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毛是最舒適的服裝面料之一,也是現在設計師和藝術家極為追捧的藝術材料。通過介紹羊毛氈藝術探討羊毛氈藝術家伊格拉·露西娜·奧帕拉的藝術之路,講述她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下忠于自我的創作方式,以羊毛作為基本的材料進行藝術創作,討論可穿戴藝術背后的藝術本質,以及中國文化給她的藝術所帶來的奇妙體驗。
關鍵詞:羊毛;羊毛氈藝術;伊格拉·露西娜·奧帕拉;可穿戴藝術
一、關于羊毛氈藝術
羊毛是世界上最具功能性的天然纖維之一。與其他纖維相比,羊毛纖維的天然屬性和特點讓它獲得獨特的優勢,它是最舒適的服裝面料之一,保暖、有彈性、散濕熱、可降解,一體成型,具有極高可塑性。[1]
羊毛氈,作為羊毛材料的眾多衍生品之一,具有獨特的實用性與藝術性。自人類文明出現以來,羊毛氈就作為保暖的重要手段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在古代,人們就已經嘗試使用羊毛氈進行藝術創作,比如印花毛氈地毯、毛氈壁毯等等。而如今,手工藝者不斷嘗試尋求羊毛氈在現代生活中的新鮮答案,從服裝、鞋子、衣帽、首飾、包裝、玩具等多個產品方向,到毛氈畫、毛氈雕塑和現今流行的可穿戴藝術等。它給予了創作者無限的可能性。
羊毛氈的設計更多的考慮到了受眾人群,了解受眾偏好,制作出富有情感味道的作品。當藝術作品作用于觀眾,它在訴說著它們自身的特性,并且為更為客觀深刻的反映奠定了基礎,從而帶給觀者一種特殊的審美邂逅。各國藝術家也紛紛選擇羊毛氈作為主要的藝術創作材料,通過不同的手段做出不同的藝術作品,從而呈現出羊毛藝術的視覺盛宴。
二、羊毛書寫者
伊格拉·露西娜·奧帕拉(Igora·Lucyna·Opala)是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紡織設計師。澳大利亞擁有者全世界最好的羊毛---美利奴羊毛。在她的記憶中母親神奇的雙手魔術般的賦予羊毛神奇的價值,給童年的生活帶去了無線的驚喜與光明。奧帕拉是Igora Design品牌背后的獨立幻想家和藝術家。被譽為“羊毛書寫者”(Wool author),作為設計師和布料藝術家的先驅,伊格拉不僅在她的家鄉阿德萊德,而且在整個澳大利亞,美國,歐洲和中國都有廣泛的創意作品。
她對顏色有著極高的敏感度,加上她對于藝術與科學的交叉研究,使得她的藝術成為了理性與感性的交融。不斷的嘗試她找到了一條屬于她的藝術創作之路,將古老的羊毛氈制作工藝加以多種綜合材質的結合,融入具有當代氣息的設計。對自然事物的鐘愛使得她的創作靈感來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的碰撞與交融。
奧帕拉的藝術讓我們看到了可穿戴的藝術的魅力,不單純的是從服飾或者裝飾效果考慮,更深層次的在揭示著羊毛氈藝術給她的特別感受。她擅長紡織材料的創新應用,其織物設計將毛氈融合到傳統絲制品中。此外,她還是一位醫藥科學家,在她睜眼看過微觀的宇宙后,她擁有了超越常人對藝術的高度的見解。她對與生命及其不同形式所產生的種種現象,更深懷好奇和敬畏。她認為,藝術與科學就像自然界的共生關系,二者難舍難分。[2]
奧帕拉認為:“忠于自我是使創作變得獨特而有的意義的唯一方法。我的作品給我一個向公眾開口的機會,它允許我向他人傾訴我的內心,甚至與之產生共鳴。”披肩造型獨特,具有很強的設計感,毛氈片有很強的暈染混合效果,精彩的紋理產生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使用濕氈與針氈結合的方式,并結合絲織品使得作品更加靈動。仿佛展現出一種靜默如迷的美好狀態。
三、羊毛氈與敦煌
中國在制氈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奧帕拉經常來中國舉辦展覽和進行教學工作。在中國最早的文獻“詩經”和“史書”中都沒有提到毛氈。它出現在中國的記載中,接近周朝末年(公元前3-4年),而氈毯是當時用來做床墊睡覺使用的。早在4000年前古老墓穴中就有發現類似鞋子的毛氈物件,是當時的游牧民族地方采用的。《事物紀原》轉引《宋會要》所記:“唐有氈坊、毯坊使”。元代毛織極為發達,為了適應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一種染織品。毛織的名目不下六七十種。從制作及用途分,可以分為氈和罽。氈是揉毛而成,厚五六分,多無花紋。常用作帽、案席、褥等。罽是用羊毛、野蠶絲等織成。[3]毛氈的應用并不廣泛而絲織品卻極為盛行。
奧帕拉應敦煌研究院之邀前來中國進行創作,使她的藝術遇到了未知的敦煌文化,她感受著中國特有的美,她也用她的智慧創造著她的毛氈藝術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她感受到人們心中所存在的本質,盡管國度不同、歷史文化環境不同。在中國與人們進行交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她的創作變得更富東方色彩。
四、總結
羊毛氈是一個既年輕又古老的藝術形式,當技術與工具的創新持續擴散,羊毛氈藝術變得更加輕松便捷,為了打破一成不變的手工觀念,藝術家們要做的是挖掘更深層次的精神話題,將藝術作品的創作內容質量不斷提升。羊毛氈藝術的本質是在高壓社會下改善現狀溫暖人心,并獲取相應的市場回報。
羊毛氈藝術一直以來所呈現出來的趨勢是螺旋上升的過程,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升,藝術就更需要時代性。在藝術與技術的交融時代下,具有獨特表現力的藝術作品正在悄然興起,沖擊著DIY時代。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當羊毛氈藝術的精神層面的東西逐漸被接受,對特定的問題進行深耕,創作富有精神層面的藝術作品。沒有任何一項藝術會一直沉睡,羊毛氈藝術正在打破僵局。藝術家是不會永遠滿足于低層次的簡單的戳戳樂作品,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藝術革命,有意識的改變著生活的現狀。
注釋:
[1] 周恒竹. 羊毛纖維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 青春歲月, 2015(24).
[2] 張泉.造物者NEW MAKER[M].2018(3)
[3]田自秉. 中國工藝美術史[M]. 商務印書館,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