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是中國寶貴的文化財產之一,彰顯著民族的精神,社會的發展,歷史的底蘊,保護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能夠實際的推動當代的中國音樂文化發展,能夠豐富當代的音樂形式,以及豐富當代的音樂內涵,能夠相應的保證我國在全球化的文化環境中保持自我的風格、自我的精神,這對于民族的團結以及民族的發展有實際的促進作用,然而,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中國傳統音樂形式與社會的發展步驟以及社會的環境存在相應的矛盾性,傳承的難度提升,為實際的保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繼承,還需要采取的對策就是發展中國傳統音樂文化。
關鍵詞:當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分析探索
當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是現今社會探討的主要課題之一,主要原因就是現今中國對于文化的發展日益重視起來,清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以及作用,并且了解通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能夠更為深入的還原歷史,更為深刻的了解歷史的形態,歷史的發展,社會的文明,社會的真實狀態,以及人民的愿望,人民的精神,同時通過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吸收以及借鑒,能夠促進當代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國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利于文化的進一步壯大,同時能夠增加我國對于世界的影響力,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對于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強化有實際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探究的方向就是當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進而實現豐富我國的音樂文化,發展我國的音樂文化,促進我國的綜合國力穩定提升,促進人民的團結意識提升,并且間接的提升人們的欣賞水平,以及人們的綜合素質。
1.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淺析
不同時期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反應該時期的人民生活面貌,不同階層的生活態度以及生活狀況,同時反應社會的主要矛盾,反應經濟、外交、社會局勢、文明水平等各方面的信息,是最為真實以及具體的表現形式,加之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是中國所特有的藝術形式,所特有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更加不可估量。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蘊藏著民族的智慧,民族的精神,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能夠進一步的穩定社會的局勢,進一步的促進社會的快速發展。下面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進行詳細的探究,以此來進一步深刻以及具體的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
1.1.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具體內容分析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包括中國傳統樂器,中國傳統樂譜,中國傳統曲調,中國傳統歌謠等,中國傳統音樂形式多樣,多變,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較為直觀的反應人們的生活,人們的情感以及人們的愿望,是我國當代音樂發展的主要基石,也是我國當代音樂進一步發展的支柱。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概念就是非近現代所創作的音樂,具備特定時代的氣息,具備相應的價值以及相應的傳唱性的音樂內容,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主要特點就是形式多樣,兼容性強,文化內涵豐富。傳統音樂形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包括舞蹈性質的音樂,民間流傳的音樂(大部分由百姓創作,百姓口口相傳),宗教性質的音樂以及祭祀性質的音樂等。舞蹈性質的中國傳統音樂包括宮廷音樂,利用音樂的節奏以及音樂的強弱變化,來進行舞蹈動作的編排,這在當代的音樂領域較為常見,但是中國的傳統宮廷音樂氣勢更為多變,蘊含的意味更為深遠,音樂的技巧具有相應的獨特性,與宮廷的華貴典雅遙相呼應;民間流傳的音樂,大多是人民在勞動時有感而發創作的,沒有高深的文化,沒有故弄玄虛的詞藻,只有真實的情感,因此,更為動人,更容易產生共鳴,遺憾的是民間音樂早期沒有實際的書籍記錄,曲譜創作,因此,在口口相傳時消失的不計其數;宗教性質的音樂,包括佛教的、基督教的等各個宗教的音樂,宗教的音樂代表著宗教的氣息,以及宗教的特色,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較為完整的存在;祭祀性質的音樂,有一定的神秘性以及一定的重復性,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較為獨特的存在。
1.2.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對于社會各個階層而言都是具備實際的價值和意義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能夠帶領人們立體的、直觀的感受歷史,感受生活,感受中國,能夠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接觸過程中產生民族融入感,民族集體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同時能夠更為詳細的了解中國傳統樂器,中國傳統樂譜,中國傳統曲調,進而自發的深入接觸中國傳統音樂,能夠提升民眾的音樂素養,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對于中國傳統精神以及民族指揮的深入理解,進而推動社會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緩和人們的壓力以及緩和人們的情緒,對于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間接的促進作用,對于社會和諧發展的實現有實際的推動作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寶貴的財富,不可替代的珍寶,并且能夠實際的實現我國當代音樂的進一步發展,促進我國音樂的深度提升,促進我國文化領域的突破性發展,保證我國在外來文化沖擊下,能夠堅守本心,融合而不改變根本。實現我國文化與世界接軌的同時,具備我國的文化特色,加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
2.當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存在的阻礙因素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確定當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是極為必要的,但是現今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較為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外來的影響、沖擊,即外來音樂文化的不斷涌入,青少年接受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方式落后性,以及力度不足,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與時代之間的矛盾性等等,進而導致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出現問題,難度加大,直接影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進而使得我國的音樂產業發展缺乏核心,缺乏民族特色,這對于我國的文化崛起實現較為不利。下面就存在的阻礙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進而確定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保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能夠得到穩定的傳承,快速的發展。
