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這種現代化的媒體已經逐漸取代傳統媒體,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信息獲取媒介。網絡化時代到到來使得“網民”這個新型群體規模日益壯大。在社會形態日趨復雜的情況下,處置和管理好網絡輿情已經成為政府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如何對網絡輿論進行合理的管理以及如何健全網絡輿情的有關機制成為當下各級政府機關部門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網絡輿論;網絡化治理;政府;問題;對策
近年來,面對互聯網帶來的管理壓力,為了有效的管理網絡輿論,掌握輿論的主動權,各地政府非常重視互聯管理機構的建設。到目前為止,中央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各級政府建立了相應級別、規模的網信機構。完善了網絡輿論的相關規章制度,不斷健全網絡輿情的監測、預警和處理機制。通過整合網絡輿論平臺、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分析與監測、注重疏導網絡輿論多項舉措來及時解決網絡輿情。
一、網絡輿論管理存在的問題
1、政府主管部門網絡輿論存在交叉管理
目前,互聯網管理實行的是在各級黨委委員會(縣級以上)的統一領導下,由宣傳、網信、公安、國安、文化、通信等多個管理部門分工合作、共同管理的制度。好幾個機構或部門都對網絡輿論具有自己管理權限。《中國互聯網管理條例》明確了管理主體,但是對各部門的管理權限沒有具體規定。另外網絡信息資源、網站連接點、網站業務審批、網絡監控等管理項目由不同的管理機構掌握,這也無形之中產生了交叉管理的現象。
2、網絡輿論監管部門之間各自為戰
現在,從中央政府角度來說,網絡輿論事件的監督管理權限分散在不同的幾個部委手中。總體來說,分管的部門可以分為四大類:負責接入監管部門(工信部門與工商部門),安全管制部門(公安部門與國家安全部門),內容管制部門(中央和地方的新聞辦公室和對外宣傳辦公室),其他有關部門(文化部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等。①各部門在網絡輿論的管理格局中受“誰負責誰監管”的思想左右著。不僅各部門之間網絡輿情監管缺乏有效的溝通,上下級之間也沒建立互動的網絡輿情監管機制。對信息的分享不充分,逐漸的形成了相對封閉的格局。
3、運用新媒體管理網絡輿論存在不足
政府在對網絡輿論的管理中,缺乏對新媒體的有效使用。政府門戶網站作為對外交流的平臺,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網站的內容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在網站的建設方面存在著技術問題。政務微博存在著內容更新不及時,網絡議題設置較少的問題,與網民之間的交流互動少,使得網民產生一種形同虛設的感覺。另外筆者還發現,民間的網絡論壇開設較多,政府對新媒體的運用不到位,這兩者之間的不對稱性,容易使得雙方之間的交流產生障礙。
二、完善網絡輿論管理的主要對策
網絡輿論的管理所存在的問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管理部門職責不明、監管主體之間缺乏合作、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激勵機制以及管理主體自身能力不足等問題。對于政府來說,完善網絡輿論管理的相關制度已經迫在眉睫。筆者將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再結合網絡化治理理論提出相關的對策。
1、設計輿論管理體系
多元主體的參有利于網絡輿論管理,政府應該鼓勵網絡媒體、社會組織和市民參與進來,協助其共同治理網絡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形象。網絡輿論管理所涉及的主體較多,交叉管理問題突出,需要明確規定各個管理主體的職責權限。應該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建立一套靈活的有效的運行機制,明確各主體的職責范圍,盡量減少違規操作現象的出現。通過規章制度明確應對網絡輿情工作的分工,具體規定相關的責任人和主管部門。通過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主體明確職責,避免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提高網絡輿論管理的效率。
2、創建網絡輿論管理連接的紐帶
網絡輿論監管主體之間存在著各自為戰的現象,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使得各部門向外發布的信息不一致,使得政府形象受損,因此在網絡輿論管理方面,不同主體之間要保持溝通暢通,有效發揮網絡整體的功效。各部門之間溝通要及時,有效調動非政府機構的積極性,與政府部門共同治理網絡環境。政府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可以建立網絡輿情以及相關信息的共享平臺,各負責部門例如公安、網信、通訊、工商、文化等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進行上傳,共享有效信息。
3、健全網絡輿論管理驅動機制
部分地區政府在網絡輿論管理的獎懲機制方面存在空白,其結果是造成工作人員缺乏動力,相關部門處理輿情不及時等問題,因此各地政府應該重視網絡輿論管理的激勵機制。在獎懲機制確立之后,也要建立相對應的績效評估機制。多數地市級政府網絡輿論管理部門運用新媒體方面存在不足,例如通過門戶網站或政務微博與網民交流。今后,政府應該將政務對新媒體的使用納入到績效評估考核當中,讓相關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形成與網民之間的互動。
4、強化網絡輿論管理主體的能力建設
網絡化治理理論對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人員應該是具有專業化技能的人才。因此,為了建設一直強有力的網絡輿論領導團隊,政府應該經常的對部門領導進行思想培訓與指導,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網絡輿論引導員,在網絡上進行正確信息疏導與引導,向網民傳達一些正確的價值觀。另外在各部門中,相關的軟硬件設備比較落后,因此需要適度的改善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與環境,提高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管理人員引導網絡輿論提供強大技術支撐。經常性地開展網絡輿論預警演練活動,掌握網絡輿論的主動權,強化各部門快速應對網絡輿論的的理念,提高應對網絡輿情綜合能力。
注釋:
[1] 張小明.加強突發事件網絡輿論綜合治理體制建設[J].學習時報,2013.07.21
參考文獻
[1]戈德史密斯,威廉.D.艾格斯.網絡化治理----公共部門的新形態[M].孫迎春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
[3]張劍.地方政府網絡輿論管理問題及其對策[D].碩士學位論文,湘潭大學,2012
[4]胡文婷.試論我國網絡輿論管理及其改進[D].碩士學位論文,燕山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