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空間的公共藝術是表現在商業空間中的具有文化價值、使用價值等多重價值的藝術創作,包括雕塑、公共設施、小品等。公共藝術是表達商業空間主題的重要媒介,可以根據購物中心的主題定位擬定創作方式,與商業空間環境一起營造總體商業環境氛圍。公共藝術的介入,突出藝術與商業的對話,是商業環境提升的一個切入點,可以使消費者體驗到藝術的魅力,提升商場整體形象和文化,從而提高商場的競爭力。
關鍵詞:公共藝術;商業空間
一、公共藝術在商業空間中的運用
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品存在于公共空間,不僅起到美化和裝點空間的作用,其所表現出的藝術性、交流性和共享性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也成為現代商業空間中主題文化打造的重要手法。
(一)渲染主題氛圍
要想讓現代商業空間具有鮮明個性和特色,主題化設計是其關鍵所在,公共藝術的引入可以在商業環境主題的塑造上起著關鍵作用。結合商業環境的主題定位進行藝術創作,可以打造主題鮮明,富有藝術氣息的商業環境。如香港圓方廣場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作為空間設計主題。設計師以五行元素作為各區的主題設計元素,通過各自主題代表的設計手法和藝術品相結合,打造特色鮮明的商業空間。整個圓方廣場五個分區主題明確,通過與五行相呼應的空間形象與公共藝術的結合,形成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商業空間環境。
(二)提升文化內涵
由于公共藝術本身的藝術性,蘊涵著深刻的社會理想和人文追求,是超越一般藝術形態的創新文化樣式。公共藝術在商業空間環境中可以以其自身的藝術價值,來提升商業空間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情懷。一些有趣的公共藝術品成了商場吸引顧客的元素,也以其藝術特色為商場增加文化內涵。
(三)組織和裝點空間
公共藝術具有雕塑、繪畫、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組成方式和表現形態也非常多元化,在商業空間的存在方式極具靈活性。在設計中不僅起到裝飾和點綴空間的作用,還可以與室內空間環境有機結合,組織和劃分空間。現代商業空間中的大堂、中庭、公共通道等公共區域,既是商業動線的關鍵節點,公共藝術的介入可以裝飾和點綴這些空間,成為商家展示商業文化和內涵的媒介。公共藝術既作為空間裝置來組成和引導商業動線,又作為藝術陳設裝點空間,既豐富了空間的層次,使其充滿藝術氣息。
二、商業空間中公共藝術存在的問題
商業空間中引入公共藝術,以提升文化氣息和藝術品味,已成了當前盛行的一種商業環境營造方式。但目前公共藝術在商業環境中的應用,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關注公共藝術的可讀性
公共藝術的可讀性指公共空間中的藝術品能通過自身的形態和與周邊環境的關系,讓受眾從中感受到其內在的寓意和含義。商業環境中的公共藝術,應能讓消費者感知商家和藝術品的文化主旨。在有些商業環境中,商家想營造藝術氛圍又不愿過多投入,就從市場上隨意選些復制品,作為公共藝術在商業環境中堆砌。這種方式不僅未能向消費者傳遞正確的、合目的的信息,反而成了空間中的累綴,使這種所謂的公共藝術缺乏可讀性。不同的商業環境對公共藝術有不同的要求。針對商業空間的公共藝術創作首先要結合商家總體定位,與空間設計師通力合作,從主題定位、造型設計和藝術表現等方面著手,同時進行針對性的社會調查,了解社會大眾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才能使商業空間中的公共藝術既有其場所性,又有可讀性,能激起消費者的共鳴和參與,提升商業環境的文化氣質和藝術氛圍。
(二)關注公共藝術的公眾性
公共藝術的本質屬性在于公共性與互動性,商業空間中的公共藝術也應與公眾形成互動和對話。公共藝術家與受眾,應能夠在空間環境內就藝術作品展開心靈上的交流,是平等對話的關系,而非施教與受教的關系。傳統藝術是藝術家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達出來,可以高高在上,無視他人的想法與觀點。公共藝術的創作不再是個人思想的表達,而是要通過對特定環境內的受眾群體展開研究,了解他們的行為與需求和藝術作品要承擔的任務,進行合目的性的藝術創作。面向公眾開放的商業空間公共藝術,應是公共藝術家關注社會現實,結合商業空間環境,與設計師、商家和公眾進行交流、合作的結果。公共藝術家需要關注公眾的想法,并通過自己的藝術手法,進行藝術再創,以實現有社會現實意義、有空間場所精神的藝術作品。
(三)關注公共藝術的制度建設
無可否認,當前公共藝術對大眾的開放程度嚴重不足,呈現在大眾面前的公共藝術體現出“少而雷同”的問題。其中“少”指引入公共藝術的商業空間仍占少數,大部分空間藝術氛圍缺乏,使大眾無緣與公共藝術見面。“雷同”指眾多公共藝術表現出個性特色不足,相互照搬現象,失去了公共藝術應有的藝術性。這一問題的出現關鍵在于公共藝術的制度建設問題。可發考慮建立一個公共藝術作品征集與設計、方案評審與選擇、作品實施與管理,體現公眾意志的公共藝術管理體制。這不僅是商家的問題,也是政府部門、設計機構、企業主體和社會大眾的問題。要真正實現公共藝術的公眾性和互動性,就要建立合適的公眾藝術管理機制,由政府部門嚴格審批,設計機構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企業主體切實關注內在需求,將大眾的意愿和藝術的追求有機協調,創造滿足公眾預期和商家需求的藝術作品,提升商業環境品質。
三、結語
商業時代的發展需要公共藝術的介入,需要符合社會公眾預期,能吸引眼球,同時又能表達內在思想與情感的公共藝術。在體驗經濟來臨,傳統商業空間發展受限的情況下,將公共藝術引入商業空間,可以借助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和藝術性,突出商業空間的設計主題,提升商業空間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同時裝飾和點綴商業空間,使商業環境不再是一個商品交易的場所,而是一個公眾社會生活、公眾交往、文化交流的平臺,從而進一步促進商業環境的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樹老.藝術與商業的對話——芻議公共藝術在商業空間中的應用[J].藝術評論.2015(07)
[2]水晶.商業空間與公共藝術,如何相得益彰?[J].上海藝術評論.2017(04)
[3]王樂.當代藝術觀下的商業空間體驗設計要點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 2017(08)
作者簡介:
辛浩江(1996.8.18—),男,漢族,籍貫:河南濮陽人,遼寧傳媒學院,15級大四在讀學生,專業:公共藝術。
通訊作者: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