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坤
2017年12月20日,美國國會參議院與眾議院分別通過了近30年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稅改法案。在2017年12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了稅改法案,并宣布稅改法案將于2018年正式啟動。本次的稅改法案主要集中在降低個人所得稅率和家庭所得稅率、削減公司稅、取消企業和個人的部分稅務抵扣、提高遺產稅門檻等方面。雖然最后兩院通過的法案與此前共和黨政府提出的稅改計劃框架相比,減稅的力度顯得縮水很大,但此次減稅法案仍是自80年代里根稅改以來美國減稅力度最大的一次。
自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遭受重創,而美國作為第一經濟強國,受到的危害首當其沖,其經濟進入衰退并持續低迷,雖然奧巴馬政府及時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但由于美國經濟受創嚴重,因此經濟并沒有顯著好轉,只是持續溫和復蘇的態勢。而此時全球其他經濟體也逐漸復蘇,尤其是金融體系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恢復迅速,中國等亞太國家的經濟發展迅速,使美國的國際絕對影響力和競爭力相對下降,因此美國現今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實現本國經濟的快速復蘇以及做到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被動搖。
2016年美國大選,共和黨特朗普上臺執政,其政府強調“美國優先”,并且在政治、經濟、國際事務上多重“收縮”。這里的“收縮”政策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降低美國在國際政治事務上的干預程度,減少國際公共服務和產品的提供,如美國在2017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二是加大國內經濟及貿易保護力度,如特朗普上任后就退出奧巴馬時期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并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且重啟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工具。特朗普進行稅改也是美國當前“收縮”政策的一部分,這也是特朗普當時在競選階段向民眾提出的承諾。
2016年10月22日,特朗普在總統大選戰中最重要的搖擺州之一賓夕法尼亞州所發表的一次演講中表示,當選后爭取國會通過的第一個法案就是《中產階級減稅及稅制簡化法案》,他表示希望減輕中產階級負擔,創造至少2500萬個工作機會并讓美國經濟在未來10年增長4%,并期望減稅規模達到1.5萬億美元,是美國30年來之最。在2017年9月27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提出了稅改計劃框架《改革我們破碎稅制的聯合框架》;11月2日,眾議院共和黨派提出一份名為《減稅與就業法案》的稅改計劃,眾議院修訂的稅改方案與特朗普政府所提的框架比較,已經在減稅上打了折扣;11月9日,參議院共和黨也提出一份《減稅及就業法案》,這個版本是在參議院考慮到減少稅收帶來的赤字的前提下進行修改,與眾議院相比又有很大的變化。直至2017年12月20日,美國政府的稅改法案正式在兩院通過,總統特朗普與12月22日宣布稅改法案將于2018年施行。
美國現今施行的稅制大體成型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仍然在運行中,然而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世界經濟的多元化變革,使美國的稅制不能夠很好地發揮促進社會公平與效率的本質作用。若美國的稅制不能與其高速發展的經濟相適應,則會使各個階級的收入差距加大,占公民絕大多數的中下層階級就會要求社會更加公平,于是稅改幾乎成為歷任總統的目標。除本次特朗普稅改外,自80年代后美國至今已經進行了三次稅制改革,分別是80年代里根政府稅改、21世紀初期小布什政府稅改以及金融危機后奧巴馬政府的稅改,此三次稅改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背景,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也不同。
里根總統1981年上臺之際,正值美國“滯脹”最嚴重的時期,失業率不斷上升,財政赤字擴大,巨大的財政赤字對美國的經濟發展造成隱患,同時美國對外貿易逆差也不斷擴大,由1983年的694億美元上升到了1984年的近1000億美元,此時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在此背景下,里根政府及時做出了政策上的調整,推行供給學派的減稅理論,不再采用凱恩斯學派用增減稅刺激或抑制消費、投資需求的策略,希望用降低稅率來減少政府對于經濟的干預,刺激經濟增長。
