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與政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一定的經濟,通過政治,決定著藝術的性質和發展;一定的藝術,又反過來通過政治,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平面設計是基于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而分離與藝術設計形成的一個典型的科技創新藝術領域。隨著其發展和應用也出現了新的藝術類別和方式,尤其是設計軟件的更新,讓科學和藝術緊密結合,文章試圖從平面設計的運用和發展出發,解釋該領域的飛速發展和未來前景。
藝術與科學一直是專業設計領域內的一對矛盾體。傳統的手工藝受機械化生產的沖擊后產生的對藝術性的破壞,是現代藝術領域受到詬病的主要方面之一。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代化在損害或否定傳統形式和傳統藝術的同時,也在創造新 的藝術領域。也許藝術本身并不保守,保守的是人們的思想和情緒而已。針對這樣一個基本思維和理念,文章嘗試從本不應該存在矛盾的角度看待平面設計問題,用實際分析驗證平面設計應用與未來發展的關系,突出展現藝術的未來發展。
一、平面設計的定義
平面設計,也稱為視覺傳達設計,是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通過多種方式來創造和結合符號、圖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
二、平面設計的日常應用
PS圖片處理軟件的廣泛使用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很多平面設計的問題都可以通過PS這款軟件解決,它的功能的強大使得平面設計這門藝術類別看起來與藝術關系不大,成為現代社會的產物,更加適應發展起來的現代化社會的需要。但我們不能就此否定平面設計是與藝術無關的,它的本質并不是基于PS這款軟件,而是基于這些功能對藝術設計的滿足。隨著社會的進步,計算機藝術越來越取代傳統藝術的形式,但并不能改變藝術的本質要求,包括藝術本質、藝術感受、美學內容等,都離不開藝術的理論和思想作指導。因為認識有錯誤有正確的,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人們學以致用能夠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從而反作用來豐富自己的認識,而錯誤的理論就會適得其反,實踐中存在的不正確的認識會誤導人們的實踐。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也更加需要專業門類的綜合實踐,也就是說平面設計已經應用到各個行業,一些基礎性或者整體性設計,也就更加要求設計師能夠掌握許多設計軟件的功能并很好的運用,這些軟件主要應用在設計領域,不等同于全部的藝術內涵,這就要求我們在應用中要不斷的加強藝術的思維,借鑒好的藝術形式和表現。不局限于這些伴隨著社會而發展起來的強大軟件功能。
三、實踐中平面設計存在的問題
現如今,平面設計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高校課程中藝術的缺失,因為平面設計專業過于注重學習相關軟件的課程,而疏忽了相關理論的傳授,這看上去是教學的缺失,實質是藝術的缺失,一切學科來源于認識,如果某種學習實踐不能上升到思想層面,那么這樣的學習也就失去了知識儲備的本質含義,沒有認識方面的思考,軟件就僅僅是一個工具,并且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學生更好的掌握該學科的知識。二是設計軟件對我們動手能力的破壞,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更加的依賴于計算機軟件,而忽略了傳統的手動制圖,如同我們只會電腦繪圖,而拿起紙和筆就不會繪畫一樣。我們不能依賴于計算機帶給我們的方便性和快捷性,這樣會更加失去藝術性。
中國的藝術理論較于歐洲起步較晚,這就更加迫切的需要我們認真的關注理論方面的研究問題。平面設計存在的問題導致現實中的一些矛盾和困惑,我們要及時解決,不能一味從軟件入手,更多的要堅持平面設計的內涵和各種理論意義的探討和總結。從而使這一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
四、平面設計的未來發展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是變革的先導”通過大量的實踐說到未來,更多的概念性的問題,但我們依然要基于現實的基礎進行分析和大膽想象,平面設計的應用是大勢所需,是現代化發展帶來的,它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如何用現代的技術來處理藝術的問題,如何運用理論來把握藝術設計,這是一對矛盾,也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它會呈現以下幾種。
第一,平面設計的設計未來。設計實際上是依據當前的設計概念和理念的發展而產生的,設計的未來是多元化的,會更加依靠科技成果的輔助,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是大勢所趨。第二,平面設計的哲學未來。哲學主要是理念層面的,后現代與現代的爭執會作為一個焦點而存在,但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我們要堅信科學的現代化發展是不可逆轉的,要堅持適應新的藝術形式; 同時,我們也要更加尊重傳統,更加注重把握傳統的內涵。第三,平面設計的美學未來。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如何使事 物更加具有美的內涵,需要我們重新定義和把握現代美的概念,而不是一味用傳統美學要求現代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牛彥然.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2]楊秦.民族文化建設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體現[J].大舞臺,2015.
[3]李嗣陽.平面設計的多位思考.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4.
[4]海軍.平面設計的符號學研究.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5]梅洹林.肌理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重慶大學,2006.
作者簡介:
霍美辰(1992.12-),女,漢族,天津美術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