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北古建彩畫是中國古代建筑特有的裝飾表現形式,是我國古代傳統工藝與文化的載體,還富含了建筑宗教精神內涵,是建筑外在表現與內在的深層文化的體現。研究角度:首先,通過對河北古建彩畫歷史遺存、記載和考古的分析,得出河北古建彩畫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歷史脈絡;其次,從彩畫的理化性能、工藝傳統、修復與保護角度系統研究總結了河北古建彩畫的修復與進展;最后,總結彩畫的修復保護工藝、圖案、色彩所蘊含的哲學與美學理念,與在傳統燕趙文化中豐富的寓意和內涵,梳理出古建彩畫的脈絡,總結出建筑彩畫保護規律性。在全球化時代中,堅守與重振河北古建彩畫傳統工藝與科技結合保護的責任日趨迫切,并在未來的河北古建彩畫保護將構建傳統工藝與科技結合的跨界重生的彩畫保護與修復體系。
關鍵詞:河北古建彩畫保護,傳統工藝與科技融合,研究與實踐
河北省傳統文化遺產中的古代建筑彩畫,是世界古代建筑中風格獨樹一幟的藝術形態,也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保存至今的宏偉木構建筑,體現了我國建筑木構技術的較高成就。河北建筑彩畫是中國傳統建筑獨有的藝術裝飾表現,圖案資源豐富體現較強的等級觀念為我國傳統建筑的重要組成之一。建筑彩畫由于自然環境因素的日曬雨漂、污染積塵等的影響而風化和人為破壞等影響,保存時間較短。河北省古代建筑彩畫修復保護需使用文物保護修復的工藝技術與方法,并以文化遺產的保護修復為原則,展現歷史風貌,體現較高藝術價值的相關工藝審美和保護修復體系的工藝方法。
一、河北古建彩畫的發展歷史背景及現狀研究
(一)河北古建彩畫的發展歷史背景
河北古建彩畫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中有著極重要的意義。在春秋時期建筑的柱子和斗拱的結構就描繪了類似山的造型的紋飾與卷草紋樣裝飾建筑,其中紋樣的色彩代表著封建等級高低,到戰國時期人們已能構建藝術審美極高的藝術彩畫形式。秦朝的統一融合了六國的彩畫工藝技術,漢代建筑的發展,宮廷建筑上展現了漢代彩畫裝飾的特點。南北朝時期佛教的興盛,促進建筑彩畫題材的發展。隋唐到社會鼎盛時期,木建筑水平提高,出現疊暈等先進技法,到了唐代彩畫的色彩表現更為突出。河北古建彩畫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重要建筑文化之一,宋代以來走向系統化、規范化,用色彩漆繪在建筑梁坊、天花、斗拱等建筑外部彩色裝飾紋樣。宋代彩畫圖案有五彩,單粉等圖案形式,對自然及人物的描繪技法日趨成熟,將圖案的裝飾逐步融入到建筑的各個部分,宋代相關理論如《營造法式》對建筑彩畫的圖案技法進行生動的梳理。明代彩畫紋樣和色彩趨向制度化,古建到清代,色彩絢麗并得到高層次發展。因此,河北傳統的建筑彩畫須繼承傳統技藝方式,在新的時代發展中根據古建彩畫的特色,不斷加強傳統工藝與科技融合的河北古建彩畫保護的研究與實踐。
(二)河北古建彩畫的現狀
河北文化博大精深,現存的河北著名的古建寺廟,例如,隆興寺、承德避暑山莊、普寧寺、開元寺鐘樓、卜北堡玉泉寺、開善寺、昭化寺等都是河北古建筑的代表,也是東方建筑的代表。河北古建傳統木構建筑在世界建筑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建彩畫是運用木質結構所作的保護性的裝飾畫,也稱作中國建筑彩畫。彩畫繪制在天花、斗拱、想、梁枋上用漆料涂繪富有吉祥的裝飾圖形,逐漸成為河北古建筑梁枋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古建彩畫作為古代獨具特色的裝飾形式,不但體現東方美學而且起到對建筑木骨保護的作用。
河北古建彩畫不同歷史時期風格不同,例如,唐代華麗、宋代簡約、元代豪放,明代的裝飾化等,彩畫的風格世代相傳。彩畫經過傳統工藝制作,經歷風吹日曬,幾十年能保持美觀,色彩艷麗,褪色后需重新描繪,彩畫的風格也與時俱進。現保存下來的宋代與明代的彩畫較少,以清代居多,對古建彩畫的保護技術也有失傳的趨勢,技術含量也不足,需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原有的古建彩畫進行科學分析。這對于有效保護河北燦爛的歷史文明遺產,弘揚與傳承河北獨特的傳統工藝,促進民族彩畫藝術傳播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河北古建彩畫保護的傳統制作工藝研究表現形式研究
