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農民工工作要求的不斷提升,新時期的農民工不再只靠體力勞動賺取收益,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促進了一批批新生代農民工的誕生,他們不僅擁有技能,更愿意積極學習提升,在工作之余開展學歷提升教育,實現自身學歷水平的不斷提升。而在這一提升的過程中,開放大學的存在為新生代農民工的繼續教育和學習提供了可能,研究開放大學在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中的作用,對于農民工繼續教育發展而言意義重大。本文介紹了開放大學的基本教育理念和農民工繼續教育規劃,新生代農民工發展現狀,分析開放大學在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結合目前農民工繼續教育中存在的阻礙,探究開放大學發揮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重要推動作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為開放大學開展有效的農民工繼續教育提供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開放大學;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占據人口的較大比例,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農民向城市進軍發展,農民工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農民工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自身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積極向上、樂于學習的精神成為國家開設開放大學,實施農民工繼續教育的有效基礎。當前農民工繼續教育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開放大學進一步優化繼續教育策略,實施創新改革和發展。
1.開放大學的基本教育理念和規劃
1.1開放大學基本教育理念
就目前開發大學的基本辦學理念來看,其主要辦學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開放大學開展的教育活動具有一定的繼續性,這一點是與“終身學習”理念相吻合的。新生代農民工是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重要動力,為了滿足新時期城市化發展的需要,農民工接受繼續教育,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綜合素質,需要發展的需要,開放大學能夠為農民工提供有效的學習場所。
第二,開放大學具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性,即開放大學面向所有大眾,只要有需要進行繼續教育和學習,就能通過開發大學進行學習。為此,開放大學根據繼續教育需要,設置了多樣化的具有很強實踐性的繼續教育課程,能夠滿足農民工繼續教育的多種需要。
第三,開放大學的教學資源具有很強的豐富性,即開放大學的教學資源是依托高等院校教學資源為基礎的,除了擁有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外,還擁有國家專門開發的社會性繼續教育資源,教學資源異常豐富,能夠滿足多方面的學習需要,對于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而言,無疑是為他們提供了最可靠的教學資源選擇。
1.2開放大學農民工繼續教育規劃
根據國家開放大學關于農民工繼續教育的規劃和安排工作指導,總結出目前國家開放大學針對農民工的繼續教育的規劃安排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開放大學是國家“一村一”以及“助力計劃”的再升級發展方案,主要是面向農民工群體開展的,為他們提供學歷或非學歷的繼續教育活動,借此來增強新生代農民工的專業性、崗位適應性以及農民工新時期的發展需求。開放大學通過建立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施教育質量的監督和評價,確保繼續教育教學水平和育人質量。
第二,開放大學實施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繼續教育和技能提升,實際上也是助力產業轉型的重要舉措。開放大學在農民工的繼續教育課程設置上,更多的是集中在建筑業、新能源、制造業以及服務業等重點行業,針對現階段污染嚴重、產能過剩、技術落后的企業農民工開展重點教育和培訓,為農民工參與開展國際投資和貿易合作等提供有效的教育培訓,促進這些落后企業的轉型發展和產業升級,促進企業走出去。
第三,開放大學在信息化時代,開展對農民工的繼續教育工作,不僅致力于實際教學基地的建設和完善,也在積極探索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更加便捷高效的網絡教學新模式,成績農民工繼續教育學習和實訓中心,將理論與實踐教學、虛擬和現實教學、自主和寫作教學等教學模式進行融合應用,為農民工繼續教育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學習選擇,促進農民工繼續教育的有效開展和實現。
2.新生代農民工發展現狀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已突破1500萬人。截至2016年末,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達到1401萬人,占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總量的4.46%,比2015年末增長10.15%。其中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總量達到1057萬人,比2015年末增長9.46%。其中,45歲及以下的新型職業農民占54.3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型職業農民占30.34%,較以往均有所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年齡結構正在優化,受教育程度逐步提升。這意味著,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質量也顯著提升。
