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在漢語詞典里有這樣的解釋:興趣指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不喜歡這樣,這不是我感興趣的。”想一想,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所不感興趣或很感興趣的事或物。有那么一個孩子,作文寫的很棒、語文成績很好。但數學成績卻怎么也提高不了。問她:“你們老師是怎么教你們寫作文的?”他說:“語文老師給我們講故事;讓我們畫畫,讓后自己把畫的說出來、寫出來;給我們買很多故事、作文書看。我們的作文寫的好還夸我們;給我們獎勵呢!”“那你們的數學老師呢?”她想了又想就說出了一句:“就給我們上課啊,我們一點也不喜歡上他的課。”聽完,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她的語、數成績會有那么大的懸殊。原來,喜歡寫作文時對其感興趣,教師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得很好。而不喜歡上數學課是因為沒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才知道“興趣”在學習中是一個多么重要的詞;才明白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乃是教學中重要的一方面。它影響著人們能力的發揮,有了對某項事物的興趣,就能在行為中產生極大的積極性。一些學者曾經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習成績。也就是說興趣是開發潛能的鑰匙,要讓學生學得好,就要不斷地培養好學生學習的興趣。眾所周之,小學生的思維受成長所限,認識感知實際知識需要一個過程,培養其興趣,尤其重要,特別是抽象的數學問題,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點,結合實際,引發興趣,為他們搭建認知橋梁的方法就顯得較為重要了。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重要的一方面。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驅使下,我們有些時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認為,只要習題答案正確,學生記住,考試就沒問題。于是在課堂上,學生一旦回答出錯,我們就很難沉得住氣,不免訓斥幾句。久而久之,造成課堂乏味,氣氛沉悶。學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數學的興趣蕩然無存。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來源于自身的學習活動。我們只有順應孩子們的心理特征,循序漸進,導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通過近四年的的教學探討,自己有了那么些想法。
在教學中,作為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都清楚\"教學之無小事\",我們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對能順利完成訓練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更有自信。對待那些在訓練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一味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學《余數與除數的關系》時,引導學生計算、觀察16÷5=3……1 17÷5=3……2 18÷5=3……3 19÷5=3……4 20÷5=4這組算式的被除數、除數、余數各是怎樣變化的?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經過學生一段時間的交流后,我發現班里很多同學都說出并會計算出21、22、23、24、25分別除以5的結果。這次的回答我把一個學習成績較差、課上從不舉手發言但這次把手舉了起來的蘭科叫了起來,但他卻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沒說出一個字。這時,其他同學坐不住了:一些調皮的孩子開始譏笑他,學習好的孩子也不耐煩的埋怨她耽誤時間。再看蘭科,臉漲的通紅,低著頭不時拿眼睛溜著老師和同學。從他膽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覺到連他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卻了。我就和他說:“沒關系,剛剛老師看了你做的題,很不錯,把你的想法和答案大聲的說出來就行了,我相信你一定行的。”當時的他就像身體里注入了一股神力一般,用顫抖的聲音大聲的講出了自己的觀點,居然是對的!教室里立刻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那時的我竟然也不住的為他鼓掌。
每個人都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作為教師要一碗水端平”,但又有幾位教師時時刻刻都做得到這一點呢?做不到也要努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用愛去啟發他們。我們多給學生關愛、鼓勵,還有什么困難能讓學生望而卻步呢?把關愛獻給學生,把信心還給學生,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感情基礎。
小學數學興趣的培養是人一生的重要事情,它可促使人會越學越好。因為,每個人都有夢想,有自己感興趣的事;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夢想而努力。而培養好了數學興趣,那學生肯定會從要去學變為想要學。那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在這方面不斷地努力吧!(單位: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海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