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階段是學生心理成熟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才,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時引導大學生宣泄和排解不良負性情緒,培養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互聯網;高校學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社會環境趨向于網絡化和信息化。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開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單一化
目前高校主要通過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方式來進行輔導,且大多采用大班授課制,教學內容多但教學課時較少,缺乏體驗性、實踐性強的課程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論知識講授階段,理論知識的掌握只是教學目標的一部分,更為重要的是應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心理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不斷加強學生心理自我調節能力。
2、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在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結構單一,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很多都是由學校的輔導員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專門從事專職心理工作的老師微乎其微,大部分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缺乏科學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學生數量與心理輔導員數量不匹配,咨詢效果不是很明顯,這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得不到實質性的保障。
3、心理咨詢覆蓋面低
目前各高校都有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人員配備數量不充足,師生比例基數大。二級學院的心理工作大部分也是由學生輔導員兼任,一方面,心理咨詢的覆蓋面受限,另一方面,學生心理咨詢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此外,還有些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知存在一定的誤解,把心理咨詢是等同于是患有心理疾病,從而導致很多學生不愿意進行心理咨詢。
二、互聯網背景下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1、心理咨詢方式多樣化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大大豐富了心理咨詢的方式和途徑。諸如QQ心理咨詢、微信心理咨詢以及各類心理咨詢網站的開設。這些咨詢方式可以打破工作的時空限制,使得心理咨詢的覆蓋面更為廣泛,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向學生及時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學生也可以在網上自由咨詢老師,接受心理咨詢。這種靈活、便捷的工作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幫助學生排解不良情緒,及時調整好自身狀態,從而更好的滿足學生心理咨詢的需求。
2、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業性極強的一項工作。互聯網技術可以可以將全球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連接起來,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拓展知識視野,提升專業知識素養。通過網絡,老師們可以與國內外專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與感悟,相互學習和借鑒其優秀的心理輔導方法和經驗,彌補自身不足之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和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
3、豐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學習內容
互聯網的普及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學習內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豐富的視頻、文字等材料可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且對所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對應的學習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成長的潛力。
三、基于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充分利用互聯網數據,做好心理危機干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將學生每學期的心理普測結果、成長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參加的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家庭環境等信息建立好數據庫,將所收集到的信息通過數據軟件進行分析,形成心理健康水平曲線圖,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加強動態管理,分析學生群體心理困惑產生的不同背景及成因,將心理困惑產生的原因進行分類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對應的心理危機干預方案及措施,及時做好防范。
2、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線下教育的有機融合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優勢。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時空便捷性,合理有效的使用各種教育資源,開辟心理健康教育新方式、新渠道,為學生及時有效的提供心理幫助和技術指導。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更好的運用到實踐當中,從而調動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3、加強互聯網客戶端的開發,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大平臺,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發符合大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軟件,進一步加大軟件的推廣力度,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成效,提升學生使用心理軟件的頻率,使學生自主選擇和參與到相關活動中,不斷擴大受益群體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蓋面。
互聯網具有開放性、隱匿性、自主性等特點,我們應充分利用其優勢,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線下教學深度結合,構建課堂教學、心理咨詢和課后輔導為一體的網絡平臺,形成教育合力。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更好的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
參考文獻
[1]賀天慶.“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4)
[2]靳琳.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山西青年,2016(09)
[3]康景琪.談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遼寧師專學報,2018(03)
[4]劉什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策略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04)
[5]肖瀟.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6(06)
[6]張衛青,費菲.互聯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4)
[7]郅利聰. 新時期“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徑[J].智庫時代,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