2.1.外來文化的沖擊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與世界之間的交流逐步的擴大,其中就包括文化領域,外來文化不斷的涌入中國,在中國市場中逐步占據不可忽視的地位,我國受到國外文化的影響較大,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生存受到挑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被忽視,青少年所接觸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機會越來越少,對于國外的音樂文化極為推崇。這主要原因就是青少年所接受的中國音樂教育內容較為固定,音樂知識較為枯燥,以及音樂形式較為單一,導致青少年對于新鮮的,多變的國外音樂文化極為感興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受到較大的阻礙,中國傳統音樂的市場被逐步的縮小,能夠接受中國傳統音樂的群體也逐步的變少,這對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而言是致命的,這直接導致研究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人大量的減少,并且正是由于這一局勢的出現,導致欣賞中國傳統音樂的人對于外來的音樂極為排斥,這進一步降低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的可能性。而任由外來音樂文化占據中國市場,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逐步消失,會直接導致我國的文化中心出現偏移,我國的文化缺乏特色,被外來文化占領,對于我國的凝聚力,我國的綜合國力等都會產生不可逆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及時的采取對策進行改變。
2.2.傳統音樂文化與時代之間的矛盾
傳統音樂文化與時代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為,自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的發展變化日新月異,新事物不斷出現,而音樂的演奏形式以及音樂的演唱形式多樣化,傳統音樂形式與時代逐步脫軌,傳統音樂演奏演唱形式逐步小眾化,傳統音樂文化與時代發展,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顯現出來,這意味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不改變不發展,即沒有前景市場,需要與時俱進,需要發揮中國傳統音樂的兼容性,不斷的豐富自我,不斷的發展自我。
2.3.傳統音樂文化繼承發展重視程度不足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繼承發展重視程度不足,主要就是相關部門以及社會沒有意識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作用,地位,沒有意識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流失對于中國而言是致命的,同時也沒有意識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豐富性,能夠實際的促進當代音樂的多方位發展。而僅僅認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是一種符號一種代表,沒有實質性的價值,與現代音樂發展沒有直接的關系,將傳統音樂文化與當代音樂文化隔離開來,這導致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沒有繼承的載體以及發展的推動力,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出現逐步的退出中國的音樂舞臺,流行音樂以及外國音樂占據中國音樂市場的局面,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步履艱難。
2.4.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發展方式落后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發展方式落后具體表現為,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方向不明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采取的主要繼承方式就是教育,而教材的編排較為固定,內容較為單一,無法彰顯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底蘊,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點安排在唱而非理解,這導致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出現較大的問題,進而產生的后果就是學生對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接受程度低,對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在社會中采取的繼承方式就是戲曲表演,祭祀表演或者少數民族的自我演唱,范圍極為有限,影響較小,導致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較為不理想。
3.當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對策淺析
3.1.當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接軌于時代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需要從時代的發展節奏以及發展現狀入手,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之后,外來文化占據較大的比重,因此,采取的繼承與發展方式不是排斥,不是抵抗,不是分清界限,而是融合,具體操作就是首先繼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有價值的部分,摒棄缺乏代表意義,沒有實際的繼承價值,以及沒有傳唱價值,沒有音樂鑒賞價值的文化,而后結合國外的音樂文化,吸收其中的精華,與中國傳統音樂結合,保證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色以及核心的前提下,進行發展,保證中國傳統音樂與時代的融合性,能夠被更多的群眾所接受,所理解,這就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的主要對策之一。
3.2.當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多媒體化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方式單一性,以及傳播范圍極為有限,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將精選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采取多種方式,包括多媒體播放,樂器感受,情景感受等方式,讓學生實際的體會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以及意境,能夠實際的對此產生興趣以及深入學習的積極性提升,進而實現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青少年的身上得到很好的繼承,青少年的思維想法多,加之接觸的事物多,音樂體裁以及音樂形式豐富,在專業人員的引導下,能夠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這對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是極為有價值的。采取多媒體的形式,還包括采取廣播,視頻,互聯網等形式,來傳播發展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讓更多的人群接觸以及感受理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實現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的穩定性以及和諧性,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得到更好的繼承以及發展。
3.3.當代音樂發展基于中國傳統音樂
當代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一個新形式,中國當代音樂發展需要基于中國傳統音樂,在了解中國傳統音樂,體會感悟中國傳統音樂的基礎上,進行結合時代要素的創作,這樣能夠夠實際的提升音樂的豐富性,以及音樂的深度,能夠保證當代的音樂在融入社會的同時,保持自我的特色,保持自我的風格,同時在基于中國傳統音樂上發展當代音樂,不僅僅是繼承發展中國傳統音樂的表現,而且能夠實現中國當代音樂的快速發展,穩定發展,能夠給予中國當代音樂創作更多的靈感、素材以及資源,能夠實現中國音樂文化的不斷厚實化,中國音樂文化的不斷絢麗化,實現中國音樂文化在世界上大放異彩,這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成功繼承與發展的未來景象。
結束語:
當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能夠實際的促進當代音樂的進一步發展,并且能夠實際的實現中國軟實力的提升,能夠加大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能夠穩定中國的文化中心,這對于中國社會的和諧化發展,民眾的凝聚力提升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傳統音樂的分類和教學[J]. 杜亞雄. 中國音樂學. 2006(01)
[2]中國傳統樂器分類學術研討會——2006年9月在中國音樂學院召開[J]. 中國音樂. 2006(04)
[3]中國傳統音樂的生態系統及其可持續發展[J]. 蔡際洲. 中國音樂. 2003(02)
作者簡介:
王茹(1984—),女,河南省漯河市人,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演唱。
本文為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中國傳統音樂在當代的傳播與流變研究》項目編號:2018-ZZJH-50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