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研究討論中國和西方國家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代背景、傳統風俗影響以及時代的代表人物等,總結出當時中西方服裝所擁有的一些元素和特點,并把這些元素和特點運用到作品的設計創作中。最后通過對服裝系列作品說明闡述,證實20世紀50年代中西方的服飾元素運用在現代服裝設計的可行性以及所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 :復古;懷舊;服飾元素
在這個高科技迅速發展的社會中,總會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被人。本系列作品意在挖掘那些藏在心底里美好的舊物,讓懷舊的情懷如詩般流出,為忙碌緊張的生活帶來一段靜謐的小曲調。
一、20世紀50年代中國服飾分析
(一) 時代背景
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工農階級的人民社會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社會逐漸形成了以樸素美為標準的審美觀念,人們在穿著上也更注重服裝的實用性。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預示著從此中國進入了現代社會。在這個階段,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交匯、新舊思潮的交流與爭論、傳統與現代的汰選和融合①等等方面的因素,都促進了中國服飾的變更和發展。
(二)代表人物的服飾特點
宋慶齡,作為中國婦女界的杰出領袖,被國人們稱之為“國母”,而在國際上則是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通過查找關于宋慶齡的書籍資料發現,這樣一位偉大女性,在容貌上、氣質上、風度上,亦有其特有的高雅、大氣、持之以恒的美麗。色澤素雅,用料上乘,手工精制的旗袍是她最愛穿的服裝,也最能體現她端莊、優雅的氣質。在三十年代與宋慶齡交往的美國記者斯諾是這樣描寫他眼中的宋慶齡的:“她的旗袍顏色素凈,樣式活潑,烏黑的頭發梳成一個發髻端正地盤在腦后,烘托出精巧的臉部輪廓。” ②
宋美齡,國人心目中的“第一夫人”,她對待美比姐姐更加有個人的獨特觀點和執著。比如她會將中國慣例中的筒式的旗袍剪裁成腰身合體的具有女性美好體態線條感的貼體旗袍;或是身著一身剪裁時髦的女式旗裝,頭戴一頂秀雅的寬檐女帽③。
二、20世紀50年代中西方服飾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一)工藝的運用
盤扣在過去是一種具有中國傳統民族特色的手工制作的布藝紐扣,在服裝上實現著連接衣片的作用。而在現代,盤扣在運用上則更注重其的裝飾作用。
(二)款式與廓形的運用
20世紀50年代的經典款式主要有立領的修身旗袍、過膝闊擺裙、挺括的長外套、緊身胸衣等等。到今天,設計師在經典的款式上加入了當下的流行元素,演變成了具有當今時代氣息卻又不失經典韻味的新時尚風格。
三、 作品的設計與分析
(一)作品名稱及設計靈感來源
1.作品名稱:《外婆衣櫥里的玉蘭花香》(圖1)
2.設計靈感來源:樸素的棉料旗袍、碎花襯衫、布拉吉連衣裙……幽幽地散發著一股淡淡的玉蘭花香,衣櫥里藏著的正是外婆美好的青春。隨著幽幽淡淡的玉蘭花香,快剪慢縫地描繪出一個干凈溫婉又不失韻味的女子形象。
(二)面料的選取
在面料的選取上選擇了素色的棉麻面料。柔軟舒適的薄感面料適合做貼合人體的服裝,而塑造大廓形則需要用厚實挺括的面料,所以選擇了一薄一厚的兩種相近色面料進行搭配。
(三)作品款式分析
1.款式一剖析
該服裝款式為經典的50年代西式套裝款式廓形,圓筒狀的上裝與貼合腰臀的過膝筒裙搭配,凸顯出女性優美的體型曲線美感;同時又結合了中國傳統的立領斜門襟的旗袍款式,裝飾以手工制作的一字盤扣。通過這種西方廓形結合中式款式細節的方式,表達出女子干凈溫婉又不失女性韻味的形象。
2.款式二剖析
款式二的結構分別由三件單品組成:短款胸衣、闊腿過膝褲以及中長扇形袖子的外套。同樣是運用了50年代西方服裝緊身胸衣的款式廓形,根據現代社會人們追求服裝舒適性為重的情況進行設計,一改胸衣緊張塑性的原本性質,以這種輕松卻不覺懶散的形式表達解放人體追求自由的精神狀態,搭配廓形寬松的闊腿過膝褲,并結合中式盤扣裝飾,表現女性休閑隨性又優雅性感的形象④。
3.款式四剖析
在設計中把旗袍連身裙的款式廓形進行拆分和重組,大膽地將旗袍一體式的結構拆分成了上下裝并把下裝設計成闊腿長褲進行搭配,西式的闊擺中長外套設計拉長了人體的視覺高度,輕松的廓形表現了女子個性大氣的現代女性氣息,立領、斜開襟和中式盤扣的設計又帶出了女性典雅美好的感覺。
參考文獻:
[1] 馮澤明,劉海青.中西服裝發展史.(2).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160
[2] 劉東平.宋慶齡:永遠的美麗.大象出版社,2003:41-42
[3]李紅梅.20世紀時裝設計藝術.東華大學出版社,2011:28
[4] 肖燕. 風格與服飾搭配.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78-80
作者簡介:
梁靜儀(1992—),女,漢族,廣東云浮人,助教,廣東理工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