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中的設計原則中涉及到閑置資源共享涉及到服務流程設計,服務流程設計的根本是更好的為“人”服務,其中個人的體驗極為重要,由于消費者的體驗較為單一正向和不確定,難以發現其共享平臺中設計流程的真實問題,所以大量的采訪了為“滴滴”平臺服務的司機,讓他們來評價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共享平臺的不足,來掌握其共享經濟之下的共享平臺對人生活方式的影響。經過分析調研結果得出的結論如下:
一 資本加劇了共享平臺行業的壟斷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合并了快的、優步之后,滴滴占領了網約車市場九成份額,一家獨大,但對于滴滴“壟斷”的質疑從未平息。早在2016年9月,商務部就表示:滴滴優步合并沒有向商務部申報,正在根據《反壟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反壟斷調查。目前,這起調查已經歷時一年零八個月,但至今仍未向公眾公布結論。近日,有網友發布了他針對“滴滴出行收購優步中國反壟斷調查進程”,申請信息公開的經歷;而早在去年7月,中國出租汽車產業聯盟也致函有關部門,就2016年8月的這起合并案的反壟斷調查,咨詢進展情況。目前都未得到回應。在中國絕大部分城市,共享汽車平臺只有滴滴一家公司獨大,經受采訪的北京滴滴司機稱,美團網站推出同樣的業務但是難以在北京上線,或者使用其他平臺難以接到訂單,北京地區約有百分之九十七的司機通過滴滴平臺來開展業務,在該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則達到了將近百分之百。加拿大經濟學家湯姆·斯利在其新作《共享經濟沒有告訴你的事情中》用大量篇幅談及了共享經濟的弊端,他所在的北美地區是共享經濟在全球開展最早范圍最廣的地區,他追蹤了對優步、空中食宿、Lyft、Homejoy等諸多共享經濟標桿企業的發展歷程、運營模式和潛在矛盾了如指掌,其中他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共享平臺加劇了行業的壟斷。在對滴滴司機的采訪中也發現,司機的每單的報酬由滴滴公司來決定,并沒有政府監管,司機沒有質疑的權力。經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得出,滴滴公司目前確實造成了租車平臺行業的壟斷。
二 系統加劇了潛在的安全風險
滴滴司機猝死的事情頻發,也與公司的非正向引導有極大的關系,如接單數量不受限,在線時長不受限,補貼獎勵鼓勵司機長時間駕駛,入職不做健康體檢。除了體檢之外,網約車平臺也不會限制網約車司機的接單數量、接單時間。到本人采訪時為止,只要司機自己愿意接單,就可以一直接待客人。幾位接受采訪的網約車司機表示,以前剛剛興起的時候,公司給的補貼多,掙錢容易,每月輕松過萬,甚至能到兩萬。但現在補貼少了,想掙錢只能靠自己多接單,靠延長運營時間。這些都導致了司機的合法健康權益受到侵害,也直接影響了顧客的合法權益。在疲勞駕駛或者帶病堅持工作的情況下,極容易發生危險。
三 共享汽車平臺改變了出行方式也暗藏危機
從乘客角度來講,類似滴滴公司的共享平臺的出現,豐富了人們的出行選擇,出行也更加的便利,可以進行價格的比較,還可以看到司機出行的路徑,減少司機繞路的可能性,雙方的交易是建立在平臺的監督之下的,更加的公正透明,私家車的服務也更加符合現代服務宗旨,由于平臺針對司機的打分機制,服務也更加周到。如果去不熟悉的城市,通過滴滴公司約車比乘坐出租車更讓人放心,這解決了司機“殺生”繞遠路的可能性。但是也衍生出問題,就是生活軌跡被嚴重泄漏,如果經常使用打車軟件,平臺會記錄其生活和行動軌跡。如果遭到惡意人為利用則會嚴重影響到人的生命安全。目前乘坐滴滴汽車遇害乘客的新聞屢屢上報,性質極為惡劣,這些犯案人員都是在滴滴公司監管不利的情況下,準許成為司機,進而侵害顧客。
四 共享汽車平臺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
從滴滴司機就業角度來看,滴滴平臺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就業方式,也利用了汽車的閑置資源,讓更多人實現了再就業。在訪談對象中,有幾位是在就業市場中較為難以實現就業的車主,如: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學歷背景較低的家庭主婦、以及外來務工的中年。通過在網約車平臺,他們都有了較為穩定可觀的收入。但是由于利用閑置資源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量,很多人是以全職滴滴司機的身份來進入這一行業的,從業人員的勞工問題就提到了顯著位置。雖然在為滴滴公司工作,但是并沒有勞動保險,也不受勞動保障。關于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繳納的問題是滴滴司機最常常討論的問題,他們普遍認為,自己為公司工作很長時間,按照規定,公司有義務為司機提供繳納保險。但是部分人認為,由于滴滴公司的盈利模式,這種訴求不太可能實現。
最后,我認為利用共享閑置汽車資源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值得提倡和進行大力發展的。但是由于目前,相關法律法規對于這項龐大業務的缺乏相關的規定,個別問題存在極大的爭議。但是擱置爭議或者采用一刀切,用老辦法來管理新現象,顯然也是不合適的。所以,期待政府、社會、學界都能多關注共享產業的發展,提出建議和改進辦法,加快促進該行業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