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青生說:“沒有人是藝術家,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家。” [1]要探索這個命題是真假性,我們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藝術,從宏觀的角度來說藝術可以是個體現象,通過對現實事物的捕捉于觀察之后,將五感所接受到的信息進行感性的加工處理,最后將其用視覺化的形式呈現出來。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它是生活的寫照,將現實生活加入了個人感情色彩和思考。藝術的主體是人,藝術離不開人,也就是說藝術是人與社會發生關系之后而產生的,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繪畫、音樂、雕塑、舞蹈、電影等。
關鍵詞:藝術,藝術家,真命題,偽命題
是不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都是藝術家?在中國漢語詞典中,藝術家是指那些具有高度審美能力、高超的創作技巧、從事藝術創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的藝術家。[2]藝術家通常是指具有良好的審美能力和品味的人群,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取得了較高成就,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有人是藝術家,有人不是藝術家。術業有專攻,就如同康定斯基、賴特、塞尚是藝術家,華羅庚、阿蘭麥席森圖靈、約瑟夫約翰湯拇遜不是藝術家。
如果將\"沒有人\"表示為P,\"藝術家\"表示為M,\"沒有人是藝術家\"就可以理解為P是M,\"沒有人不是藝術家\"可以理解為-P是M,那么-P就等于P。在我看來\"沒有人是藝術家,沒有人不是藝術家\"是個偽命題,如果將\"沒有人\"替換為\"所有人\",這句話就變為\"所有人是藝術家,所有人不是藝術家\"。就如同鮑伊斯曾說:\"人人都是藝術家\"一樣,這句話完全否定了藝術家和非藝術家之間的區別,在某種程度上,它不是藝術社會的烏托邦理想,而是每個人都有藝術家的品質?;蛟S我們不應該將藝術家的性質和定義這與其他專業領域孤立地劃分開來,當藝術融入到生活中時,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具體是做什么,只是一種生活的姿態。“沒有人不是藝術家”和“人人是藝術家”的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沒有藝術,也沒有日常,藝術即日常,日常即藝術!如果人人都是藝術家,那么所有東西都可以將它們統稱為“藝術品”,這割裂了藝術與日常生活的區別,意味著藝術與非藝術之間沒有任何差別。
反而言之,如果人人都是藝術家,那么也就等同于否定了藝術的概念,沒有藝術,有何來藝術家?既然有\"藝術\"一詞,必然就有從事藝術的人,可以推出有一定有人是藝術家。但如果換個角度看,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與非藝術家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如果將\"沒有人是藝術家,沒有人不是藝術家\"中的\"沒\"字刪去,整個命題就變成了\"有人是藝術家,有人不是藝術家\",這時候整個命題就是一個真命題。
藝術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大眾對于藝術的理解都是各抒己見,所以藝術沒有好和壞的絕對區分,而是進入一種\"有趣\"和\"無趣\"的主觀臆斷。在藝術的領域中雖然不能實現絕對民主,但是起碼能夠做到相對的言論自由,每個人都應該在這個文化民主暢所欲言,無論女權主義、自由主義、精英主義還是二元論等等,都是被許可的。如果藝術判斷基于這樣的原則在極端的情況下,朱青生意識到他所說的“沒有人是藝術家,沒有人是藝術家”,已經成為現在社會中的一種分裂癥,那么藝術和生活的區分也就被揚棄了。
在明確藝術的概念進行分析之后,命題中還涉及到另一個概念,同時也是從事藝術的主體——人,創作者對于世界的沉思是一種精神體現,這意味著著藝術是建立在特定人境基礎之下,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的方法之一。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是對他個人思想維度的一種提煉。藝術家通過普世的語言,突破諸多局限,直面人心。藝術介于社會是一種調和劑,記錄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狀況。藝術是一種成立,而成立是具備條件的,追認就是藝術成立的重要原則,從空間、時間的維度展開,黑格爾對藝術的劃分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一種是金字塔式的形式大于功能的象征主義,一種是內容等于形式的古典主義,最后一種是形式大于內容的浪漫主義。無論是哪一種,藝術都反映了人的身體和思想,藝術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開始向視覺文化轉型。人的意義是從人本主義的角度來理解的。人,都是為藝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從古至今,任何偉大的藝術品都不是產生于人的合作,所以主體性確定人的本質源于自然,個性決定了人的本性來源于社會,主體性是藝術誕生的起點,個性則是藝術進步的中介。
藝術家對藝術本質的探索,不是從經驗中概括藝術創作的經驗,而是用人文哲學來解釋藝術的局限性。藝術是事物發展的實體,是人的本質的證明,人創造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證明其在虛無世界中的存在。因此藝術是人存在的方式和手段,藝術家只有經歷過生活之后才能創作出真實的藝術。藝術作為人生的創造物,感性的存在,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也因人而異,不能批量生產。
人的活力由感性創造,判斷由理性創造,感性和理性構成了人的情感,在藝術領域為了更好的表達生命情感,感性的比重明顯要大于理性,因為表達情感的過程構成了人類生命力的誕生。[1]\"沒有人是藝術家,沒有人不是藝術家\"喪失了思辨而陷入自相矛盾,藝術也就沒有情感和存在的依據。藝術的存在是藝術家存在的前提。藝術本身的詞匯和表達是無限豐富的,藝術家的形象伴隨著藝術產生。所以,從上述結論可以得出\"沒有人是藝術家,沒有人不是藝術家,“是一個虛假命題。它既不是先天的分析命題,也不是由經驗來判斷的綜合命題。也就是說,它不能證明它是正確的。也還沒有充分證明是錯誤的命題中,存在著大量的偽命題。
注釋:
[1] 朱青生. 如果人人都是藝術家,人在哪里?[J]. 美術觀察,2003(04):11-12.
[2] 張展銘. 藝術大家——論傳媒藝術家應具備的素質[J]. 科技視界,2016(07):142-143.
[3] 侯哲. 人與藝術的本質關系研究[J]. 青年文學家,2012(03):130.
參考文獻:
[1]朱青生. 如果人人都是藝術家,人在哪里?[J]. 美術觀察,2003(04):11-12.
[2]張展銘. 藝術大家——論傳媒藝術家應具備的素質[J]. 科技視界,2016(07):142-143.
[3]侯哲. 人與藝術的本質關系研究[J]. 青年文學家,2012(03):130.
[4]王斐. 傳統與當代的并存[J]. 電影評介,2014(2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