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的提出,是人類對難以為繼的傳統發展模式反思后的創新,是對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在認識上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循環經濟正是按照生態規律運行、實行資源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的經濟形態。因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
一、發展循環經濟必須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發展循環經濟的根本出路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因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最終要靠技術進步。開發應用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關鍵技術是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的技術體系,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一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基點,明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大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實現以低成本為競爭手段向以技術創新為競爭優勢的轉變。
二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中心環節。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通過提高全社會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加工制造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制造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實現經濟發展由投資驅動和外向帶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從不平衡發展向穩定、和諧發展的轉變。
三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有效手段。要大幅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此,發展循環經濟,必須研究開發那些循環經濟發展所必需的技術,諸如信息技術、水重復利用技術、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回收和再循環技術、重復利用和替代技術、環境監測技術以及網絡運輸技術等。聚集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使循環經濟企業的科技實力顯著增強。
二、發展循環經濟必須要制定靈活有效的激勵政策
在我國目前循環經濟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健全的情況下,應當從政策上建立一整套利益驅動與激勵機制。這樣既可以吸引國內外資金和技術,保證其良性發展,也可以促使全社會加快實行清潔生產,減少排污,提高社會產品的循環率。
一要深化體制改革,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產權制度,只有明晰了資源的產權,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資源效益,做到物盡其用,使資源的損失浪費降到最低限度。
二要利用價格杠桿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調整資源性產品與最終產品的比價關系,理順自然資源價格,逐步建立能夠反映資源性產品供求關系的價格機制。
三要建立健全循環經濟信息咨詢支持服務系統。建設一個完備通暢的信息共享體系,保證不同產業和企業間的物質交換的靈活性和有效性。組織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通過舉辦技術推廣會、經驗交流會、技術成果展示會等,加快資源效率知識和技術的交流。
三、發展循環經濟必須要整合社會資源
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完整的循環經濟體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與努力。
一方面,要發揮中介組織的積極作用。中介組織即民間團體,它們是制定有關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各種各樣政策及實施這些政策的重要主體。因此,應努力提高社會團體和公共管理部門的綠色消費意識與表率作用,搞好中介組織內的循環經濟專業人才培訓,重視專業人才在循環經濟發展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廣造聲勢,充分發揮廣大民眾的力量。民眾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力量,政府要非常重視民眾參與的力量,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等各種傳播手段,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社會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和循環經濟知識的普及介紹;大力宣傳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先進典型,加強綠色消費的教育力度,從而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綠色消費意識和循環經濟意識,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四、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任何經濟模式的建立和發展都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政策法律等上層建筑來規范和保障。循環經濟作為一場變革傳統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社會經濟活動,也需要一個明確的導向系統,一個可靠的支撐系統。我國現在已經建立起以《循環經濟促進法》為核心的環境污染防護和環境保護等循環經濟的初步法律體系,可以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一系列專門的《循環經濟促進法》的配套法規,為循環經濟的建設提供完備的法律依據。
一要加快循環經濟的配套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要結合我國國情,加快研究建立和健全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當前要抓緊制定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促進資源有效利用以及廢舊家電、電子產品、廢舊輪胎、建筑廢物、包裝廢物、農業廢物等資源化利用的法規和規章。研究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明確生產商、銷售商、回收和使用單位以及消費者對廢物回收、處理和再利用的法律義務。
二要加大《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宣傳和執行力度。使《循環經濟促進法》這一循環經濟基本法律的立法精神和各項規定深入人心。通過宣傳該法,著力培養人們節約資源能源,循環利用物質的意識,提高政府和社會團體的綠色消費意識與表率作用,提高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認識與公眾參與水平。
三要加大依法監督管理的力度。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對礦產資源集約利用、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監督管理工作,引導企業樹立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意識,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