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歐洲文藝復興末期,即十六世紀末,尼德蘭爆發了歐洲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1566—1609年),并建立了歐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歐洲封建社會即將結束,人類歷史即將進入新的階級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歐洲是不平衡的。美術受其影響,發展也是如此。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意大利,由于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以及天主教反動勢力的猖獗,其美術運動已經失去了文藝復興的光輝。
關鍵詞:倫勃朗;《夜巡》
在原來的尼德蘭,由于宗教信仰的差異一分為二,北部獨立稱為“荷蘭共和國”,信奉新教;南部則稱為“法蘭德斯”,信奉天主教。17世紀法蘭德斯占主導地位的是巴洛克藝術,它主要受宮廷、教會和貴族審美趣味的左右,同時也受意大利藝術一定影響,表現出富麗堂皇、富于動感和色彩艷麗的藝術風格。而荷蘭獨立后成為歐洲最早的資本主義國家。17世紀上半葉,荷蘭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這里建有大學、出版刊物和報紙。由于荷蘭人民信奉新教,思想和言論相當自由,因而產生了不同于封建專制統治和天主教文化藝術新風尚。為市民服務的荷蘭繪畫因此得到了蓬勃發展,成了這一時期最有特色和最有成就的繪畫藝術。
信奉新教的荷蘭人民生活簡樸、吃苦耐勞,他們偏愛淳樸、寫實的嚴謹畫風。繪畫也從教會和宮廷轉向了普通市民而成為商品。藝術家們也努力描繪市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使作品更加適合大眾口味。由于畫作多擺放于家庭之中,畫幅也由此變得小巧,內容更加忠實于生活。尼德蘭藝術家歷來講究技巧精良,畫家必須專攻專一的繪畫類別才能達到精湛的技藝而適應人們的審美需求。因此這一時期出現了風景畫、風俗畫、肖像畫、靜物畫等分類畫的畫家。產生了弗朗斯·哈爾斯、倫勃朗、維米爾等藝術大師。最突出的應該是倫勃朗,他的作品訴說著他驚濤駭浪般的人生,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社會對畫家的桎梏。
17世紀荷蘭最杰出的藝術大師倫勃朗(1606年—1609年),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倫勃朗不僅是油畫家,也是著名的版畫家。其在風俗畫、歷史畫、肖像畫、風景畫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詣。他一生勤奮創作,為后世留下了數百件油畫、銅版畫和上千張素描、速寫。他的作品的不同凡響主要表現在對對象內在氣質的深刻理解上,其作品往往不如同時代畫家那么完美,卻能體現出一種內在精神氣質,表現出微妙的精神狀態,洋溢著靈魂的美和高尚,十分耐人回味。這可能和他的性格、家庭、遭遇有關,畫家只有對生活和人生有深刻的理解和相當的洞察力才有可能畫出這樣的形象。
17世紀的荷蘭,由于人民生活富裕,生活水平提高,肖像畫盛行。倫勃朗的《夜巡》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夜巡》作于1642年,是為當時阿姆斯特丹民警總部繪制的一幅團體肖像畫。據說此畫原名叫《法蘭斯·班寧·科克民警連的出發》。本來是描繪白天的行動,后來由于畫面不斷受到煙熏和先后涂上去的許多層亮油變為黃褐色而被誤認為是夜景,而稱之為《夜巡》。在這件作品中,倫勃朗大膽地突破了當時團體肖像畫慣用的畢業照的畫法,通過一群民警正準備出發去執行一件緊急任務的情節來刻畫人物。畫家為了表現這一藝術構思,只把民警總部的兩個主要負責人科克和內杜布克安排在畫面中央最突出的部位,而把其他十五名總部理事安排在他認為合理的位置,完全打破了當時團體肖像畫的構圖。同時在光線的處理上,它象倫勃朗的其它作品一樣:幽暗的背景,一束強光照射到主要人物身上,次要人物大多在一片陰影之中。畫中還出現了一個女孩,光線強烈的照在她的身上,這也遭致不滿,實際上倫勃朗是想借著這個女孩以強調這是一個民兵團。這樣的處理,使畫面增加了深度和統一的感覺。然而,倫勃朗的這些富有獨創性的藝術構思和藝術手法,卻使訂制者怒火中燒。因為倫勃朗沒有按照訂制者的要求把十七個理事排成一列,讓大家在畫面上得到同樣的位置和光度。因此,訂制者抱怨說:大家出的錢一樣多,為什么倫勃朗不使大家在畫面上的地位平等?于是訂制者拒絕接受這一作品并提出種種責難。倫勃朗對于這些責難回答的非常干脆,他說:我是一個藝術家,不是人口調查的;我的任務是創造美,不是計算人數。結果,訂制者向法庭提出控告,要求追回此畫的訂付款。從此以后,倫勃朗不再為當時社會上層人士所看重,生活日益貧困,再加上喪妻失子,處境極為艱難,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理想,不為物質利益所引誘,以致他死后連埋葬費還是由社會救濟機關支付。但是,他卻為人類留下了一大批極其珍貴的藝術遺產。
倫勃朗在油畫技法方面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對光的概括強調和多次完成的厚堆畫法技法方面。他運用的光線經過許多次的提煉加工,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光線,照射著主要部分,讓主體非常突出。《夜巡》可謂是這一技法的完美體現,倫勃朗在這件作品中把眾多的人物、不同的情緒動態、變化多端的光線和豐富的色彩以及多層次的空間統一并進行適當的處理,讓他們構成和諧的整體。畫中的亮部運用多層次的厚畫法,極好的表現出質感,而在暗部則多運用一次畫法完成,使畫面空間感更加真實、和諧。這是倫勃朗最著名,但也為他帶來無數麻煩的作品。
由于經受了這一重大打擊,倫勃朗以后的作品更加重視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微妙的精神狀態,我們可以從他一百多幅自畫像找出這種變化。我們也能從他的自畫像中窺視他的創作歷程、感受他的人生經歷,從而更加體會他的作品的深刻。
參考文獻:
[1]美術鑒賞: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2]李福順.中國美術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