在此理論之下,里根政府在1981年通過《經濟復蘇和稅收法案》,并于1986年通過《稅制改革法案》,其主要內容是一系列的減稅政策,擴大課稅基礎以及簡化復雜的稅制。稅改的效果顯而易見,美國經濟連續6年持續增長,失業率為14年來最低,通貨膨脹率比80年代初減少了近三分之一,這樣的結果被稱為“里根奇跡”。但是這些政策并不是完美的,比如當初制定減少財政赤字的目標并未達到;雖然就業人數增加,但大多都是低薪者,因此人民生活水平沒有顯著提高;稅法本身存在問題,投資稅收抵免的取消使美國的基本投資削減至少300億美元,折舊方法的改變等一系列政策也使美國的資本外流壓力加劇。
21世紀初,小布什上臺后面臨克林頓執政黃金發展時期結束,恐怖主義威脅蔓延、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困境,此時美國經濟增長的勢頭減緩,財政風險隱患開始顯現。為防止美國經濟衰退,小布什政府推行了大規模減稅的政策。2001年美國政府出臺《經濟增長與減稅協調法案》,降低了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2002年出臺《增加就業和原著雇工法案》對企業的稅收壓力進行減負;2003年出臺《就業與增長稅收減免協調法案》,進一步降低了個人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希望通過減稅來帶動經濟的增長。
小布什政府減稅力度空前,減稅政策在短期內起到了一定的增加就業的效果,但是未對美國的經濟造成顯著的積極刺激,對美國投資拉動不明顯,同時降低了美國的儲蓄,其次小布什的稅改政策有利于高收入階層,使貧富差距進一步增大,引起中低層人民的不滿。自“9·11”事件后,美國采取了過多的軍事行動以及反恐措施等使政府開支急劇增加,而同時的減稅政策又使政府的收入減少,因此美國的財政形勢急劇惡化,2002年起,美國結束了連續4年的財政盈余,且財政赤字逐步擴大,債務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攀升??傮w來說,小布什的減稅政策不如里根政府的作用明顯。
2007年美國遭遇了嚴重的次貸危機,并由此引發了2008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奧巴馬也正是在此時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而在他上任后不久,美國經濟又受到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使其通脹下滑,經濟增速下行,財政赤字巨大??滩蝗菥彽木謩菔箠W巴馬政府不得不迅速做出反應,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雙管齊下,在擴大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出臺了刺激經濟發展的減稅計劃。
2008年底奧巴馬走馬上任,而小布什政府的減稅法案到2010年才到期,因此奧巴馬在執政初期延續小布什的減稅政策。2010年底原減稅法案到期,奧巴馬原本想廢除原減稅法案對高收入階級的減稅政策,并加大對中產階級的減稅力度,但是迫于兩黨派之間的政治斗爭與妥協,最終美國政府出臺了減稅延期的法案《減稅法案》。2012年底,該減稅法案到期,奧巴馬簽署了《美國納稅人減稅法案》,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此次減稅法案的主要內容有三點:一是提高富人階級的稅收額度,恢復對高收入納稅人的稅收扣除和抵免限額的規定等;二是將小布什政府的減稅法案中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的多項減稅措施永久化;三是延長了多項公司所得稅優惠。
奧巴馬政府的減稅法案受到了包括對立黨派、企業家等在內的多方掣肘,是多方協調的產物,但是仍然在美國經濟下滑嚴重、高失業率、高負債、負GDP增速的危難時期給予美國經濟以刺激,使其逐步穩定,失業率下降,財政壓力也得以緩解。但是由于同時美國政府進行了三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調整,因此美國經濟的頹勢得以緩解,不僅是減稅政策的作用,更是貨幣政策的作用,相比之下,減稅政策在經濟指標上的體現并不明顯。
中美兩國的貿易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但到70年代末期才得到發展。1979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并與周恩來總理在上海簽訂了聯合公報,打開了中美交往的大門。自此之后,雙邊的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才真正開始興起。1979年7月,雙方締結貿易協定,解決兩國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問題。1984年1月趙總理訪美,同里根總統簽訂中美工業技術合作協議,此后中美兩方又簽訂了其他促進雙方貿易的協定:投資保險和保證協定,互免海運、空運企業運輸收入稅協定,糧食貿易協議,紡織品貿易協議等等。
