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彩繪玻璃本是一種盛行于中世紀哥特式教堂窗戶的裝飾藝術,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發展,在歐洲彩繪玻璃由為宗教服務轉向了更多的領域,而中國“引進來”后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調研西安市碑林區和雁塔區彩繪玻璃應用現況,主要從當代視角出發,認為彩繪玻璃裝飾藝術的應用在不同的空間和環境中,其題材、顏色應與所處空間相一致。
關鍵詞:彩繪玻璃;應用;創新
丹納在《藝術哲學》中充滿激情地寫道:“從彩色玻璃中投入的光線變成血紅的顏色,變成紫英石與黃玉的華彩,成為一團珠光寶氣的神秘的火焰,奇異的照明,好像開向天國的窗戶。”[1]彩繪玻璃窗是哥特式教堂內部重要的裝飾,是中世紀歐洲主要的繪畫藝術形式之一,也是基督教藝術發展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一,以法國南部、德國和英國等地區分布較多。從中世紀開始,歷經整個西方美術史而后邁進世界設計史開始有了創新。時至今日,在歐洲各國彩繪玻璃在更多的領域有了不同程度的創新,而中國“引進來”后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本文通過調研西安市碑林區和雁塔區彩繪玻璃應用現況,從當代視角出發,認為像彩繪玻璃裝飾藝術這種外來藝術想要在一個國家“活”起來,應該在面對不同的空間和環境時,其表現形式、題材和色彩應與本民族和當代環境相融。
一、西方傳統彩繪玻璃概況
彩繪玻璃窗首先出現于法國圣丹尼教堂,隨后被傳播到英國、德國等國家,在窗格上,法國主要以玫瑰窗、曲線窗、火焰窗為主,英國以尖供式窗格和垂直式窗格為主,德國則創新出一種葉紋窗,盡管在窗戶的形式上,各個國家有所不同,但都以《圣經》作為主要的題材來源,表現出相似的藝術特點。在整體構圖上,為適應觀者的視覺要求,故事按“之”字形路線迂回排列,觀者只能由下向上仰視欣賞彩繪玻璃上的畫面。
在色彩上,整體色彩飽和度和純度較高,以紅、藍、黃三色為主,整體色彩鮮艷明亮,亮色占較大比例,暗色比例則較小。“在基督教教義里,藍色代表天國,又表現忠誠、信念、真實、貞潔,象征圣母瑪利亞,她所穿著的藍色披風就如同寬廣的藍天庇護著信徒;紅色則是神圣化的色彩,在希伯來語中,紅色和血這兩個詞是同源,象征了上帝之愛和基督與圣徒的流血犧牲。” [2]到14-15世紀鼎盛時期,出現了銀染法而后彩繪玻璃窗開始采用銀色作為背景顏色裝飾。
二、西安市彩繪玻璃應用現況
筆者位于碑林區雁塔路中段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此次調研以建大為中心,由北門出發,北至和平門,西至南稍門,南至大雁塔,東至延興門繞一圈返校。以下具體展開。
(一)案例一:碑林區文藝路天倫盛世東南角
經調研發現,在友誼東路81號天倫盛世東南角的鋪面發現一扇彩繪玻璃,這棟樓共6層,供餐飲娛樂使用。彩繪玻璃位于2-3樓,長約6000mm,寬約2500mm,窗格形狀由英國的垂直式花窗進行簡化而來,將垂直式花窗的桃尖拱進行圓滑處理直接變為圓弧拱。圖案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為太陽花放射狀的抽象的自然景觀,下部分為正面人臉切割。色彩以藍色和黃色為主且飽和度偏高再搭配古銅色框架,因常年光照如今色彩均已褪淺。整體風格借鑒立體主義繪畫運用幾何形色塊和線條分割穿插進行構成設計,頗具立體主義和裝飾藝術風格特點。在工藝上,現在市場上的彩繪玻璃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現代數碼科技經過工業黏膠粘合成的,一種是純手繪的傳統手法,很顯然此扇彩繪玻璃屬于第一種。
(二)案例二:雁塔區長安中路愛上女王攝影公館
愛上女王攝影公館營業面積達到3000平米,公館定位于高端路線,室內裝修風格為法國巴洛克風格,復古華麗。店鋪門面的彩繪玻璃位于2-3層樓,左右各6扇,正門上方一扇,共13扇,這是此次調研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的一個案例。
公館彩繪玻璃的窗格形狀同樣由英國垂直式花窗簡化而來,將桃尖拱變為圓弧拱,古銅色框架。令人不解的是12扇彩繪玻璃窗像是復制粘貼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圖案設計為具象花卉紋樣,白色調打底,黃色為主,藍色和紅色點綴,依舊是傳統的紅黃藍色調。在彩繪玻璃的中部有特意標明他們在全世界如普吉島、巴厘島、馬爾代夫、中國三亞、西安、鼓浪嶼、麗江以及九寨溝都有分店,若根據每個地方的地域特點進行相應的彩繪玻璃設計,12扇各具特色的彩繪玻璃就會分別呈現令人驚訝的效果,而正門的彩繪玻璃設計應當體現當地的特殊風貌。
“西安店”這本身就是一個主題,圍繞這一主題我們可以從西安的文化中提取元素與其品牌相融合進行彩繪玻璃設計,秦腔、皮影、剪紙、泥塑、城樓等等改變其材料和表現形式,賦予其文化內涵和精神面貌。不必擔心因圖案多而顯雜亂,星巴克遍布全世界,但是并不會因為每個地方建筑風格不同或室內裝修稍有變化而影響品牌價值,反而是“和而不同”甚有趣味。
三、結語
此次調研歷時三天,以碑林區和雁塔區為主。調研發現無論是在室內、廣場、地鐵站、建筑物上運用彩繪玻璃藝術裝飾的少之又少,且工藝普遍拙劣,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現代數碼科技經過工業黏膠粘合成的,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褪色。在創新性上,案例一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抽象且趣味性多一些,然而不能愉悅人的精神,失去其本身作用非常遺憾;案例二12扇窗戶完全一樣,且圖案設計流于表面裝飾并無精神內涵。案例一所處的空間供餐飲娛樂使用,在彩繪玻璃的設計或許與之結合會更合適。案例二所處空間是愛上女王攝影會館西安店,在彩繪玻璃設計上無論是結合自身對攝影的態度或是提取西安文化來設計彩繪玻璃均可,流于表面終究只是裝飾。
通過調研西安彩繪玻璃現況以及網絡上的調研情況,可以得出中國引進彩繪玻璃后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
①大部分設計與環境不符,生搬硬套;
②設計稿沒有應用到實處,;
③沒有發揮本身作用,形同虛設;
④沒有與地域文化相結合,無精神內涵,流于表面裝飾;
近十余年來,經濟全球化的一日千里,促使我們以全球化的眼光來重新審視設計藝術發展的歷程,并以此為基礎重新解讀設計史上形形色色的文化與藝術的交流與沖突現象。無論中西方,當設計藝術跨文化來到異國他鄉都應該放在其文化與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進行綜合性考察,有所創新。
參考文獻:
[1][法]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版,第 83 頁。
[2]周志.從彩繪玻璃看哥特式藝術的審美特征.裝飾,2009.11:32~39
作者簡介:
馮靜,女,山西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級碩士視覺傳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