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當今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呈現出了以下問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往往因為缺乏必要的指導幫助而流于形式;教師所設計的問題缺乏針對性和適切性,難以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各個小組交流匯報后,教師沒有及時對討論結果進行必要的總結,使得學生對所討論的問題只有片面的認識,對結論模糊不清。基于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做好引導,分工明確。要使語文課堂學習具有高效性,在課堂討論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爭做討論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我們就要建立分工明確、友好合作、職責分明的小組。綜合考慮每組成員的知識基礎、思維能力等,將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有機結合,使每組的總體水平相當,建立小組,再給每個小組的成員分工,明確職責。每個小組確定一名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討論;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本組討論的結果;一名匯報員,作為本組的“代言人”,負責將本組討論的情況在全班作匯報;一名監督員,在討論時維持本組的紀律。在討論前,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討論的主題和要求,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筆記本上,討論時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認真傾聽,補充,形成小組的集體意見,這樣可以避免討論時成為某個人的“專場”。如此每次討論都規范有序地進行,每個成員各盡其職,對于他們來說沒有一個人是空閑的,人人有話說,人人有事做,都是充實而有效的。小組各成員的分工是具有彈性的,在實行一定周期后,成員間的職責進行交換,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有所了解,都能勝任,并明白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讓他們具有一種責任感和榮譽感。
隨機指導,提高實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盡量多觀察和傾聽,密切關注討論的情況,必要時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處。當學生遇到學習障礙時,教師適當運用各種點撥方式使學習順利進行。在有些情況下,學生獲得了一定的學習成果之后,他們就會認為已經達成目標,停止前進了,從而造成了學習過程的終止。此時,教師可以在給予及時的肯定與表揚的同時,鼓勵他們進行深入的學習。當學生對討論的問題無法解決,處于憤悱狀態時,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啟發幫助,讓學生獲得繼續探究的途徑。在教師的巧妙點撥之下,小組合作學習就能成為激活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載體。
巧設問題,引發探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課堂討論,教師設計的問題十分重要,明確教材所要體現的新理念,需要學生掌握什么等基礎上,經過認真的梳理再提出來,要能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多數學生不太理解的地方。問題設計不在于多,而在于要有討論的價值,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的難度系數應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認識水平,要比全班學生的中等平均水平略微高一點。設計的問題難度系數高了,大多數的學生回答不出來,就會出現冷場;設計的問題難度系數低了,不用做深層次的討論,學生就能對答如流了,這樣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及時總結,清晰明了。全班進行展示交流是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的一個總結,通過交流總結,可以使學生對所討論的問題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逐步達成一種共識,最后得出一個比較全面的結論。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組織全班匯報交流,各個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教師穿插其中,指導學生把各個小組的意見進行比較、整合,把握要領,師生共同對各小組討論的結果形成一個集體的意見,然后做一個及時的總結,得出一個比較全面、正確的結論,使學生對結論更加的清楚,理解得更加加全面,并逐漸形成學生內在的能力比如在教學《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對于文章課題中的“美麗”,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這個問題的討論,在全班所有小組進行匯報交流后,筆者根據各個小組的匯報在黑板上板書:居里夫人外在的容貌美,巨大的貢獻美,堅定執著、獻身科學的美,淡泊名利的美,然后加以整合,告訴學生課題中的“美麗”不僅是指居里夫人外在的容貌美,更重要的是她內在的人格美,這樣學生對于“美麗”所蘊含的含義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中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這種師生、生生互動的討論式教學的課堂模式只要組織得法,就一定能使小組討論真正“動”起來,從而增加學生間相互學習的機會,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使每個學生都學會學習。(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哈拉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