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學前教育師資培養越來越受到關注。高等師范院校作為幼教師資培養的基地,是決定師資水平的關鍵。音樂能力作為幼兒教師的必備能力,是師資培養的重要環節。目前二本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教學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以遵義師范學院為例,分析《鋼琴》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學前教育在近年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對學前教育師資培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合格的幼兒教師,音樂能力是幼兒教師的基本能力,是對幼兒實施藝術教育的必備技能。《鋼琴》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是學生音樂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一、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現狀
遵義師范學院是一所省市共管、有一定區域影響力的地方性二本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是貴州省重點支持學科,擁有省級教學團隊,每年平均有250名本科畢業生,遍布全國,是黔北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搖籃。
1. 學生基本情況
通過對遵義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2014級、2015級、2016級、2017級687名學生的調查,其中634人來自貴州省內,占總人數的92.3%,53人來自其他省份,占總人數的7.7%;其中農村生源564人,占總學生數的8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絕大多數為省內生源,農村生源數量占優。
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入學時音樂能力的調查中,在入校前有過專業音樂方面學習的同學只有29人,不足總人數的5%,有鋼琴演奏學習經歷的學生只有7人,不足2%,學生音樂基本知識水平偏低,鋼琴演奏基本上是零基礎。
2. 《鋼琴》課程教學基本情況
根據遵義師范學院2015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定,《鋼琴》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共開設四個學期,考核方式為考試,周課時2節,每學期開課12周,共24學時,四個學期共96學時,6個學分。
《鋼琴》課程的教學以班級為單位,采用集體教學一對多的形式進行,課程由音樂學院專業鋼琴教師執教,主要對學生進行鋼琴演奏基本技能的訓練。
二、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教學內容不適宜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基本的鋼琴演奏能力,能夠滿足幼兒園教學需要的未來幼兒教師。根據遵義師范學院2015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定,《鋼琴》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共開設四個學期,考核方式為考試,周課時2節,每學期開課12周,共24學時,四個學期共96學時,6個學分。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本調式:C大調、G大調、D大調、F大調、bB大調基本音階、琶音、和弦、練習曲和樂曲的演奏,教師教學重點集中在對學生鋼琴演奏基本技能的訓練。
幼兒教師教學活動中必須的鋼琴演奏能力主要體現在:第一,幼兒歌曲彈唱,能夠完整、有感情的進行幼兒歌曲邊彈邊唱示范及開展教學活動;第二,幼兒樂曲彈奏,能夠流暢、完整地彈奏簡單的幼兒律動曲和樂曲;第三,有一定的即興演奏和伴奏能力。由于幼兒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側重點不能和音樂專業鋼琴教學內容相同,現在的教學內容不適宜培養合格幼兒教師的要求。
2. 教學形式較單一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以班級為單位,采用集體教學一對多的形式進行。在教學中,教師更注重鋼琴演奏技能技巧的訓練,教學形式也是以傳統的講授—示范—練習的模式進行,在教學中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所有的同學同一個進度。學生零基礎,在教學初期可以在同一進度下學習,但隨著學習地深入,不同學生的學習效率差異,使得統一的進度無法滿足不同學習速度和水平的同學對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對于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很好的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積極性不強。
3. 考核方式不完善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考核主要是期末考核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將考核成績按70%、30%比例進行核算。期末考核內容由教師根據本學期授課的內容,布置相應的考試曲目,學生練習后,在期末考試時演奏,教師根據學生的演奏情況打分。平時考核由兩部分組成,出勤考核和平時作業考核。出勤考核根據學生上課情況進行考核,有請假、遲到、早退、曠課等情況,扣相應的分數。平時作業成績是教師課堂中教授的演奏曲目,學生通過課堂和課后的練習,在下周上課時進行演奏,教師根據學生的演奏情況打分。課程成績構成中期末考試成績比例較高,使學生更注重期末曲目的練習,在日常教學中練習時間不夠;平時練習刻苦,期末考試中由于緊張等其他原因彈奏欠佳的同學,成績就會不夠理想,考核成績不能客觀的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
三、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鋼琴》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不適宜、教學形式較單一、考核方式不完善等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力不足。針對這些問題,課程教學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未來的幼兒教師,《鋼琴》課程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具備從事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必備的鋼琴演奏知識和基本的音樂素質,如識譜、視奏、兒歌伴奏和彈唱、兒童樂曲演奏等。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內容應該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來選擇。首先,選擇鋼琴演奏基本技能的練習內容,如音階、琶音、和弦的彈奏練習;其次,應選擇有代表性的練習曲鞏固對基本技能的掌握,曲目可以是兒童樂曲或經典的練習曲,數量不宜過多;再次,選擇相應的兒童歌曲,將基本演奏技能與兒歌彈唱相結合,提高學生合理分配大腦思維的能力,使鋼琴演奏與歌曲演唱雙通道同時進行,協調配合;最后選擇兒童歌曲,練習伴奏的編配和視奏,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也可選擇學生喜歡的樂曲進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
2. 對分課堂與分層教學相結合豐富教學形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無法獲得所期望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可運用對分課堂的方式,將集體教學與小組學習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傳統的說教變為學生的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將教學的中心由老師轉向學生,將一個個問題或任務拋給學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同時,形成多元、個性的音樂表現和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針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演奏能力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需求這一問題,可以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將學生按照能力分成快、中、慢三組,在鋼琴演奏基本技能的學習中,可用集體教學的方式,三個組同時學習相同的內容;在練習曲兒歌演奏的學習中,可為三個組選擇不同難度的學習內容,為不同能力的同學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經過努力都能達到目標,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能,并獲得成就感。分組不是固定不變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及時變化,形成動態的分組方案,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提高平時成績比例,豐富考核方式
首先,提高課程成績中平時成績的比例,使成績能夠較客觀的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考核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教學活動要看結果,即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驗和感受音樂的魅力、培養對鋼琴演奏的興趣、學習鋼琴演奏的基本技能、提升音樂綜合素質。提高平時成績比例可以更客觀的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是對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評價。
其次,豐富考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日常的考核方式可形式多樣,如課前五分鐘可進行個人自選曲目演奏表演;課中的還課可采用集體演奏、教學系統中隨機抽查的方式,或小組演奏、接龍演奏等方式。期末的考核形式可更加靈活,如舉辦音樂會、兒歌彈唱比賽等,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展現音樂作品,如四手聯彈、多聲部合奏等。考試曲目的選擇應更靈活,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點,讓學生將所學的鋼琴演奏技能與幼兒教師的教學需要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原發動力就是對鋼琴演奏的興趣,其次是對將要從事的幼兒教師這份職業的認同和學生這一身份的學習任務。只有將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目標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豐富的考核手段,才能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強勁的學習動力,達到課程教學預期的目標,培養社會需要的學前教育合格師資。
此文為遵義師范學院2016年度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項目“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應用性教學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GZ201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