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總是推卸責任。責任,是一種道德認識,也是一種行為實踐。具體地說就是一個人對自己工作、所屬群體、所生活的社會應承擔的任務,應盡義務的自覺態度。對幼兒而言,責任是指孩子對待自己應做的事情,在幼兒園、社會、家庭中應該遵守的規則,完成任務時的自覺態度和行為。讓幼兒自己解決難題、體驗勞累和批評、懲罰、經受失敗,提高責任意識。以下,是我培養幼兒責任意識的幾種方法。
讓幼兒自己解決難題。我們適當留給孩子一些難題。在家在園我們不要包辦一切,特意為他們準備一些難題,有意培養他們克服困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家我們鼓勵家長不要萬事包辦,讓幼兒每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早上,我鼓勵家長盡量放手讓幼兒自己學習穿衣服、穿鞋、穿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幼兒有一點進步家長可以以小貼花的形式鼓勵,或口頭表揚提高其自信及責任意識。
在園,我們鼓勵幼兒遇到困難,學習自己解決難題,如:每天老師的事情太多,分發幼兒畫冊、幼兒畫筆、碗筷等等,老師做起來會怎么樣?小朋友們覺得老師非常得辛苦,小朋友們可以幫忙。那誰來幫忙?怎么幫忙?幼兒一起討論最后得出每天選出幾名小班長來幫忙。那小班長怎么安排不會亂和重復也是個難題?因此,我們老師又開始鼓勵幼兒開始討論,最后匯總,最終決定按點名冊上幼兒名單的順序每天請3名小朋友做小班長。小班長可以做哪些工作?也是通過討論的方式做出決定:飯前為小朋友們發勺子、端飯,飯后幫助老師搬小椅子,幫助老師一起督促小朋友洗手、入廁;每天還負責查看班級地面是否干凈,并督促其他小朋友不能亂扔廢紙。這樣小班幼兒已經開始有了責任意識,責任意識讓他們把集體的工作當作自己分內的工作,全心投入、積極奉獻,并為集體的成績進步而歡欣,為集體的困難、挫折而焦慮。
讓幼兒自己體驗一些勞累。我們盡可能地讓小班幼兒體驗一些勞累。勞動既能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又能鍛煉幼兒的意志,還能提高幼兒的責任意識。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讓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受一些勞累。比如:在家我們鼓勵家長放手讓幼兒自己做一些事情,如:周末陪家長一起買菜,幫助大人理菜;家長一起洗菜,有時候還會做些自我服務性和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擦桌子、掃地、拿拖鞋、收玩具、幫助媽媽給小花澆澆水等等。
在園,除了分發碗、勺子、玩具等工作,玩體育游戲需要用的器械,如:圈、紙球、沙包、紙棒等等,讓他們勞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提高了責任意識,知道自己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讓幼兒自己體驗適時的批評和懲罰。現在的幼兒總喜歡聽表揚,不能接受批評,更別說適當的懲罰了。當他們受到一點挫折時便無法忍受,一點不負責任,做出一些讓自己和親人無法承受的后果。
當然懲罰不包含體罰,體罰的弊端無需敘述,必須杜絕。這里的懲罰是指幼兒在一定情況下產生某種不當行為時,讓其承受適當的不愉快刺激或撤除正在享用的正強化物。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的傳傳在看書時把圖書架上的書撕破了,小朋友還說是故意的。我便拿來膠水和紙請他把書修補好。剛開始他不愿意,我便告訴他,不修補要暫停一會看書,并且告訴他,做錯了事情要勇于承擔責任,后來他也答應修補圖書了。補書可認為是傳傳承受的不愉快刺激,而因為補書而停止看書可視為撤除傳傳正在享用的正強化物。我認為必要的批評和懲罰使幼兒在悔悟之中鍛煉了自己的承受力,同時又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同時,也知道了做事情應該承擔后果,責任意識在幼兒心中已發芽。
讓幼兒自己經受失敗,提高責任意識。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有些父母不愿意看到孩子失敗,拼圖、玩玩具、游戲競賽等等,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贏,這樣對小班孩子的成長沒有益處。我們建議家長讓孩子體驗以下失敗的滋味,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勇氣,提高責任意識。在平時的活動中我也注意針對孩子的情況,適時適當讓他們體驗挫折的感受,并幫助他們總結勇于承擔責任,解決困難,知道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我們失敗了要勇于承擔責任,而不是逃避現實,推卸責任,從小做起,培養他們堅毅頑強的心理素質。
幼兒的責任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時就能形成的,要靠我們的耐心、恒心和愛心慢慢培養,把責任意識滲透到家園共育中,適時適度對小班幼兒進行責任意識的培養,使小班幼兒正能量不斷得到提高。(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直屬機關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