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藝術設計教學逐漸引起了現當代藝術研究者的重視,而在這樣一種信息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隨著信息、資源的融合,逐漸對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因此,本文以藝術設計教學受地域性文化資源的影響作為研究對象,進而更有效的為藝術設計教學墊定一定的理論基礎,并營造具有特色性的教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藝術設計 課程教學 地域性 文化資源
一、地域文化在現當代藝術設計中的重要性
1.1能夠更有效的促進現當代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
全國各地的設計者以及設計教育者都會通過自己所獨有的個性、地方特色對自己的作品予以構建,進而展示和展現出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宣傳地域性文化所獨有的合理性特征,進而展現出各種不同的文化,對藝術設計教學予以實現。因此,具有特色化的專業構建就會更加明確的對產、學、研進行密切的結合,并推進科學發展的推進。
除此之外,還會有效的堅持服務地方、基層的教育教學宗旨,將藝術設計當中的專業教學、科研以及人才培養有效的結合起來,進而系統的對地域化文化資源予以收集并且予以研究,對藝術設計當中的專業化辦學特色進行探索,進而實現自身后期的發展。因此,學科、專業的構建并不是在對時尚進行追趕,而是要依據自己獨特的表現特征,結合地方性的文化,展現出更有效的教學模式。
1.2能夠促進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具有傳統性、多元性和鄉土化的特征
在地域文化的發展視角之下,針對于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于藝術設計教育進行研究,他是否能夠融合地域性文化是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的重要發展需求。在這當中,民族性是其根本內容,是其不斷發展的價值表現。因此,只有在這一基礎之上,更有效的展開藝術設計教學才能夠更有效的進入到國際公共空間當中,成為極具實質性的內容。并且積極的對一定的內容進行爭取,使之散發出強烈的地域性和傳播途徑。發揮地域性的文化符號在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當中極具特殊性的傳播價值,充分的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實現地域性文化與視覺文化有效的結合,進而鎮先出更具神奇魅力的理念和策略。
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需要改革的重要內容
2.1在整個設計課程中融入民族藝術精神內涵
在整個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當中,以及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訓練的時候,都需要進一步融入民族民間藝術文化。例如:在三大構成這一設計課程當中,我們需要將不同民族當中所獨有的民間裝飾圖案充分融入到構成這一基礎課程教學當中,進而增強現代構成藝術與傳統圖案藝術之間的郵寄結合,通過相應的訓練,將完整而且相對獨立的造型抽象表現出來,進而構成相應的訓練元素,在原形以及極具現代化構成形式的對比過程當中,增強對學生的訓練以及創意性的特點。通過對其中內容的理解并且對民族民間藝術的分析,與現代藝術設計進行聯系,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民族民間藝術所獨有的神奇魅力,并且運用現代化的構成與設計手法傳達對民族化審美心理的情感體驗。
2.2將民族民間藝術的審美意識以及旅游文化融入到教學當中
增強民族民間的藝術技法,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當中進行融合,進而將創新性、在開發運用,并且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在自身作品當中融合這樣一種特殊的審美意識,并且在展現現代藝術設計魅力的同時,增強對民族民間藝術性后期的宣傳力度,使得在自身作品當中融入更多的民族傳統文化。除此之外,現代設計應當是從傳統藝術進行再創造的一種過程,使得設計體現出更為強烈的現代感以及民族性的特征,并且能夠傳達出極具鮮明華的文化內涵與現代審美特征,具有極為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濃郁的地域性特點。例如:在包裝課程設計教學當中,以學生最為熟悉的地方特色,將其融入到自身的設計作品當中,促使學生能夠逐漸從地域文化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所表現出來的廣博深厚的內容,增強民族所獨有的責任感,并且全面提升整體的設計與創新的能力。
2.3將畢業設計與學生自身本土設計進行接軌
在學生后期的畢業設計當中,通過自身對設計項目的調研、策劃以及實施,深化對地域性文化資源的運用。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這就要求教育教學者在整個畢業設計當中對學生的專業性技能進行提升。一方面應當讓學生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性的學習,并且將學習的空間逐漸從學校一直延伸到社會當中,更有效的繼承和發展學生自身區域當中的地域文化,讓民間藝術逐漸走入到藝術設計的課程教學當中,走進到我們后期的設計過程當中。按照之前預期的目標進一步完成相應的教育教學任務,并且將畢業設計與地域性文化進行融合,從專業性的角度去培養學生,使其能夠在市場當中占據更強的競爭力,成為極具綜合能力的設計人才。例如:在知道畢業生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對地方性特點進行融合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促使自己的設計產品更具特色。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旅游產品當中將創新性與地域文化進行連接,進而展現出長久的生命力,因此,在整個旅游設計上構建出極強的旅游紀念品。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地域性文化與這樣一種旅游紀念品進行結合,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結論:
要想更有效的對其藝術設計教學課程進行改革,就必須要運用現代化信息資源,整合構建現代設計教學以及地域文化研究相結合的教學實踐模式,進而推動地域文化在現代設計教學當中的傳承與發展,進而實現地域性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觀念有效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趙俊程. 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及個性化研究[J]. 現代交際. 2016(21)
[2] 陶珂.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實戰能力提升之道——評《環境藝術設計》[J]. 新聞戰線. 2017(24)
[3] 石珂. 淺談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 飲食科學. 2018(10)
[4] 宋曉峰,陳曉明. 淺談環境藝術的設計意識[J]. 吉林建筑設計. 1997(02)
[5] 陳俊穎. 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問題研究[J]. 藝術品鑒. 2017(06)
[6] 任遠. 環境藝術設計與經濟價值的內在關聯[J]. 今日財富. 2018(17)
[7] 李國瑞. 環境藝術設計系統論——評《環境藝術設計》[J]. 新聞戰線. 2017(14)
[8] 宋晶. 數字化語境下環境藝術設計的研究——評《環境藝術設計》[J]. 新聞愛好者. 2017(11)
作者簡介:
劉強(1972—),性別:男籍貫:河南省焦作市 單位:焦作大學
職稱:講師 學歷:大學本科學士學位 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