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體正如是一個人口多的大家庭。那么,作為一名班級的家長,又如何將班級這個大家庭管理的“活而有序,活而不亂”呢?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下我結合我身邊的實例談一下新時期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縱觀全局,全面培養學生的發展:
作為一個班級家長,觀察問題時首先應從總體上把握家庭的作風和學習動向,并從側面上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和特殊需求,進而從不同的側面給孩子添加營養品。記得有次代班,一名學生總喜歡逃課,開始幾天我一直在批評,但是這名學生總是心不在焉的學習,后來我想我為什么不從其他方面給這名學生添加“催化劑”呢!后來在每次班會課上,我總是表揚這名學生,從此他在課堂上表現積極,在學習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作為一名家長,要不斷洞察孩子的特殊心理需求。
以“贊美”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和集體意識。有一位學者曾經調查過:“世界上98%的人喜歡聽別人的美言”,所以對于一個班級內的學生來說,贊美是最好的辦法了,為了得到家長的贊美,他們都爭著回答問題、表現積極,從而班內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勁頭,使整個班級家庭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有機聯系,靈活變通:班級家長不僅要教好自己的學科,還要協助其他學科家長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既要將課堂僅有的時間用到教學生文化知識上,還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良好的道德觀和如何做人等。只有將各種教育因素有機聯系起來,融會貫通,進而創造出最佳時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長期的教學實踐說明,許多教師存在一種“職業疾病”,會隔三差五爆發一次。因此,在教育孩子和管理班級家庭上教師應控制該疾病。曾經有一位教育心理學者認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對孩子們越發大的火,學生越會對你產生反感,你也會越深的陷于煩惱的困境中,學生對你也就越憎惡,從而會放棄學習知識”,家長面對各種預料不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既不能聽之任之,不聞不問也不能操之過急,做出違反教育原則,師德的事。我看過一則新聞:有一名學生由于考前一段時間的貪玩,在一次考試中成績不理想,老師就說幾句批評的好話,然而這名學生第二天確跳樓自殺了,諸如此類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家長應當面對客觀現實,冷靜處理突發事件,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師向著有效的教育軌道上轉變。
班級家長應該充當各種角色:常聽教師和家長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但是越來越難管了”的確如此,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經費投資的增多等,都對家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難度。因此班級家長應從單純的管理者向心理醫生等方面轉變,并且在單親子女的教育中,班級家長不僅要當一名心理醫生,而且要扮演一位父親或母親的角色,了解學生的心理,從而“對癥下藥”,消除單親孩子的心理疾病。
培養班級內的骨干學生隊伍:一個學校要想很好的發展,不僅要有充足的師資隊伍,而且很好的培養學校內的骨干帶頭教師。那么在班級這個大家庭里面也應培養一些具有領導能力的、時時處處為班級服務的骨干學生隊伍,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嚴格按照教育規律辦事:班級家長要遵循教育客觀規律,又要摸清本家庭內的詳細情況,因家制宜,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巧妙處理家庭內的突發事件。比如不久的幾天早操時間,兩名學生在打架,我問原因但都有理由,那么我只好找到全班學生作證人來處理這件事,一名學生不服氣,我讓他們相互請個律師來在班會上辯解,最后兩名學生相互握手來解決。因此作為班級家長既要作到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培養孩子的口才,而且使孩子感到心服口服,進而使教育機制的不斷更新,促使本家庭的孩子和諧發展,提高教育效率,優化教育效果,提高班級家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總之,再新時代條件下,新的教育觀念促使班級家長要不斷“充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觀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班務工作技巧,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單位:內蒙古牙克石林業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