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專業介紹》中將應用心理學的培養目標界定為:“培養具備心理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能夠在科研部門、教育機構及其他企事業單位針對不同的領域從事和心理學相關的工作或繼續攻讀相關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1]由此可見,專業實踐能力就是此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然而,“21世紀心理學走向和人才培養”的調查結果顯示,40%的專家對心理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訓練狀況,特別是對基本專業技能等方面的訓練感到不滿意。[2]例如,預備的心理咨詢師空有滿腹理論,卻總是在咨詢時與來訪者相對無言;負責督導的沙盤治療師只知道如何看盤,卻不知道怎樣引導來訪者?!叭狈嵺`,缺乏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3]
一.實踐能力缺乏的原因
關于造成此現狀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看法:
1. 課程體系不完善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4]據調查,當前應用心理學專業在課程上普遍重視理論基礎的教學,而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相對比較忽視,致使學生很難滿足社會的職業需要,進而極大的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并且,課程體系結構混亂也是一大問題。試想,若在剛入學時就給學生安排像催眠這樣的需要一定專業基礎的課程,而到了大三反而安排普通心理學這樣的課程,學習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2.師資力量缺乏
現有應用心理學的師資力量非常薄弱,在許多的高校中往往只有十名左右應用心理專業的教師。并且,年齡較長、職稱較高和資歷較老的教師的學歷背景大多是來自其他專業,屬于半路出家,雖然教學經驗豐富、有一定實踐能力,但是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專業技能薄弱,能給學生的專業知識不夠扎實;而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大多擁有博士學位,具有較為扎實的心理學基礎知識,但是往往教學經驗欠佳,能夠給予學生的實踐知識少。[5]這樣,雖然新老教師的搭配可以形成互補,但整體還是呈頹勢。
3.教學條件落后
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性強,實驗設備和器材的要求較高。但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說,若不是主打專業,并不會投入太多。就比如一所醫學高校,有資金自然會首先投入醫學設備的更新,而心理學的實驗設備,還夠用就行。這樣的教學條件,雖然不是很大的問題,但還是會有一些影響。例如:一個沙游室里擺放三個沙盤,每次三組人員一起做,咨詢時往往就會有相互干擾。
還有的院校,購置的實驗設備十分落后,僅僅能滿足演示實驗,這樣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同時還限制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提高實踐能力的對策
1.調整課程體系
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應當以應用為根本。具體可以采取“兩大模塊”與“四個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兩大模塊”為“專業方向模塊”與“學科基礎模塊”;在“學科基礎模塊”上設置“公共課程”和“學科課程”兩個平臺,主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育、基本技能訓練以及基本應用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在“專業方向模塊”上設置“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兩個平臺,在專業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
另外,學校還要從課程本身下手,對于原有課程體系中相關于本專業不夠緊密的課程應當砍除,同時,對于一些細微知識分支也應當移除,加大主干知識系統的講解與主干應用知識的實踐,同時,增加專業選修課程,使學生能夠學到更多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技巧。
2.提供課后實踐體驗渠道
人每天醒著的時間超過14小時,但上課時間最多只有不過7個小時。因此不單是課程體系內,課后實踐體驗也是尤其重要。在此提及幾個例子:
(1)定時開放實驗室。例如沙游室,老師可以將鑰匙交給學委一片,讓希望能課后使用沙游室給他人做個案實踐的同學統一報名、分組,然后定時領取鑰匙進行實踐。但,實踐初期應盡量有專業的老師進行督導,避免對來訪者造成二次創傷,為還未出師的學生“擦干凈屁股”。
(2)設立心靈熱線。院校可組織建立心靈熱線,設立部門統一管理,部門內成員分工作為熱線咨詢師為同學們排憂解難。但應當注意,熱線咨詢師需要足夠可信,要確定不會泄露學生隱私。
(3)開展團訓活動。院??山M織成立專門的實踐部門,設置專門的組員負責聯系校內的組織,校外的學校、機構,為他們的成員提供無償團體輔導。由組員們寫出團訓策劃,交由專業老師審核,修改通過之后計劃好如何組織分工,再與校外聯系好的學校機構商量時間進行團訓。
3.開展心理特色活動
院??梢栽谡n外組織開展一些心理特色活動,例如心理情景劇、心理知識辯論賽、專業演講大賽等。實踐出真知,同學們在合作與競爭中深入領會知識、貫通知識,在學習的同時也不會失去趣味性,并且還能與隊友對手增進了解,收獲更多朋友。
4.提高畢業論文的要求
畢業論文一直以來都是作為大學學習的最終考察形式,然而在很多地方,畢業論文卻是只有很低的要求。為了考察到真實的學習情況,院校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在幫助下解決問題。從理論上來說,從準備課題,到進行調查、編制問卷,到搜集資料、整理數據,最后得出結論、寫成論文,整個過程就是一串連貫的實踐,能夠用心完成,對實踐能力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如今應用心理學專業逐漸壯大,但其作用仍未顯現在世人面前,我們應當記住,學習的最終目的本就是實踐,實踐才是發揮作用的唯一途徑。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4-155
[2] 呂航、吳海英.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及對策分析.科技視界.2014(31):36
[3] 高立群、彭聃齡.“21世紀心理學走向和人才培養”的調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5):49-56
[4] 李存君.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商Business.2015(51):7-8
[5] 張斌、邱致燕、王葉飛、羅銀屏.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及實踐教學體系建構.教育教學論壇.2015(31):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