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處于人生階段中身心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發展的潛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強。許多做出杰出貢獻的專業人士在做小學生時就顯露出天賦異稟的苗頭。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小學生身上的這種無限潛質的開發與學生個體、環境與教育密不可分。
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教育對象,是學習的主體,這決定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共性的培養,又要關注學生個性的發掘與提升。基于此,作為教師,要從尊重學生,包容個性入手,放下身段,與學生們建立起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上課下,為學生提供表現個人才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自信,增強自信。
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我們知道,每個學生的興趣、潛能和個性都是有差異的,但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學生的潛質很多都是隱性的,不易被人發現,尤其是在教師和家長既定目標環境下,學生的潛能很難釋放并發揮出來。學會傾聽孩子們的聲音,鼓勵他們說話,提出問題,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更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需求和困惑,才能達成尊重教育的目標。作為教師若想聽到學生的真實聲音,首先就要做到尊重,尊重學生的個性,營造和諧、平等、愉快的寬松教育環境,才能依照人才成長規律去培養學生。
我在擔任班主任時,十分注重與學生的溝通,經常積極主動與學生們“閑聊”,而不是事事以班干部的匯報為準。聊天中,學生們從最初的欲言又止,到后來的暢所欲言,甚至愿意與我分享自己的困惑與快樂,大大地拉近了師生間心與心的距離,學生們將我視為“知心人”,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同時,在聊天中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并給予一定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更好的發揮。
陪學生一起玩樂,助學生們快樂成長。常言道:寓教于樂,這對于小學教育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而言,再合適不過了。在我的理解中,玩好才能學好,我積極營造“玩”的氛圍,因為一個個看似游戲的教學活動,實則將智育和德育融入其中,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只有“玩”好,才能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也只有“玩”好,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快樂健康成長的同時,學到知識與做人。其實,學生游戲也是一個智力開發的過程,游戲中,學生學到了知識,個人能力也在提高,自然會想“玩”更高級的游戲。此時,教師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別,設計一些更高級的游戲,甚至引導學生們自己設計活動,慢慢地會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自我評價能力。從而,學生們在游戲的過程中,使教與學相互滲透,課堂也會更加靈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求知欲越來越強,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教學實踐中,我常抓住日常生活的一些細節為例,設計一些小游戲,有目的地啟發和調動學生的潛意識,舉一反三,活學活用,使學生們喜歡學習,愛上語文課,學習態度越來越端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快樂成長。
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大幕已拉開,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將成為未來學校教育的重要指針。我們教師不能再做知識的權威,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地宣講預先設計的知識,而是與學生共同探究。學生不再是教學的被動方,而是要帶著興趣、需求共享知識。陪學生一起“玩”,使學生開放性、動態性地掌握知識,這對于我們教育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家校合作,做孩子成長的楷模。小學生的性格與為人處事的態度,受家長的影響深遠。但是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方面,完全是靠著自己兒時受教的經驗,憑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去教育孩子。一旦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不是歸罪于孩子,就是找各種理由推脫責任。通過家校合作,激發家長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欲望,能夠正確、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長,合理地確立孩子的成長目標,這都是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與家長的良好合作,應建立在及時溝通,相互滲透的基礎之上。小學生教育不是單憑校園內、課堂上就能實現的,它還包括科學的家庭教育,只有兩者形成合力,才能為學生們健康快樂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基于此,小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僅要同家長建立日常溝通渠道,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還要從家長處多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在家校雙方的溝通中,及時總結和發現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進而以科學的態度,解決問題,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及時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平等對待學生,可以發現孩子們的潛質與個性;換個角度審視,我們可以發現和查找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為素質教育,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增添新的前行動力。(單位:迪慶州香格里拉市東旺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