師不斷積累和創新評價用語,提高自己的評價能力,更能激勵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比如課堂上對于朗讀好的學生的評價:“讀得真不錯!聽得出你是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聽你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讓大家仔細聽聽!”“老師聽了你的朗讀都被感動了!”等等。老師的贊美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向學心,有了想要進步的內驅力,現在語文朗讀教學中老師們都積極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面對學生提出的一個個有價值的問題老師往往多加贊賞:“學貴有疑,這個問題問得好!”“你真能發現問題,瞧!都問到點子上去了。”教師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啟發學生自己進行體會感悟,但是在老師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正確中肯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語更新了,評價的能力也應更上一層樓,不能“泛泛其談”地一昧夸獎,比如,有的課堂“好”聲不絕于耳,“棒”聲此起彼伏。“你讀的真好!”“你說的真棒!”簡直成了課堂流行語。然而這類評價語并不一定準確、客觀、具體。雖然孩子需要鼓勵和贊揚,但凡事過猶不及。廉價的表揚、一味的賞識會讓學生飄飄欲仙,實事求是的贊賞性的評價才能指出學生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朗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中肯鼓勵性的評價,教師通過設置合理的朗讀目標,讓學生產生朗讀的成就感,激發朗讀興趣之心。關愛信任學生,正視每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尊重個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享受朗讀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銀漢鎮呂廣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