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三部曲”代表了王小波文學作品的主要成就,通過對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代(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的刻畫,主要表現了知識分子在這些烏托邦式的社會中受到的人性的壓抑與扭曲,以及不斷思索如何沖出權利話語壓制而實現人性解放的主題。源自西方的解構主義是作者采用的主要手法之一,在《白銀時代》中,通過作者的解構主義手法,解構了人類固定的以父權為中心的權力關系,對人性解放進行了詩意與浪漫的追求。
關鍵詞:王小波;人性解放;解構主義
《白銀時代》是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時代三部曲分別描繪了人類烏托邦式的三個時代,知識分子在這些烏托邦式的社會中人性被壓抑與扭曲,同時,他們又試圖尋求反抗與顛覆,用不同的方式來追求人性解放。《白銀時代》主要刻畫的是未來的荒謬世界,小說的主人公在這個世界中人性受到壓抑和扭曲,是嚴重異化的個體。
著名批評家戴錦華認為:如果,一定要尋找某種理論背景作為開啟或解讀王小波作品的密匙,那么它是福柯 。福柯認為,權利與話語對人的壓制首先直接作用于人的身體。這就顛覆了傳統西方二元對立的理論,認為人的身心是分開的。同時,在福柯看來,施虐與受虐的兩性關系是對人類固定的權力關系的顛覆,它揭示了權力關系的偽善,是對權利與話語壓制的解構和諷刺。王小波在作品中首先用大量的兩性之間身體的受虐與施虐的場景來直觀體現人性的受壓抑與被摧殘。在作品中,王小波還試圖通過女性的力量,來表現權利與話語的壓制與反壓制,重新建構個人主體價值,追求人性解放。
一、施虐與受虐的解構手法
王小波的大多數作品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施虐與受虐的關系,這是他特立獨行的文學手法。雖然表面上看來,這種關系是反常和有悖于傳統的,但是它是一種顛覆和解構的力量。因為,傳統的權力話語是固定不變的,人們習慣于受權力話語的壓制,然而在施虐與受虐的關系之中,權利的實施者和受壓者的角色是完全可以互換的,這就揭示了權力話語關系的偽善,當權者只是通過暴力或者溫和的方式讓受壓者習慣于被壓制,施虐與受虐反而讓雙方都可以掌控權力,這就是一種反抗和解構的力量。
在《白銀時代》中,主人公和主所寫的小說中的主角,總是陷于各種被虐待、捆綁和拷打的場景,而施虐者均是女性。王小波的作品,通過描畫施虐與受虐場景,對福柯的理論作了文學層面的闡釋,這恰好能最直觀反映權力的運作模式,身體受虐也直觀展示了人性受壓抑和被摧殘的過程。而“身體敘事”最終是為了實現對于自身主體價值的追尋和重構,是小說追求人性解放的主要方式之一。
文中這樣的場景非常多,例如“我仔細考慮過怎樣處死我自己:等到釘穿了雙手和雙足之后,讓老師用一根鋒利的木樁洞穿我的心臟。這樣她顯得比較仁慈——雖然這樣的仁慈顯得很古怪。……只有殘酷的痛苦才能使我離開埃及的沙漠,回到這白銀世界里來。”
在這樣的描寫中,人作為有血有肉的個體,人的痛苦和壓抑得以“反諷式”的抒發,人也重新擁有了尋求和重新建構個人的價值的機會。
二、女性力量的解構手法
在《白銀時代》中,對人性解放的追求,也通過借助女性的力量來完成。首先,在我們討論的施虐與受虐關系之中,女性往往是施虐者(掌控者)。其次,作者試圖通過女性與主人公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借助于女性的力量,來實現人性解放。
在小說中,作者主要試圖通過女性,表現主人公對于個人價值的追尋和建構的迫切。主人公往往都是以女性為中介,抒發主人公想尋得自身價值和意義。
例如,在小說最后,作者寫道:“我知道,‘棕色的’要做的事是:真正地寫小說。要做這件事,就必須從所謂的生活里逃開。想要真正地寫,就必須到生活之外…..我也不想點破這一點:自己在家悶頭就寫,不要告訴任何人。這樣就是真正在寫小說。”從這里可見,主人公在小說最后,表達了想寫真正的小說,是通過‘棕色的’這一女性下屬來表達的。這里既能體現王小波對女性的關懷,對女性追求個人價值懷有希冀。同時,又能體現女性在小說中占據話語權。但是,王小波的最終目的還是試圖借助女性的力量,完成主人公的人性解放。小說里談到的解放,就是寫真正的小說。在荒誕的世界里,要寫真正的小說必然是對于價值和意義的真正追求,是人作為個體在形而上的層面去追求真實和有價值的東西的體現。
另外,小說借助女性的中介作用,通過對兩性的刻畫,成功的實現了對權力和話語的顛覆與解構。性的不可戰勝的原始沖力使得主人公完成了人性解放。福柯曾談到,“性成為國家與個人中間的一個問題,一個公開的問題;在它之上,結成了話語、知識、分析與禁令縱橫交錯的網。 ”他認為,“任何現代權力體制的運作都不能脫離性態 ”。 同樣,在王小波的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性受到壓抑與扭曲首先是通過“虐待”,作用于主人公的身體。因此,要反抗和顛覆權力,也是直接借助于性的力量的反抗來實現。在赤裸,毫無顧忌的虐待的場面中,主人公擁有了不可戰勝地對抗這個荒謬的白銀時代的力量。而這些場面,都是最終通過女性的中介作用與力量來完成的。
三、結束語
作為一位特立獨行的作家,自由,有趣,理性是王小波一生的追求。而他的作品,也始終貫穿了這樣的主題。《白銀時代》作為時代三部曲之中的一部,也始終貫穿了作者對自由與超越的人性的追求,通過解構的手法,對施虐與受虐場景的刻畫,以及借助女性的力量,王小波不僅深刻地對壓抑與扭曲人性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現象做了批判,同時又生動和充滿張力地對人性解放進行了追求。
參考文獻:
[1]戴錦華.智者戲謔——閱讀王小波 [J].當代作家評論,1998(2):26.
[2]福柯. 權利與眼睛——福柯訪談錄[M] .嚴鋒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3] 劉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5.
作者簡介:
晏喬(1988—),女,四川都江堰人,碩士研究生,阿壩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