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造物藝術研究“度”,所謂“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墨子·法儀》)。時下中國,“千姿百態”、“五彩紛呈”、“富麗堂皇”之物滿滿皆是。溫馨家居被“金碧輝煌”所取代,耀眼奪目的大宅子成了炫耀的資本‘一味迎合毫無品味與脾氣的設計師成為大自然中的“機器人”。過度設計現象也成為普遍現象,針對此類現象進行探索,從而反思當下設計的無度。
關鍵詞:過度設計;使用者;適合
一、過度設計
古代造物藝術研究“度”,所謂“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墨子·法儀》)。時下中國,“千姿百態”、“五彩紛呈”、“富麗堂皇”之物滿滿皆是。“千姿百態”:大家熟悉的臺灣知名建筑師李祖原,其設計的沈陽方圓大廈,被美媒列為十大建筑之一,即全球最丑十大建筑之一,整個建筑以古代銅錢為原型,赤裸裸地顯示出對金錢的崇拜,過度設計顯然有些抬舉,吾以為無緣與“設計”二字沾邊;河北“福祿壽”酒店,整個酒店位于福祿壽三位大仙的肚子內,其腳部是其入口,窗戶位于其下肢,進食時難免有些顧慮所在,豈止詭異。“五彩紛呈”:從“熒光綠”、“中國紅”到“土豪金”,土豪氣味一絲不減,哄涌而上,恨不得把所有顏色穿到身上,老子說“五色令人盲”,設計行業也深深陷入對色彩的盲目熱忱;“富麗堂皇”:土豪品味令人難以捉摸,溫馨家居被“金碧輝煌”所取代,耀眼奪目的大宅子成了炫耀的資本‘一味迎合毫無品味與脾氣的設計師成為大自然中的“機器人”。諸如此類之物比比皆是,遠離過度設計,人人有責。
二、結合當代設計現象談過度設計
下面舉兩個例子,談談反面例子中過度設計的危害以及正面例子中適度設計的好處。
1、包裝設計中的過度設計
一個個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水果蔬菜被套上了華麗麗的包裝,比如,這些用塑料盒子裝起來的撕掉皮的橙子,網友發現這個現象后批判了一番:“大自然既然已經給予這些橙子保護自己的方式,我們就不用浪費那么多塑料在它們身上了”。還有將橙子剝皮之后還一瓣一瓣擺好包裝起來,如若是機器剝橙子,姑且不談對于橙子水分與營養物質的流失,若是人工剝橙子,我們如何保證對于剝橙子人員衛生的處理?帶皮的香蕉都有了單獨的“家”,幾只為一組的相比一只為一組的倒是環保了許多……
我們可能不知道,包裝廢棄物占據了我們制造的所有垃圾的三分之一,每年各國政府要花費數十億美元的開支去處理這些包裝費料垃圾。可怕的是,這些包裝廢棄物,大部分是塑料品,目前來說根本沒有有效的處理方式,只能任由其污染環境,僅僅是過度的包裝設計就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更不用說包裝設計中大量使用的難降解塑料對土壤所造成的污染。這些人類制造出來的塑料往往漂浮在海上,這些塑料隨著海水擴散,不斷分解變小,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進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接中,小魚吃蝦米,大魚吃小魚,食物鏈的層層遞進,微塑料在生物體內側的層層疊加,最終大量的微塑料進入了這個世界食物鏈的最頂層——人類的身體。如果長期攝入這些含有微塑料的食物,我們的身體會不知不覺地積累著各種化學物質,最終威脅生命。在這么多荒唐的包裝里,一些是設計人員的荒唐創意,而另一些,是響應人類的便利需求,正如網友所說“如果大自然已經給了各種水果蔬菜保護的外殼,為什么我們還要撕掉它們的外殼,再把它們包裝起來?”如今,大自然正選擇以一種我們不在意,但非常迅猛的方式,去懲罰我們這種不經意的懶惰。
2、空間設計中的過度設計
有好多人會這樣覺得:現在生活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祖國建設”,就比如我們這個群體,“室內設計師、景觀設計師”,聽上去是我們對生活越來越上心了,可是,現實呢?這是我在一個演講中那位老師通過對108個居民跟蹤得來的一些成果:這位老師小時候生活的社區,這片大樹下被設計了無數多好看的玫瑰花,但是,他的媽媽卻想讓他每天移走一株玫瑰,幾天后,這片地成了他媽媽的私家菜園子,種上了他們愛吃的各種蔬菜。可能設計師會不太開心,在設計師看來,玫瑰花可能更適合這個空間的氣質,但是,有待思考的是,終日生活在這里的人可能才是這個空間的享用者,就如這位老師說的“場所不是設計師定義的,而是使用者營造的”,我比較贊同,今年獲得普利茲克獎的納西說過這么一句話“當生活方式和建筑融為一體的時候,生命才能開始。”要真正設身處地為居住的這些人著想,即使這種設計是“樸素”的,“簡單的”看起來沒有那么“華麗”,沒有所謂的“設計感”,但它也是最好的,最適合他們的,最得心應手的,更是注入了理解與愛的設計。
這位老師工作坊中的一個項目,是關于老師生活的地方出現的一個現象,老師發現,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家,他們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出門攜帶凳椅,累了就隨地坐下來嘮嗑,購幾百把椅子供他們使用,顯然不是最好的設計,后來他又發現這里的垃圾桶大家都不常用,他便將垃圾桶的的蓋子拿下來,并消毒,而垃圾桶也成了敞開的,一段時間過后,就出現了以下一番熱鬧景象,敞開的垃圾桶有所用,被垃圾充滿,而消過毒的蓋子也成了老人家們打牌可隨時移動的工具,這樣兩全其美的設計相比之前垃圾箱處于擺設、老人隨手帶凳子可能是比較合適的設計,再看那張老人家們把凳子置于設計師所設計的石凳上的景象,可能會使設計師難過百倍,所以,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有那些永垂不巧的設計跳到我們的眼前,而不是那些過眼云煙的、短暫易逝的。
三、透過當代設計現象談本質改善
那針對以上這些過度設計的案例我們如何改善呢?譬如,第一段提到的現象停留在整個外部形態上而言,我以為更是要提高我們的這代人的審美,現在我們好像站在一個高度上俯瞰這些,對他們加以評判,不好的語言抨擊也比比皆是,但同時我們也要審視一下自己,自己以后會不會也設計出我們這代人的恥辱,站在這個角度之上,我認為我們要培養審美,在這個基礎上,要更加用心,反復斟酌,前后思考,慢下來,靜下來,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盡量滿足我們的視覺享受,過或者不及都是一種過度設計。
四、總結
過度設計可能還是有個度,精心設計總給人一種處心積慮的心緒,為使用者著想,為人們著想,稱之為設計嗎?這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所以,建筑設計就成了造房子、室內設計就成了修房子……
參考文獻:
[1] 現代設計社會學[M].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章利國著, 2005
[2] 綠色包裝設計[M].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澳)愛德華·丹尼森,(澳)廣裕仁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