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主要取決于最短的木板,而不取決于最長的木板。人的失敗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種缺陷所致。那么,好的習慣就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鑰匙,而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的敞開的門。健康人生的基礎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管是美好的品德,還是較強的學習能力,一切都基于良好習慣的培養。
良好習慣養成的意義: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習慣形成和培養的關鍵時期。作為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步入正式的學校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尤為重要。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后,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扎下根來就難多了。孩子學會學習,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因素:小學生由于受知識經驗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比較的低,尚未認識到學習的意義,也體會不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所有平常在學習當中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小學生的注意力也是影響學習的因素之一,其注意力特點主要表現為注意力范圍有限,集中性和穩定性較差,分配和轉移能力較弱。思維活動也是影響小學生的因素之一。而小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生理成熟度、認知水平和注意力主要受家庭、學校和小學生本人等三個主要因素的影響。(一)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上缺乏穩定性、系統性和自覺性。小學生的學習是沿著“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的程式進行的,缺一不可。小學生的預習習慣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進行,時有時無,缺失經常性,缺乏毅力,往往導致小學生的預習習慣得不得鞏固。能夠持之以恒地堅持經常預習的學生比例不高。小學生課堂上始終專心聽講的人數比例并不高。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聽課時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分心。在小學生中,做作業前不注意復習知識,不把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的情況大有人在。有些學生平時不是先復習,后做作業,做不到當天的學習內容當天消化理解。有部分學生作業只要完成,不求質量,甚至還有少部分學生存在不完成作業的情況,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做到及時訂正,甚至有些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有少部分學生不管不問,輕易放過。(二)小學生學習計劃上缺乏持久性、自覺性和目的性。小學生處于童年時期,他們的學習需要老師的指導,老師是教學的主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題,在學習中發揮能動作用。由于小學生自身的自覺性、自制力和學習動力的有限再加上外界環境影響,大部分學生在開學初都能按照學校和班級的要求制定學習計劃,但經常按照學習計劃學習的學生并不多,僅占不到四分之一。
習慣養成策略:如何讓孩子走好這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一步呢? 現在許多教師都感嘆學生不好教,不知道該怎么教他們了,感覺到自己不會教書了,現在的小學生除了由于社會和家庭的各種因素讓他們品德和習慣養壞了的客觀原因外,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的教育方向不夠明確,對學生的要求還有不切合實際的地方,忽略了最基本的品德和習慣教育,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害的。我認為小學生良好習慣形成和培養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育。
(一)在班級中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一年級的小孩子才剛剛接觸小學教育,教育對他們而言是茫然的,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一時還無法理解我作為一個小學生上課必須認真聽講不隨便說話;下課必須不打鬧;作業必須干凈及時訂正;有事情必須請假等等。一年級的孩子接受能力還很薄弱,理性思維的發展非常緩慢,他們的心理機制還無法內化這些在教育者眼里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教育者簡單枯燥的說教也無法從根本上讓孩子接受理解這些習慣的重要性。因此,在一年級班級中形成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氛圍就顯得至關重要。小孩子在形象思維的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可塑性。(二)以比賽機制來操作養成教育。一年級的孩子有著很強的比賽心理,他們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比別的同學好,這樣以一帶一,以幾帶幾,以點帶面,教育的效果馬上就出來了。另一方面,比賽的機制有利于教育者更加直觀的了解學生的表現情況,有利于學生更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三)從細節處入手來抓行為習慣教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一個的細節串成的。細節決定成敗。一年級的小孩子容易忘記,容易忽視細節,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學會從細節處來抓行為習慣教育,并且要反復抓,抓反復,真正做到落實。抓住有效的教育契機,進行扎實的訓練,才會卓有成效。(四)從榜樣入手抓好習慣教育 在培養行為習慣方面,榜樣法也尤為重要。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范,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做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你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這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比喻。為了學生能有一個美妙的命運收獲,我們必須學會在他的土地上播下種子,一年級,需要播下一顆行為習慣的種子,并且勤于澆灌,踏踏實實走好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一步,開好養成教育的第一朵花!(單位:河北省興隆縣掛蘭峪鎮大鹿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