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將領”,對這個班級的影響極大。一個班級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班的班主任。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給今天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應該怎樣做班主任呢?
班主任要發自內心的熱愛本職工作:作為一個班主任,熱愛本職工作是干好這個工作的前提。試想,一個對班級管理工作不熱情的人,得過且過,別人怎樣我怎樣、上級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班主任,只能算得上是一個班級“維持會”的“會長”,算不上一個稱職合格的班主任。只有對本職工作熱愛的人,才能產生激情,有了對工作的激情。才會產生怎樣管理好班級的欲望,這種欲望越強烈,管理工作也就越完美。有人會說:不具備班主任的一些應有的知識,就是想干也干不好。其實這并不是大問題,古話說得好,“處處留心皆學問”,人又不是“生而知之”,是“學而知之”的。只要有一種非干好這項工作不可的強烈欲望,自然會想方設法的去學習、掌握班主任必備的知識,虛心向那些行家里手學習。只要有了這種熱情,干好這份工作那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其次,作為一個班主任,是這個“生產車間”的“第一責任人”,你的面前不是無生命的“工件”,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人是有感情的,我們現在不能搞“師道尊嚴”,學生是求學者,在人格方面,和我們是完全平等的。有了這種觀念,我們就會把自己擺在一個正確合適的位子上,去和學生交心換心,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那么即使是最調皮的學生,只要在處理問題上能“一碗水端平”,堅持做“潤物細無聲”的思想工作,“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學生總有一天會明白道理,會心悅誠服的接受你、相信你。
班主任要會愛學生:熱愛學生的起點是了解學生。班主任只有真正地了解學生,對學生各自的性格特點、學習態度、健康狀況、生活經歷、家庭情況以至交友為人都了如指掌,才能不斷增強自己感知學生心靈世界的能力。特別是每次接新班,當你能隨意報出一個新生姓名的時候,你就會從他和他們的目光中讀出驚訝、欽佩和信賴,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熱愛學生是要尊重和愛護學生。自尊意識強烈,是青少年寶貴的心理品質,班主任的言行必須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一個沒有自尊心的人不會成為真正的人。多一點人情味,少一點火藥味的做法,會喚起學生對你的親切感,學生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心理話告訴老師。大量事實證明,一旦建立起尊師愛生、友愛融洽的師生關系,整個班級的氣氛就會和諧愉快,學生對老師的信賴就會大大增強。
沒有愛的教育是不會成功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也極難在學生心靈深處激起感情的浪花。教育應該充滿愛,教師應該將愛傾注給學生,用愛感染學生,教他們懂得怎樣去愛同學、愛集體、愛父母、愛祖國。班主任的愛應體現于對每個學生的愛。學生應能從班主任的言語、動作和目光中感受到愛的溫暖。作為回報,他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理解、合作的精神。必須看到,愛他人的感情,是人類所僅有的高級感情之一,是組成人格教育的主要內容。當然,班主任這種熱愛學生的情感,既是一個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每個教師都應當追求的目標。
班主任要精心呵護學生的心靈:“正直、誠懇、善良、開朗、活潑、寬容、自信、不怕困難、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是當代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而心胸狹窄、多疑、嫉妒、自卑、孤傲是不良心理素質的反映。在某種意義上說,健康的心理品質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也是創新人才的通行證。而學生中,影響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主要是過敏傾向、自責傾向及學習焦慮等。所以,醫“心”、育“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是班主任不容忽視的一項工作。
班主任要把家校結合起來:德育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充分動用各方面的有用資源對學生進行多層次的教育,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認知比較具體、深刻: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態度、學習質量和健康狀況等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環境密不可分;而對學生教育起主導作用的學校教育又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加之現代家庭教育正在發生著某些特殊的變化,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孩子的思想、勞動、健康等方面情況都比較忽視。因此,班主任要多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期望,要尊重家長,禮貌待人,和家長平等交流,真誠溝通,讓家長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準確的定位和發展空間,“當好孩子的引路人,為孩子掌好心靈之舵”,從而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知道班主任常和家長接觸,對其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有利于班級管理。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在變,教育也隨之發生變化。在教育基礎改革的今天,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班主任,還有待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就在于你我不斷創新。(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周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