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韓同屬于東亞,兩國的企業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建設企業文化上都以傳統的儒家學作為核心,并應用于行為規范中。所以兩國都具有吃苦耐勞、勤奮上進、服從命令、集權于一身的特點。在兩國文化相似的基礎上,分析韓國語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對管理方式的影響。
關鍵詞:企業文化;管理方式;文化差異
中韓兩國一衣帶水,同屬儒家文化圈,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過由于二戰以后,韓國迅速靠攏美國,受到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影響,韓國更加注重時間效益、科研、創新和服務態度。相反中國較為缺乏創新精神和服務意識和敬業精神。韓國母公司與在華子公司的企業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具體如下:
一、自然條件不同
1.語言不同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是最能展現一個民族文化的工具。通過語言進行交流,把各個國家聯系起來,在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公司,子公司進行招聘時,往往會聘用充分了解當地文化和當地語言的人作為公司的職員。以便最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的“水土不服”情況,減少語言帶來的差異。
2.宗教信仰不同
由于不同的宗教會帶來不同的文化取向,因此公司要充分考慮兩國的宗教問題,盡量避免因宗教帶來的沖突。
3.價值取向不同
韓國和中國雖一衣帶水,同屬儒家文化圈,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不過畢竟兩國的文化有所差異,導致中韓職員的價值觀念也會不同,即他們的看法及評價標準也會不一。由于形成的價值觀念不同,而會產生文化差異。
二、文化角度不同
等級觀、宗教觀和對技術觀的不同導致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工程師和日本工程師合力打造日本的工業。其中,兩國在選拔人才時考慮的選拔條件是不一樣的。美國是根據被選聘者的實際能力情況進行選拔,把能力看在第一位,這就是上面指的技術觀。換言之,美國是把技術觀念放在首位的。而日本的選拔條件則剛好相反,選拔具有威信、有說服力和受人尊重的年長者作為領導,而真正有才干的年輕人則被配作工程師的助手,使其工作進展順利。美國為重建日本工業進行選拔時,沒有考慮兩國的文化差異,沒有處理好文化差異,最終導致很多工人罷工,以至于差點停工的局面。可見,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之大。
三、傳統文化觀念不同
西方古代認為要尊重個人,強調由個人組成的群體;而中國古代思想則是講人倫,強調于群體中的個人。可見,中西兩國文化價值取向的差異之大,西方人認為他們是偏理性的,是“理性人”,而東方則認為他們是偏道德觀念重的,講人倫的“道德人”。
由于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導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會采取不同的處事方法。隨著文化交流的激烈碰撞,國外投資者投大陸的熱潮高漲,越來越多的中外合資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顯。當韓國本土母公司為了發展其事業,在國外建設子公司,聘用熟知當地文化和語言的“當地人”,一個具有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的人。擁有韓國思維的上層需要管理擁有中式思維的職員,那必定會有所摩擦,不僅會增大管理費用,還會增加組織和管理的難度。甚至會造成組織機構低效率的運轉。因此,要盡可能降低、減少由雙方因不同文化帶來的文化差異,否則會白白損失許多大好機會。
合資企業要想做大、做強,最需要的就是保證組織的協調性,增強集體意識,團結一致、恪盡職守能力。實施一切有利于避免摩擦、增強對兩國不同文化的認同感,使其了解文化、了解文化背后承載的意義。
兩國的文化差異會影響到企業中人們的價值觀、管理方式和方法,必然造成文化沖突。筆者認為,中外合資企業中的跨文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西方的“共同管理”原則與中國相異的“自立機制”。協調好中西方思維,把中國的“裙帶關系”和國外的“共同管理”協調好。
(2)調動各個部門職員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解決語言障礙問題,協調各部門在交流中的各種問題。
(3)中式思維是人際關系先于工作,但國外恰好相反。中國人與外國人覺得文化取向不同,導致思維方式不同,很難相信對方,甚至質疑對方,讓其產生懷疑和不信任。
(4)協調雙方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達成共同意識,并明確責任歸屬,培養責任意識。
結論
企業如同其他生物體一樣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企業要想持續健康發展,在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一定要協調企業之間的文化差異。企業內部的組織制度、人才制度、管理制度等都離不開文化這一角色,如若忽視文化,勢必會影響公司的蓬勃發展和企業的持續增長。文化沖突并不完全是壞事,因為正常的文化沖突會會促使各方深入了解對方,反省自身,在碰撞中尋找共同點。這種沖突會成為企業 組織中的積極動力,會使企業蒸蒸日上。如若使用不當,沒有調節好文化帶來的差異,則會具有破壞性,甚至具備毀滅性的一擊。部分跨國公司在進行跨文化移植時,由于對東道文化了解的不足,形成了負面效應,大大降低了效率性,導致出現了罷工、混亂的局面。了解文化差異是構成企業的核心內容,因此,筆者認為應通過文化層面進行建設并進行跨文化管理。
參考文獻:
[1] 趙景華,《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戰略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 (韓)李相鉉,劉必和,《經營憲章:三星—與眾不同的公司》,北岳文藝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3] (韓)金正熙,《三星攻略》,21世紀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4] (韓)路相國,“韓國企業文化與領導精神”,1992年,?????? ????? ???? ??. (碩士學位論文)
[5] 李晟妍,《韓國在華企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韓國三星公司案例分析》,2005,碩士論文.
[6] 李靜,《企業文化的出路》,經濟論壇,200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