3.開放大學在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1提升農民工整體素質,促進城市發展的關鍵要素
農民工是一支龐大的群體,在我國提倡要實現知識經濟發展的時代,必須要進一步提升基層群眾的素質水平,開放大學對于提升基層農民工整體素質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對于提升我國整體國民素質,促進人口素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農民工的整體素質提升了,就以為了我國的城市建設獲得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對于推動城市化進程具有積極作用。
3.2迎合市場發展需要,培養更多適應性人才的關鍵
當前城市化建設中,建筑企業、制造企業、服務業等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知識和技術型人才,人才不僅僅是需要掌握高超的技能,也需要有相應的知識基礎,因此,復合型人才成為新時期市場中緊缺的人才類型。開放大學針對農民工開展繼續教育,能夠為他們提供學歷以及非學歷提升的教育服務,能夠助力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滿足市場的人才需要,提升農民工的崗位適應性。
3.3為農民工繼續教育提供多樣化選擇,提供可能性途徑
農民工開展繼續教育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資金消耗,這是阻礙農民工自主接受繼續教育的主要因素。對此,國家對于農民工繼續教育實施一定的補助,而開放大學則能夠根據農民工的實際情況為他們設置有效的教學課程,無論是在課時安排還是在教學形式選擇上,都為農民工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農民工可以根據自身的工作情況合理選擇時間進行學習,有一些不便的農民工也可以選擇進行網絡繼續教育課程的學習,避免了實地學習的周折勞頓,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課程資源獲取和學習,通過相關的考核認證,獲得相應的學歷或技能證書,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開放大學在提供繼續教育的便利性上作出了很大的研究和努力,開創了一個又一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為農民工開展繼續教育提供了多樣化選擇,讓農民工的繼續教育成為可能,提升了農民工繼續教育的可行性和實施有效性。
4.目前農民工繼續教育中存在的阻礙
4.1思想認識高度問題
目前,新型農民工雖然數量快速增加,但是其占據農民工總數的比例依然較低,這是因為農民工群體自身處境和條件的限制,還有主要原因就是思想認識高度的約束。很多農民工局限于眼前的工作和生活現狀,不思進取,只求平凡度日,甚至認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沒有上進心。他們每天工作量很大,有的甚至需要加班到很晚,早出晚歸,實際的工作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了,更不用說去接受繼續教育了。他們對于繼續教育所抱有的學習欲望不高,對于自身的學習能力也持消極態度,認為自己已經過了學習的年紀了,安于現狀是很多農民工現下的思想狀態。這種思想狀態嚴重阻礙了農民工進一步參與繼續教育,即使開放大學近在眼前,他們也不為所動。
4.2課程設置不能滿足所需
現階段,開放大學對于農民工開設的繼續教育課程的完善度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開放大學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放,而提供的繼續教育更多的是職業教育,對于農民工開展的課程針對性不足,不能滿足農民工繼續教育的現實需要,也沒有充分考慮與市場需求對接,沒有為農民工高效就業提供便利。課程設置上還存在很多空白的地方,無法滿足農民工多樣化的崗位需求,在實際的繼續教育中,不能體現特色教育,不利于農民工在此基礎上開展充分就業和創業實踐。
4.3課程選擇性和便利性不足
目前,開放大學在開展農民工繼續教育的課程資源和教學形式的創新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現有的開放大學繼續教育課程包括實地課程教學和網絡遠程課程教學,這些教學資源和教學形式基本能夠滿足農民工的不同學習需要。但是農民工在課程資源的選擇和獲取方面能力不足,常常不知道怎么選課或是選擇什么課程,導致他們的學習便利性反而下降,
4.4繼續教育輔助政策不完善
雖然目前針對農民工繼續教育,國家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但是真正落實下來,農民工能夠受到的補助很少甚至沒有,這一點會導致農民工有心學習,無力承擔。開展農民工繼續教育,可以說政策支持是農民工積極參與繼續教育的主要動力之一,沒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撐,農民工進入開放大學學習的動力缺乏,很多農民工因此放棄學習。在針對農民工開展繼續教育的教學補助和政策優惠上,還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
5.開放大學發揮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重要推動作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5.1提升思想認識,探索鄉村振興發展路徑
