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我們“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它的社會生活性非常突出,這就更決定了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源于我們的生活,與生活同在。而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
現代社會急需創新性的高科技人才,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就是今天課堂上的孩子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式,敢于向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說不!學習方式與模式要更改,關鍵在于人的思想與觀念的轉變,為此要讓求變、求新、求實等源自生活本真的思潮與觀念占據師生的思想與精神的主陣地。
語文來自于現實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我們要從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和自然中尋覓、捕捉一些現實素材,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場景回放”或“生活情景預設”中自然而然地學習語文。許多課文的內容和習題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不知其然的或不以為然的,教學時我們有意引導學生再去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加深對課文知識或人物背景材料的認識和理解,激發與塑造一定的情感與思想精神,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和理解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中及其他課上精心滲透思想道德的教育,善于精心設計與創設最能激發情感的場景與活動,含各種賽事和活動,甚至游戲等,善于捕捉時機,注意把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字的訓練相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課文時,我們教師應該善于扣住字詞句,結合課標要求和課后練習的需要,抓緊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的基本功的訓練,引導師生憑借文字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透視角色背后的真實身份和形象。在課堂學習中,保持自己的情感始終與角色同喜同悲!同愛共恨!真正產生親近與認同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產生親近認同與歸屬感,就會自然而然地受到文章主題思想與情感的影響與左右。
眾所周知,思想感情的激發與強化需要情境與場面來培植,宛如電影與小說中的細節描寫,由小見大,由細入微。因此,恰如其分,不失時機地設置與組織各種與小學語文教材與思想教育相匹配的各類競賽,活動與實踐是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優質和良好的各類競賽,活動與實踐能有效地促進教育教學,激發情感,強化實踐。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俗話說:“教學是一個良心活兒?”這句話簡單明了地道出了何謂師德,那就是愛與責任,這正是師德之魂。那么,做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首先,老師要愛自己的學生。老師愛學生,可以彌補家庭和社會教育的不足,使教師的影響長久地保存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還要愛學生。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必要的關心和幫助。我還抽時間給學生談心、交流,和學生共同活動,縮短了師生距離。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注意教師形象,在教師和學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諧的氛圍,才能不愧為人民教師的稱號。我先讓學生準備好活動和游戲所需的資料和物品,然后讓學生玩自己最喜歡的活動和游戲,在過程中仔細觀察和用心體會。通過玩與做,討論與競賽,甚至辯論,在其間進行聽說訓練與思維、應變等諸多能力的訓練,最后再將活動中的感悟與收獲寫下來,有時還鼓勵他們把學習到的知識與與能力積極應用到生活學習中去實踐,努力去改變和完善自己,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無論情感和能力均有所提升,也加強了同學們之間的交往。
我國新《語文課程標準》多處指出,語文課程要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將本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整合、通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學科的之間的隔離。因此,我注意吸收其他學科中的教材作為寫作的素材,讓內容變得豐富起來。我發現思品教材與我們的語文教材有密切的聯系。于是,教學過程中,我先指導學生先活動,再引導學生議一議、說一說,課后再把這些過程中得到的收獲與感悟說一說或寫下來。這樣,學生不僅懂得了一些知識,又激發了樂于說話、寫作的主動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說話與寫作水平。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再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理解。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來記錄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為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有的課文內容距我們現在的學生生活較遠,學生的認識就不會正確、全面,甚至會出現一定的偏差,這樣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低年級階段上課時,我們把課文的故事情節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來再現生活原形,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不僅可以克服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弊端,而且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會學生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從而真正把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單位:吉林省東遼縣白泉鎮第一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