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畫者要有自己的性格、氣質,不走別人的路,一味地模仿,那是行不通的。”李寶林老師的這句話十分樸實,又透著大道理。是的,時代變了,作畫方式不得不變;西方文化的優秀之處,更該為我們所吸收。新文人畫家脫離傳統文人畫的局限,從現實角度出發,去剖析中國畫歷史特征,把握當下語境與繪畫法則,讓畫面呈現了獨特的風格。并且,在新文人畫家中,各位畫家可以說兼顧山水、花鳥、人物。
關鍵詞:新文人畫 中國畫 西方文化
第一章 文人畫的形成與發展
1.1文人畫的概述
文人畫,又稱“士大夫畫”,是傳統中國畫的一種,區別于民間畫工與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文人畫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過程。從歷史的發展看,北宋的蘇軾是最早提出“士人畫”的概念,元初錢選、趙孟頫等人使用過“士夫畫”的概念,直到明代董其昌正式提出了“文人畫”的概念,并以唐代王維為創始人,王維的畫體現了詩人兼畫家的審美情趣,即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唐代《歷代名畫記》中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盵 《歷代名畫記》張彥遠著。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著作。具有當時繪畫\"百科全書\"的性質。]其影響甚久。
1.2新文人畫的發展
1.2.1新文人畫的產生
1985年李小山于《江蘇畫刊》第7期發表的一篇《當代中國畫之我見》宣言中國畫已到了不可救藥的特別時期,當時中國社會政治處于不穩定時期,人民在經歷煎熬后渴望改變現狀,也不再像從前一樣相信傳統,墨守成規。就在廣大民眾內心產生了強烈叛逆情緒的特殊時期,中國畫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名詞:“新文人畫”。
二十世紀初以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激進與保守之間的沖突在美術領域里集中體現在對待傳統文人畫的立場和態度上。所以,在二十世紀八十多年的西方文化語境的擠壓下出現了一種新的應對策略———“新文人畫”。
1.2.2新文人畫界定
在四十年代高劍父提出:“新文人畫,即現代化之文人畫,重筆墨之寫意,然以現代之事物或感想為題材,其中深入研究創造“新宋院畫與新文人畫,傳達善美”。
[ 高劍父制訂的《十五年計劃》中提出。]他所主張的內涵是將傳統文人畫的筆墨擺上尊崇的圣壇,重筆墨,重書法、重用筆,以文人畫的精神高度釋放善美。
根據大量查閱資料,對于新文人畫認可度最高的是陳綬祥一書《文心萬象》[ 《文心萬象》是首部研究“新文人畫”的專著。]中,青年畫家王和平、季酉辰、邊平山三人為新文人畫之初展覽,找到陳綬祥為領導,并連續舉辦十年。
1.3新文人畫產生的原因
新文人畫正是以傳統文人畫為母體,其產生和由來主要是由兩個原因導致和促成的。
一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對革命現實主義的反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要求中國畫以寫實的形式去表現革命題材,這對于中國畫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改革開放后,隨著政治、文化環境的變化,創作者紛紛從桎梏中解放出來,為了表現這種重獲自由的喜悅之感,帶有強烈主觀傾向,表現個人情感、趣味和修養的文人畫就成為了首選。
二是西方文化的介入。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經濟等信息交流日趨暢通與便捷,不僅僅中國文化傳入國外,同時伴隨著外界信息的傳入與交流。在關于中國畫藝術何去何從的論證中,出現全盤西化和中西融合的觀點占據了絕對的上風,雖仍然有很多中國畫創作者堅持自己的觀點,即通過中國畫內部的創新延續其發展,并選擇文人畫作為內部創新的對象。
第二章 新文人畫與傳統文人畫的異同
2.1不同點
題材、形式多樣。新文人畫時期,畫家不僅描繪山水、花鳥、人物等傳統題材的畫面,而且將題材擴展到了現實之中。在他們的作品中將會看到很多習以為常的電燈、電話、電扇、鋼琴、電視機、拖拉機等,選材將打破局限的“籠子”,眾多的題材使得新文人畫家的作品異常豐富。形式除了題材的轉變,在構圖、畫幅選擇、筆墨處理、畫面布局等形式展示方面都是多姿多彩。
技法創新。新文人畫在充分繼承傳統創作技法的基礎上,積極探尋新的表現手法。如借鑒民族民間美術作品、學習西方繪畫等,使作品寫意性與寫實性、具象性與抽象性兼具,既有傳統的氣質,又有創新的風貌。
個性化。新文人畫家有自己的個性,有其獨特的審美情趣。新文人畫藝術創作主題的選擇或創作內容的選定,出發點更著重于個人,小范圍的表達。不僅關系到個人化的建立和個性化語言的形成,更高層的反映畫者在社會中的著眼點、個人存在與個人價值的體現。
2.2相同點
即使新文人畫是在文人畫的基礎上的時代產物,但它的發展還保留有傳統文人畫的特征。在繪畫技法上強調筆墨,通過用筆體現情感;創作方法上強調寫意;文字、提拔和印章是畫面的重要構成部分——在繪畫中滲入書法,書法、篆刻為畫面不可缺少的要素。
第三章 新文人畫與傳統文人畫的傳承與發展
3.1寫意精神在當代的體現
文人畫重在表達創作者的情感抒發,同時強調文字與圖畫的結合表現。把握文人畫的寫意精神就把握了傳統文脈,同時,在當代文化下對傳統與現代、中與西的正確理解,特別是當代西方,一種觀念的形成是通過哲學性語言宣告其合理性與一個時代的開始、結束,而中國畫的發展與傳承具有連續性和包容性,不論是哪個時期,都呈現出不一樣的繁榮。
3.2詩書畫一體的中國藝術特征
在今天,繼承傳統文人畫的詩書畫為一體及風格特點,一是把握好傳統中國畫的藝術文脈與特征,二是有利于創作者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詩詞對于中國繪畫的重要,不僅是繪畫意境的升華還關乎傳統文脈的傳承與發展。
結 語
新文人畫的出現離不開其時代特性,不僅是國內環境在發生改變,國門以外的信息大環境也讓我們接收著不斷更新的信息,加之眾多的批評聲,它作為傳統型水墨藝術向現代轉型的一種方式是有一定價值的,盡管這種轉型并不徹底,比起同時代那些故步自封的畫者,“新文人畫”畫家們也算是勇氣可嘉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文人畫的價值在當代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為我們所重視,尤其是在作畫過程中的靜心創作、滋養身心的心境使得現代人去追求與學習,將浮躁不安的心態回歸自然,接近本真的“澄懷觀道”。
參考文獻
[1] 張玉金.解構與重建中的中國畫傳統風神與發展取向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12.
[2] 陳綬祥.文心萬象-新文人畫藝術[M].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5.
[3] 李炬.文人畫在發展中繼承與創新的關系[D].大舞臺,2010(12).
[4] 程曉婷.《文人畫與新文人畫比較研究》[D].黑龍江;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6.
[5] 盧輔勝.《歷史的象限》[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12.
作者簡介:
張媛(1994.4.2),女,山西晉中,山西大學,美術學院(2017級碩士),設計學專業視覺傳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