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生動有趣、惟妙惟肖的新課導入,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導入新課呢?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中,每節課的開頭與結尾都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數學課也不例外,開頭引人入勝就可以使學生精力集中,學好本節課的知識;課末小結處理巧妙得當,就會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
關鍵詞:數學;把控;導入;小結;妙趣橫生
新的課程改革猶如春風吹進了校園,呼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作為奮戰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數學教師,對于每節課的導入和小結積累了頗多的體會,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于此,本文來就來談談小學數學課堂“導入和小結”的幾種方法,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一、小學數學課的導入
1、師生談話導入。對于某個新知識,學生接觸最頻繁卻又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可以采取師生談話來導入。比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可這樣談話來導入:(師)同學們通過學習三角形面積,知到可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下面就請大家來回顧一下,介紹一下如何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組織學生交流)。待時機成熟便立即揭題:能不能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這節課讓我們來研究梯形的面積(隨即出示課題)。
2、實踐操作導入。動手操作符合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可吸引小學生 將注意力集中到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來。“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學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欲望,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多動”,盡量讓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教師精心組織學生憑借已有知識操作學具來導入新課。例如教學“認識高”時,可組織學生小組活動進行實踐操作(剪拼幾種不同平行四邊形,做成做大長方形),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討論與發現各自剪拼的結果,畫的線段有什么特點,教師便因勢利導,逐步引入新課,同時還起到變抽象為直觀和化難為易的具體作用。
3、直接導入。教師在教學新知識前,直接把課題拋給學生,這樣會使學生以較高的注意力來對待他們本節課要學的內容。
4、伏筆導入。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上課時可緊緊抓住這點巧設懸念,以疑激學,促使學生集中精力,在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時,教師可先出示問題:小明今天11點18分16秒要過生日,你知道小華為什么要選擇如此精準的時間舉行生日宴會嗎?如果你們大家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那就隨著老師鏡頭往下看(讓學生略加討論)這時學生情緒高漲,便也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成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習今天的知識就知道了(出示課題),就這樣從學習一開始,便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5、激情導入。小學生思維活躍,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問:375這個數能被3整除嗎?學生一時不能說出。教師可接著說,我能直接判斷任意一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請同學們報數我來判斷,這時學生爭著報數,教師對答如流,學生被此時的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師可以說,今天我就來教大家這個本領(出示課題),這樣便在愉快的情境中輕松地把學生帶入了新知識的學習。
6、類比導入。利用知識間的遷移規律,對同類知識進行類比,獲得新的知識。
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根據分數同除法的關系,由“商不變的性質”推出。這樣不但使學生獲得了新知,而且也強調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二、小學數學課末小結
課末小結是整個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畫龍點睛的課末小結,對于幫助學生總結重點,理清脈絡,加深記憶,鞏固知識,活躍思維,發展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1、課末小結的基本要求與功能
(1)課末小結要有目標性,好的課末小結,是為實現課時教學目標服務的,否則就失去了課末小結的意義。
例如“正比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①使學生認識兩種相關聯的量;②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意義;③使學生會判斷兩量是否成正比例。小結時可列出三條:①兩種量相關聯;②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③相對應的量的比值(即商)一定。
這樣的課末小結,重于在學生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義及實質,培養了學生概括的能力。
(2)課末小結要有引導性、針對性。課結不能由老師代替,要立足于引導讓學生參與其中,展現出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課堂小結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凡是學生難記、難理解、難掌握及容易出錯的地方都應闡明。
(3)課末小結要簡練易懂
課末小結要有濃縮的“提煉”藝術,在設計過程中,抓住最本質、最主要的內容,做到少而精,簡明扼要。
2、課末小結的基本形式與方法
(1)結論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把一節課內所學習的知識和主要內容,作提綱挈領的總結。
(2)設疑式。這種小結是在教學本課知識的同時,通過教師設疑引出下節課要學的內容。采用這種方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講授小數除以整數,除了總結好本課內容外,還可提出:”21.45÷15,小數除以整數,如果把15縮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數除以小數,又怎樣計算呢?“這樣既總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又為下一節課的教學打下基礎,促使學生去發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主動建立新知結構。
(3)表格式。這種小結 通常是通過圖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導、歸納、總結出當堂課所學的知識,或揭示同以前所學知識的聯系和區別。
總之,有效地導入與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是一節課教學靈魂的有效載體。“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數學課堂導入和小結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樣。教師應在新標準新理念的指導下,因地制宜,精心設計科學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光樹主編.小學數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