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從事數學教學這些年來,縱觀我校以往的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數學這門學科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然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特別是后進生對數學學習產生逆反、抵觸心理,逐漸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導致數學成績老提不上來。歸根結底在于我們的數學課堂老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學生不能在課堂中獲得學習的權利、學習的自由和學習的快樂;不同層次的學生不能在課堂教學中獲得應有的發展,從而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充分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迫在眉睫。下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對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看法:
明確數學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抓基礎、抓主干。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狠抓備課,吃透課本、結合資料和學情,弄清考點、重點、難點和易錯點,針對以上四點,有效備課,使課堂效率盡可能的高。同時,還要避免因為多年的教學經驗,導致原本簡單的新授課徒增許多自以為是的“精彩”,感覺補充了很多規律和技巧進去,反而忽略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抓不住主干知識,大多數學生會聽得云里霧里,反而得不償失。如,我在上切線長定理一課時,本來簡潔明了的一節定理課,只有切線長相等和等分兩條切線長的夾角這倆要點,由于我補入了太多(∠P+∠O=180°、S三角形=lr、r=、整體思想等等),結果是我越想面面俱到,學生越是昏昏欲睡,課堂感覺很不好,效率低下。
題目講解重過程、重方法。一些方法和技巧多是在輔導課上講題時出來的,不要為講題而講題,關注答案后面的過程和解題思想方法的總結。無題不方法,每道題講解完一定要回頭看,回頭看總結的是規律和方法。例如:最近常用的求面積的“割補法”,用橫平豎直的線割或者補,橫平豎直的線段用大坐標-小坐標解決。再如:前幾天用過的“等面積法”,強調求高(或垂線段)時可考慮此法等等。題海無邊,方法是岸,唯有方法的指導才能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重視過程書寫,嚴格要求按給分點答題,無分步驟堅決不要出現在卷面上。大題要經常判一判,了解學生失分點,便于有針對性講解,提高課堂效率。
重視課堂反饋和平時檢測。最近一些年,全國很多名校、名課都講究“堂堂清、日日清”,這就需要我們及時了解課堂教學效果,以便于課上沒請的課下清,白天沒請的晚上清。即使一堂氣氛非常好的課,效果也不會是十全十美的,總有那么一些學生當堂消化不好。不妨在課堂發的最后五分鐘,針對當堂解學內容,分別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出上1-2道簡單典型的題目,像考試也一樣獨立完成,收卷。從而找出還不會的學生,這種測試即促進了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又便于課下有的放矢的輔導,有效進行了堂堂清、日日清。同時,平時練習也要多以測試的方式進行,課上給時間,十五、二十分鐘的時間,三十分四十分的題目都可以拿來考試,及時給高分以表揚,低分以刺激,促進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
實施分層教學。知識新授環節是不需要分層的,新知識點每個學生都得學。但是由于基礎不同,掌握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第一個分層是在課堂檢測,把學生分為A、B、C、D四個層次,AB的題目略難,CD的簡單,提升AB鼓勵CD的同時,還有效避免了檢測過程中的同桌抄襲。另一個分層是在處理習題時,除了有新方法出現的題,做對了的同學可以不聽,去做下一部分題目。老師只講給不會的同學聽,或者進行師友互助,讓會的同學去教不會的同學。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從情感上,學困生感覺被重視、優秀生才能得以發揮,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重視數學作業的批改。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多少的途徑,還是評價教師所教內容成功與否的方法之一,更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作業批改的方式方法是多樣的,用得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反之,會造成學生對作業輕描淡寫不重視。因此,教師要做到:1.及時批改;2.批改中要有評價。教師所布置的作業,要經過認真篩選,留有代表性的題目,既達到練的目的,又不加重學生負擔,充分發揮作業的多功能性,對促進教學相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要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數學教育改革的首選。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的教學,在學習后實踐,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后改進,在改進后再學習,如此地潛心鉆研與探索,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單位: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國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