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洛伊遺址于1870年由謝里曼開始發掘,至今已有148年的發掘歷史。目前已知特洛伊遺址重疊著9個時代的古城。其中第六座古城范圍最大,在歷史上也最為著名,本文重點談考古學界對第六座城的認識。
關鍵詞:特洛伊;遺址;特洛伊戰爭
一、特洛伊古城
特洛伊遺址位于現今土耳其,恰納萊的南部,北臨達達尼爾海峽,現名希沙立克。特洛伊遺址至今經歷過七代考古學家的挖掘,基本上弄清楚特洛伊遺址時代序列,第1-5層相當于青銅時代早期,第6、7層屬于青銅時代中期和晚期,第8、9層屬早期鐵器時代。
特洛伊九座古城中最吸引人的莫過于特洛伊VI城,因為該城存在的時間與歷史記載發生特洛伊戰爭的年代相近。挖掘特洛伊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考古學家布雷根和科夫曼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尋找特洛伊VI的遺跡上,足可見考古學家們對該城的重視。
二、特洛伊VI城主要遺跡
(一)城堡墻
城堡墻的發現時由德普菲爾德從特洛伊遺址的南邊下手,沿著山丘挖了一條很大的彎道,結果挖出了300碼長的特洛伊VI下城的城墻(城墻向內傾斜),有部分被掩埋于城市廢墟之下,城墻的厚度約為4.5米,高6米以上,因為其垂直泥磚上層結構會達到3-4米.(古羅馬時期的建筑者頻繁的從舊墻上扒石塊而不是重新采石)城墻的東北部還發現了一座用石灰石建造的城堡,城堡現今依然佇立于巖石之上,現存地基18米×18米,高7米,城堡南部城墻與特洛伊下城城墻相連接。在城墻的東面和南面各發現了一座城門,東門的設計有著周密的防御考慮,進入城門必須經過城墻和城墻平行的防護墻之間的狹到東門不遠還發現一座方形的瞭望塔。南門附近也發現一座瞭望塔,塔樓前的石基上立著數塊石板,考古學家們認為它們可能是神像。
(二)壕溝
在城堡以南約400米處,發現了一條壕溝,這條壕溝是從巖石中鑿出來的,壕溝底部寬3.2米,頂部寬4米。壕溝在北面高1米,面向平原;在南面利用巖石達到2.2米高。壕溝還有一個10米寬的間斷用作一個帶有兩扇木門的通道。以便讓輪車進入到下城。1995年在之前發現壕溝向南約100米的地方,發現了第二條壕溝。這條壕溝寬約3米,高至少2米,大致與第一條壕溝平行,距離城堡大約500米。[1]
科夫曼認為壕溝是特洛伊VI下城防御系統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抵擋敵人進攻的戰車。根據壕溝,即可估算:特洛伊VI下城的面積超過17萬平方米,加上2.3萬平方米的城堡面積,總面積可達29萬平方米。
(三)墓葬
1982年科夫曼在特洛伊西南8公里處的海岸邊挖掘到了一個青銅時代晚期墓地,總共有200個墓穴。許多墓葬都有大口陶瓷壇放在死者邊上,在他們嘴的邊,被石板蓋著。 確定了男性,女性和兒童的遺體。 有些已經被火化,而另一些已經被土葬。 超過50個墓葬包含進口的邁錫尼貨物和特洛伊本土的東西,陶器表明特洛伊 Vlh和特洛伊 VIla之間的分界線,這可能就是特洛伊戰爭的時間。
三、特洛伊研究中的兩個焦點問題
特洛伊遺址是荷馬史詩中發生特洛伊戰爭的地方嗎?假設答案是,那么特洛伊九座古城中哪一座是發生特洛伊戰爭的城呢?從謝里曼開始挖掘特洛伊直到現在,這兩個問題始終是考古學家爭論的焦點。
(一)特洛伊是“特洛伊”嗎?
在特洛伊早期研究中,考古學家總是將特洛伊與古希臘聯系在一起,寄希望于在希臘發現更多能證明特洛伊即“荷馬的特洛伊”的證據。通過將特洛伊與古希臘對比可以看出,特洛伊VI和特洛伊VII城確實與古希臘有聯系,例如,特洛伊VI和特洛伊VII城都出土了大量“灰色米尼安式”陶器,非常類似于所發現的青銅時代的希臘的陶器;此外還發現了許多邁錫尼式的箭頭、印章。由此可知確實存在特洛伊,并且有記載過。
(二)特洛伊第幾座古城是發生特洛伊戰爭的哪座城呢?
德普菲爾德發現特洛伊VI城年代,與傳說中發生特洛伊戰爭年代十分的吻合,特洛伊VI還出土了大量希臘式的陶罐及邁錫尼式的箭頭、印章,且特洛伊VI城還發現了被戰火焚毀的瓦礫,因此他認為特洛伊VI是“荷馬的特洛伊”,但布雷根很快就發現這里的毀滅并不是人為造成的,承重墻上部的泥磚結構被震飛,南面城墻的地基已發生部分位移,并輕微向北傾斜,在移位時,有大量的石頭從墻壁的上部結構掉落下來;發掘到的所有房屋的上層建筑都被震塌,故布雷根認為特洛伊VI是毀于一場地震。
有一些跡象表明特洛伊Ⅶa是孤立,并且發生過戰爭火災毀壞的情況。大火的痕跡、尸骨的遺存,箭頭的殘余,以及過度擁擠的居住狀況等跡象表明,很可能是一座城被圍困之后留下的景象。所以布雷根認為,特洛伊VIIa才是發生特洛伊戰爭的時期,但是僅憑這些理由是無法確定特洛伊Ⅶ城就是發生特洛伊戰爭所在地。
值得一提的是“特洛伊Ⅵ城地震后為什么沒有修復那些獨立的大房子呢?為什么在廢墟上建起如此多的小房子呢?答案似乎是,原先居住在豪宅中的統治階級被摧毀了,但地震不會讓整個統治家族消失,只有戰爭才能造成這樣的局面。” [2]根據最新的發現特洛伊Ⅵ也存在火燒痕跡,極大可能是發生大規模戰爭導致。正因為如此,特洛伊VI城最可能是荷馬的特洛伊。
綜合以上材料可知,特洛伊VI時期有一座龐大和繁榮的下城。按科夫曼等人的估計該城人口大約有6000-7000人,按當時的規模堪稱小亞西亞的大城,科夫曼還認為特洛伊VI是一座貿易城市是小亞西亞的貿易中心,正是因為特洛伊VI的繁榮才導致希臘人對特洛伊發動戰爭。
注釋:
[1] First Thus edition.Latacz, Joachim (2004). Troy and Homer: Towards a Solution of an Old Myste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Wood, Michael (1985). In Search of the Trojan War. BBC Books
參考文獻:
[1]王以欣. 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米].商務印書館,2016.12
作者簡介:
龔寧寧(1992—),女,漢族,江西,碩士,黑龍江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北方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