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古老的農耕歷史中,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而且種植面積很廣,為傳承和發展麥稈畫這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發展條件。老百姓利用麥稈拼貼小裝飾畫類的手工藝品從傳統工藝發展而來,通過技術革新,為麥稈畫工藝注入了新的內涵。用麥稈制作出來的具有光澤透亮、裝飾效果好、藝術感染力強等優點,制作出的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
關鍵詞:麥稈畫;藝術魅力;創新
1.麥稈畫概述
麥稈畫,也有稱麥草畫、麥燙畫等不同的說法,這種手工藝起源于我國古代種植小麥面積大的中原地區,麥稈畫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后經歷代繼承創新,成為一種更加完善的藝術表現形式。麥稈畫是民間藝人利用天然麥稈的材質,表現花鳥蟲魚、人物風景、花卉動物等各種圖案,形象生動。麥稈畫是中國獨有的民間手工藝制品,在中國民間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起源于隋,興盛于唐宋,在明清時期更為流行。麥稈,經過現代技術處理,大膽結合中國畫、版畫、剪紙等諸多藝術形式。在畫面風格上,已顯出現代的特色;在色彩運用上,以麥稈兒自然的金黃色為主調,點綴一些明快色彩,制作精美,色澤鮮亮,給人一種質樸的藝術享受。 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藝,深受中外人士青睞,被譽為中國民間一絕。麥草畫手工藝品用料環保,不但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現在提倡的綠色生活理念一致,同時還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2.麥稈畫制作工藝研究 編輯
麥稈畫采用自然種植的小麥作為材料生產,極其符合現在人們追求綠色環保的要求,著色采取熨燙方法,保證了產品的形色不變,而且能夠長期保存。應選粗壯、有光澤的麥秸。選好的麥秸只取中間部分。用刀將麥秸從中間剖開,壓成片狀,去掉薄膜。必須表皮無損傷,質感好,柔韌性強,在運輸過程中也不能有任何的磨損。可將麥秸用電熨斗燙成濃淡不同的赭、棕、黃等色彩。麥秸畫的設計與繪畫大致相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麥秸上的自然絲紋,利用它剪貼后呈現出的橫、平的色彩,來表現畫的品位。設計中要使麥秸的色調和光澤自然,主調明確。
麥桿畫的制作工序全憑手工完成。需要先將麥稈浸泡、漂洗,然后剖開刮平,再進行薰燙,充分利用麥稈本身的自然光澤和質地,因為溫度的高低變化,薰燙部位的顏色也會呈現不同的深淺程度,更多吸收融合了國畫、版畫、剪紙等多種藝術手法,使麥稈表面形成不同的層次和色彩變化,之后再通過剪、裁、貼等手法,制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
它工藝制作構思奇巧,設計融合了多種手工業技術,構圖萬變,展現了手工藝人高超的技藝。麥稈畫有多種規格和圖案,產品題材涵蓋人物、人體、建筑、風景等多個方面,有純色與彩色兩種工藝。
3.麥稈畫藝術魅力 編輯
從麥子作為中國老百姓的主要食糧開始,可以說麥子就已經奠定了中國民眾生存經濟的基礎,因麥子而產生的藝術,必定是發自深心的藝術。麥稈畫既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又極富現代裝飾性和欣賞性,其藝術魅力源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也表現在民間藝人所作的傳承與創新。
麥稈畫是一種源自民間的手工藝術,古代社會發展水平較低,麥稈畫雖有創新,但還存在做工粗簡等弊端,即使至上世紀80到90年代,麥稈畫的制作技術也并不成熟,還是處于生長和摸索時期,制作效果略顯呆板,還沒有被大多數人欣賞。直到90年代初麥稈畫出現了立體繪畫熨燙的方法,在制作中加入美術繪畫的理念和設計,將現代美術理念和繪畫技法融入到麥稈畫制作的步驟中來,創作出了具有嶄新藝術表現效果的作品,才使麥稈畫的制作工藝步入了一個新階段。并且麥稈畫的表現題材也有了很大突破。大家都知道,藝術表現題材范圍很大,所有生產生活的內容都可成為藝術品的表現題材,傳統的麥稈畫題材基本只有花鳥和人物兩種。自從立體繪畫熨燙技法產生之后,麥稈畫的表現題材開始增多,出現了花卉、風景、建筑、花鳥、山水、人物等多種題材,極大地豐富了麥稈畫的表現范圍,增強了麥稈畫的普及程度。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當代麥稈畫藝術家在傳統麥稈畫制作技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的藝術品位和表現技法,使麥稈畫自身的工藝有了較大的飛躍,散發光彩。
麥稈畫不僅僅是供人欣賞的一幅畫。因其歷史悠久,更有多種傳說印證其傳奇的產生背景,加之其高超的表現技巧和能力,所以從80年代重現人間,至今幾十年時間,受到的關注和取得的成就已可以趕超歷史更悠久、并且從業者不可計數的瓷器、刺繡等經典傳統工藝。多位藝術家的作品被選為國家領導人贈送外賓的禮物,或者擺放到一些國家、國際級的重要場合,在多屆不同的博覽會、交易會和工藝品專業評獎中更獲獎無數,并于2006年獲得了世界手工藝的最高獎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杰出手工藝品徽章”。
4.結 論
麥稈畫現在以被大多數所了解,民間藝人通過巧妙的構思,創新思路,創造出更具特色,更符合現代審美要求的作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尊重傳統之意,并非是重復古代,若是那樣就會陷于停滯或帶來倒退”。傳統技藝的拯救絕不僅僅是只注重技藝的傳承而忽略發展創新,“與時俱進”永遠是工藝創新的一個重要主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手工藝,麥稈畫散發著生活的氣息,以特殊的藝術張力活躍在中國民間藝術中。
參考文獻:
[1]華梅.中國工藝美術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
[2]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知識出版社
作者簡介:
王艷敏(1994,09—),女,河北省人,碩士研究生,華北理工大學,研究方向為工藝美術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