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慶黔江自治區憑借得天獨厚的少數民族地區優勢,豐富多彩的苗族文化使得黔江區的發展必須走一條別具一格的差別化路子。黔江苗族飛歌文化在開發旅游方面,有著一定優勢,黔江苗族飛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以“節慶為媒,文化為橋”,從而做好特色節日,推動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其目的也是推動黔江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保護苗族文化的傳承達到以“苗族飛歌”為主力軍。從而達到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發展目的。本文以“苗族飛歌”推動文化旅游而展開一系列思考。
關鍵詞:黔江苗族;飛歌;推動旅游經濟;文化傳承
一、黔江苗族自治區的地理位置及苗族文化傳承
黔江區地處武陵山府邸,享有“渝鄂咽喉”的美譽。該區區位特殊,屬于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區,加之屬于偏遠山區、民族地區以及革命老區,使其賦予新的使命。苗族在整個黔江歷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與遠古的“南蠻”“三苗”“九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蚩尤與黃帝、炎帝挑起戰爭后兵敗南下,建立“三苗”國,經?;顒釉陂L江流域一代。后因堯、舜等影響下,被迫轉移,遷徙?!胺朋O兜于崇山,竄三秒于?!痹凇渡袝吹洹分杏兄鞔_記錄。驩兜率殘部苗民遷徙,在武陵一代活動。根據相關史實記載,在先秦時代、共工、驩兜是進入黔江境內最早的苗民部落。歷史上,江西屬于“三苗國”的活動范圍區域。“捕獵游觀到黔江”說明早在許多年前,便已經遷入黔江。此外還有從湖南、貴州等地區淺析的苗族。歷史上,中國社會經濟中心發生變化,逐漸向南移動,這是遷徙的主要原因之一,結果導致漢族的生活區域由以往的中原地區,擴大至長江流域地區。伴隨著漢族的到來,不論是文化、經濟還是社會等方面因素,均有著較大優勢。一些弱小民族被迫遷徙,逐漸向中國疆域或者西南地區擴散。整個遷徙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涉及到民族社會、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轉變。
二、黔江地區苗族飛歌的文化背景與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
苗族民歌可以分為:風俗歌、祭祀歌、游方歌、敘事歌以及飛歌。其中飛歌主要應用于迎客、婚假等喜慶場合。作為苗族歌曲中一種特殊類型,鼓勵、歌頌是歌詞的主要旋律。飛歌是苗族人民歷史發展的活化石,從歌曲中體現出黔江苗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歷史人文等生活價值觀念。黔江的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飛歌歌詞創作的主要源泉。飛歌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情感組成部分,它在促進苗族人民相互幫助,相互團結等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苗族人民居住在黔江等山區,河流縱橫交錯、崇山峻嶺,交通、生活不方便,惡劣的生活環境使其生活方式發生較大改變。因此,飛歌作為苗族民歌的一種,有著別具一格的特點。
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加之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策略,打破了傳統少數民族封閉的生活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良好的經濟發展契機給黔江苗族聚居地帶來了更好的發展。文化發展旅游,旅游帶動經濟。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文明的發展,苗族飛歌不論從民俗、歷史、語言角度出發,還是從音樂方面考慮,均具備較高的研究價值與意義。隨著旅游景點的大力發展打破了黔江苗族地區原有的生活模式,使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苗族本族的特色民歌將得到更好的發展,使其更多人了解到本民族的文化,并且能夠推動黔江本地的經濟發展。
三、以黔江苗族飛歌對當地的影響再思考
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豐富多彩的苗族文化使得黔江區的發展必須走一條別具一格的差別化路子。發展道路有差異,才具備文化特色,有特色,才具備核心競爭力。作為國家級5A景區,黔江濯水鎮主要突出苗族文化個性,打造特色對比度高,特點鮮明的文化小鎮,達到差異化發展的目的。此外,我們憑借獨特的產業發展、地域優勢與文化特色相結合的差別化道路,使苗族特殊的景區建筑得到充分體現。讓苗族文化小鎮的每個街道、建筑均具備強烈的文化感染力,震撼的視覺沖擊力,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不同時期的文化起源,彰顯出不同時期的生存條件,有著明顯的歷史印記。這就說明,一定的歷史背景與物質基礎是產生文化的基本條件,一旦這種背景與基礎發生改變,所產生的文化也會隨之變化甚至消失。從政府角度出發,依托自身所具備的文化積淀,需要加強引導作用,注重文化傳承,達到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發展目的。以“節慶為媒、文化為橋”,做好“苗族姊妹節”“苗族對歌節”等特色節日,推動地區經濟、文化發展。上述措施,其目的是推動苗族文化發展,保證苗族文化傳承。與此同時,我們在建設黔江示范小鎮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市場拓展、產品策劃包裝等重要環節。為了提升產品文化的內在涵養,我們專門成立文化發展協會,加強文化傳承人的培養與文化的宣傳。
文化是旅游的內在本質,是其價值靈魂。苗族地區城鄉結合部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融合苗族飛歌與苗族文化于一體,具備優良的先天性條件,在開發苗族文化旅游方面,有著一定優勢。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苗族飛歌的發展與保護是同時進行的。缺乏保護就無法發展,發展緩慢則無法提供經濟條件進行保護,因此二者不可或缺,相輔相成。發展至現在,苗族飛歌在全國各地享富盛名,甚至影響至國外。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黔江苗家人,保護苗族飛歌的傳承是我們必不可少的責任與義務。總的來講,在推動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我們的黔江苗族飛歌功不可沒,與促進黔江旅游的發展相輔相成。
結語
本文以黔江“苗族飛歌”推動文化旅游進行思考,經過對黔江苗族的起源進行探究,從而了解了本民族飛歌文化的來源和明白文化是旅游的內在本質,結合苗族飛歌與苗族文化于一體,打造開發苗族文化旅游景點,本文一方面是為了加深自己對本民族本地區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有助于保護黔江苗族飛歌的文化,為推動本地區的旅游經濟盡一綿薄之力,使其黔江飛歌文化在當今新社會能夠被更多人所了解,從而達到更好的傳承,保證飛歌等古老的民族文化得以更好的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周昌翠.淺談苗族飛歌在苗族地區城鄉結合部的傳承與保護.群文天地:貴州,2015(3):第38-39頁
[2]重慶市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重慶世居少數民族研究研究·苗族卷》,中國社會出版社1994年版,第618頁。
[3]]重慶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重慶民族志》,重慶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199頁
作者簡介:
龐穎(1995.08—),女,苗族,重慶黔江人,西南民族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碩士(音樂)聲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