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以操作為主的學科。課堂的設置往往是以學生操作為主,在計算機顯示器的遮掩下,課堂紀律不好控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不堅決而溫和的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教學質量的提高最重要的環節是抓好課堂教學,如何來加強信息技術課的課堂紀律,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更廣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掌握更多常用的操作技能,就必須要加強課堂紀律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是信息技術課堂紀律的現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紀律中存在著如下的現象:(1)老師對自己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程度不是太清楚,不了解自己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很好地把握和處理教材,不能把教材內容和學生興趣有機地結合起來,安排的教學內容學生不感興趣,教學內容偏難或偏易,學生要么無法獨立完成,要么覺得太簡單,沒意思,無法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2)老師的講解演示時,聲音不夠清晰,步驟含糊不清,學生聽不懂;老師的演示速度過快,有些學生沒有看明白;(3)老師缺少對學生作業的及時反饋,比如學生做與不做、交與不交一個樣,做得好與做得不好一個樣,導致學生失去好好完成任務的興趣,而是敷衍了事地做一下,趕緊抓緊時間做其它事了。(4)不少學生甚至有些老師對信息技術課有著這樣的偏見:信息技術就是讓學生輕松的學科,讓學生玩一玩是正常的,造成學生只想著玩游戲、聊天;(5)學生自己學習目的不明確,動機不端正;對學校或老師有成見,偏見;只專注于自己的事,對老師“聽而不聞”;有些學生好表現和炫耀自己;學生之間存在一些矛盾等。
二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解決問題的對策。按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原因,下面具體分析如何解決這些問題?(1)由教學內容引起的問題,解決的對策是指教師首先了解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的基礎等相關情況后,實施分層教學。比如在開學初,建議通過簡單的問卷調查來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期望等,為教學的開展提供依據。其次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和處理,對學生和教材進行分層,使教學內容符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與學習熱情,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教學軟硬件引起的問題,解決的對策一是努力爭取學校領導的支持,做好硬件、軟件的維護和更新工作,為教學的正常開展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二是教師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對不能正常使用的機器進行及時的維修,確保機器的正常使用,保證學生的正常用機。三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監督,教育學生愛護公物,即時解決使用設備過程中的問題。(3)教學方式引起的問題,解決的對策是從教學方式入手,一是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來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二是教師要依據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和處理;三是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避免單調地講解與演示。此外,教師在采用某些教學方法(如討論,辨論等)時,應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在活動開展之前,必須把活動的規則告訴給全體學生。(4)學習環境引起的問題,微機室是信息技術課程的特定的教學環境,這個環境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機房的裝修、機器擺放的布局等等,又比如機房給學生帶來的新鮮感,可以玩游戲、可以上網等等。
三是教師要構建愉悅課堂氛圍。(1)小組合作式的座次為學生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保證,環境的創設很重要,這里的“環境”是指可以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創新潛能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是輕松的課堂氣氛,不僅如此,信息技術課有獨特的地方,不管是合作制作還是綜合探索,相對而言給學生提供了空間上的保證。(2)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需要有秩序的課堂環境,好的課堂紀律,良好教學秩序保持課堂要有紀律的約束,要有規則,缺乏了規則就缺乏了對學習活動應有的束縛力,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他的課程,技術課程是一門以操作為主的學科。課堂的設置往往是以學生操作為主。沒有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沒有一個可以約束學生的規則,時間一長,形成不良的操作習慣,課堂效率肯定受到影響。(3)師生關系的和諧性,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師生關系的和諧是有效互動的關鍵,師生之間的相互欣賞,才能把課堂的人際關系上升到了一個審美的高度。(4)動態把握學情,所謂“學情”是指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內或某一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諸多要素。教師既要關注個體學情、也要關注群體學情,既要關注起始學情,更要關注動態發展的學情。
總之,我給信息技術教師的建議:(1)我們要轉變觀念,更新教學理念,以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為教學的總目標,而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學會操作計算機;(2)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三個方面都要抓,不能只注重技術而忽視了其他兩方面;(3)分享交流協作,一個都不能少。與其他學科老師的交流,與本校老師的交流,與其他學校老師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進行有益的協作,共同進步。(單位:云南省玉溪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