新時期,農民工要認清時代發展的形勢,明確知識經濟時代要實現自身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學習進步,只有不斷接受教育才是發展的有效路徑。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人才的支撐,大力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舉措。在開放大學的人才培育方向上,需要探索更多有利于鄉村振興發展的路子。集體上大學,分點發揮作用。鄉村振興大課題,需要大家不斷開創新思維,開放大學是鄉村振興發展的良好開端,能夠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取得好成績,成為城市和鄉村發展的新型動力。
5.2完善課程設置,助力產業轉型
為提升農民工學歷層次、技術技能及文化素質,實施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招收農民工接受學歷繼續教育和技術技能培訓。接受學歷繼續教育的農民工學員,可根據自身學歷情況分別接受中等職業繼續教育、高等學歷本科、專科層次繼續教育,可以嘗試采取“文化綜合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崗位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辦法,自主命題單獨組織考試,擇優錄取,創新開設諸如家政服務與管理、建設工程管理、學前教育和電子商務等眾多專業的繼續教育課程。接受技術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學員,由地方工會和企業工會組織、發動和推薦,地區相關大學的開放大學,也就是相關高校開展的繼續教育學校負責培訓,以實現提升技術技能的目標。
5.3創新教學形式,提供便捷服務
如今,信息化產品已經能深入連接職業院校的技能培訓、資質考試、實景操作等教學場景,打造信息化教學生態閉環,使學習變得更靈活,知識點記憶更深刻,以易于上手、場景多樣、體驗優質的教育產品,切實提升職業院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是當前開放大學開展農民工繼續教育的重要推手和有效實現途徑。現階段,“VR實訓教室”、“全國電大業務系統集成”、“智慧課堂”、“VR實訓課堂”、“VR物業管理”、“VR搶險救援”、“VR編輯器”等,在相關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可能,這樣的教學場景更加細膩,講解更加透徹,互動更加流暢等資源及功能的配備,能夠有效提升實訓教學成效。開放大學要完善農民工繼續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積極開發和創新課程教學形式,致力于為農民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繼續教育服務。
5.4打消學習顧慮,完善補助機制
開放大學可與地區的農民工總工會結合,應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學費資助、實行學分累計等手段和靈活的形式,鼓勵和幫助農民工提升學歷層次,推廣適應農民工工作特點和實際需求的“學分銀行”、“現代學徒制”等教育培訓新模式,為農民工接受繼續教育提供多樣化途徑。要真正明確農民工的工作和學習現實,了解他們的需要和困難,在此基礎上,引入“不脫產不離崗學習”,開創知識用得上、學習有時間、經濟無負擔的靈活教育模式。農民工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利用現有網絡資源,通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工具隨時隨地上課或提出學習上遇到的疑難問題,使一線職工的“供學矛盾”輕而易舉地解決。
總結:
新生代農民工接受繼續教育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發展需要,是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此,開放大學必須要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積極完善相關課程規劃和安排,體現教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真正滿足農民工群體的繼續教育學習需要,實現高效的市場對接,真正發揮開放大學的既定目標,為服務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樂傳永,孫立新.回顧與展望:2017成人教育理論研究綜述——基于對2017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成人教育學刊》的統計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8(03):4-12.
[2]彭建強.社會學視角下搞好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有益探索——《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意愿與行動》評介[J].經濟論壇,2018(01):151-152.
[3]魏紅梅.基于新生代農民工的學徒制研究——從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的視角分析[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90-92.
作者簡介:
陳歡(1981——)漢族,河北唐山人,本科,唐山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
本文系項目名稱:開放大學在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的作用研究(項目編號:2017Y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