河北古建彩畫具有保護和裝飾作用,但在保護與發展中有多方問題存在,主要體現在:(一)、彩畫的總體技法工匠水平不足;(二)、受眾對河北古建文化內涵解讀不夠深入;(三)、河北古建彩畫在傳承傳統工藝中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文化審美的特點。只有這樣河北古建彩畫才能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對河北古建彩畫進行保護與實踐。
在河北古建彩畫工藝保護表現中:首先彩畫表現涂上桐油、磚瓦粉等材料,建立木質結構的保護層。彩畫上色通過膠和顏料,再加上有一定亮度的金箔材料,繪制出具有明暗差別的彩畫效果。清代官家的建筑彩畫從丈量配紙-扎譜地仗-磨過合操-構圖拍譜子-參色瀝粉-上色包膠-定線切活-吃暈貼金-過礬作染等,經過復雜的工藝才能完整呈現彩畫的藝術形式,其色彩成分主要是礦物質和植物染成分。
河北古建彩畫圖案紋樣題材的表現中:體現了較深刻的歷史積淀,表現等級分明,工藝復雜,呈現了中國建筑設計獨特的文化藝術風格。在河北古建彩畫的梁坊表現傳承了元代的基礎,找頭紋樣有如意頭和旋花型風格。其中明代風格很多是以蘭色和綠色為主的冷色風格,色調雅致,青綠為主色調,適當配些紅色對比表達其文化內涵。繪制工藝色彩多柔和,并以淺色系列突出淡雅與深沉彩畫風格。清代彩畫紋樣豐富,色調以藍綠為主色調,融合了民族和外來的彩畫表現手法,且風格整體。
在河北古建彩畫題材中源頭仍遵循古人類對于自然觀念,信奉“五行”相生相克的的文化蘊含。例如,色彩中的冷與暖,明與暗,動與靜,形成色調統一而又有獨特對比的畫面。璽彩畫繪制的龍形圖案形態豐富,動靜結合,表現出和諧的形態;五行的觀念在彩畫中體現一種主次分明及等級制度。因此,彩畫的等級結構也反映了河北古建彩畫的一種社會文化制度。同時河北古建彩畫還與中國的佛教建筑文化的思想影響密切聯系,表現形式主要有蓮花、卷草、如意的佛教圖形元素;蓮花與卷草象征生命的頑強,宗教也使得建筑彩畫更加神秘莫測。
三、河北古建彩畫保護的研究現實意義
河北古建彩畫作為中國東方建筑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彩畫不僅起到裝飾,而且還富含了古建的精神內核。河北傳統的古建彩畫是中國所特有的傳統工藝及文化的載體,但目前的研究工作仍然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因此,河北古建彩畫具有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等文化特色。在對各古建彩畫保護單位進行全面、系統的記錄,形成古建彩畫完整的信息檔案。為鞏固保護傳統工藝與科技融合的河北古建彩畫成果,提高傳承實踐水平,打下良好基礎,從而進一步完善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古建彩畫保護的系統方法。
參考文獻:
[1]中國古建筑油漆彩畫[M].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 邊精一, 2013
[2]清代官式建筑油漆彩畫技藝傳承研究[D]. 段牛斗.中央美術學院 2010
[3]古代建筑油飾彩畫組成材料及制作工藝的研究方法之探討[J]. 王麗琴,楊璐,周文暉,何秋菊,嚴靜,樊曉蕾,馬濤,齊揚. 文博. 2009(06)
作者簡介:
1、陳 旺,男,江蘇人,碩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副高職稱),燕京理工學院/AMEDIA,研究方向:美術學、藝術學,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會員,現系國家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雙創人才庫成員。
2、陳良雨 男,碩士, 講師 燕京理工學院 ,研究方向:服裝藝術學,服裝藝術專業課程負責人,任中國紡織服裝博覽會參展企業展廳主設計師,曾主持多項文化藝術研究科研項目。
基金項目:
2016年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與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于傳統工藝與科技融合的河北古建彩畫保護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16275803)研究成果;主持人:陳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