80年代里根總統的稅改雖然沒有直接刺激兩國的經濟貿易的發展,但是當時稅改政策的出臺還是對中美貿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稅改中的大減稅政策,普遍降低了各種稅率,全面提高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刺激國民的消費需求,極大地促進了國家生產力的發展,同時擴大國內的投資需求,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美國經濟的增長,失業率降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使得美國對于國際貿易的需求日漸增大。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美貿易額每年平均以45%的速度增長,短短幾年時間內,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美國對中國的貿易也一直保持巨大的順差狀態,兩國的貿易關系正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在80年代末,中方為改善自身在貿易中的地位,加強了出口商品的種類和數量,卻遭到美方的強烈反應,甚至改變了對華的貿易政策。1989年,美國單方面宣布對華實行經濟制裁,此后還以人權為由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進行每年一次的審議,嚴重違反兩國之間貿易關系協定的核心條款,給中美貿易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在之后的中美雙邊貿易談判中,美國態度日趨強硬,使20世紀90年代的中美關系陷入僵局。
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經濟受損,造成生產力降低,大大影響了美國的出口,使美國對外進口增加,這就導致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增長迅速。小布什上臺之后,在2001—2003年連續三年出臺稅改法案,使美國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恢復,加之2004年小布什連任美國總統,保證了美國經濟政策的連續性,使其減稅政策能夠長期化實施,增強了減稅政策的作用,為美國經濟的增長奠定了基礎,也為中美貿易的擴大提供了保障。2004年后,隨著減稅政策的不斷施行,中美貿易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
雖然兩國的貿易總額總體趨勢是在上升,但是上升速度十分平緩,且在過程上由于美對中的貿易政策變化的原因導致十分曲折。如表1所示,從1991—1999年美國對中國每年的進口貿易總額最低的一年是1991年202億美元,但美對中出口總額最高的2000年則僅有160億美元。美對中巨大的貿易逆差將會阻礙兩國貿易的發展。
但是隨著小布什政府實行的稅改政策逐漸實施,并且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面對外開放,在與其他成員國交易的時候享受最惠國待遇,中國的對外貿易量大大增加,與美國的貿易也呈級數增長。2001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總額為192億美元,僅占其出口總額的2.55%,排在當年各出口國的第10位,而在2010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總額達到了91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7.19%,并且排名升至第3位;2001年美對中進口總額為1093億美元,僅占其出口總額的9.56%,排在當年各出口國的第4位,而在2010年美國對中國的進口總額達到了382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9.46%,并且排名升至第1位。

表1 1991-2000年美國對中國的年度進出口貿易總額(千美元)
通過數據對比,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在稅改政策實施以后的幾年中,中美貿易量大大提高,雖然在此期間有過恐怖主義威脅、戰爭影響、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且中國在進入WTO后貿易量大增,但是不可否認小布什政府的稅改在振興美國經濟,改善貿易環境,促進中美貿易增長方面有突出作用。
奧巴馬雖然是在2008年上臺,但是小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余溫猶在,2003年制定的減稅法案到2010年才到期,因此奧巴馬的減稅政策在2010年才得以實施,但奧巴馬政府的減稅法案在制定的進程中卻遭受很大阻力,來自黨派之間的競爭、商界企業家的反對等,民主黨政府在權衡各方利弊之后,終于出臺了2010年的減稅延期法案。盡管遭受很大阻力,但是奧巴馬仍然在2012年宣布實施新一輪的減稅法案,作為平民階級代表,他將稅改法案中對于富人階級減稅以及抵免政策取消,提高對富人的稅收額度,將低收入人群的稅收減免政策永久化,同時延長多項公司所得稅優惠,這使得剛剛經歷過金融危機的美國民眾大為振奮,經濟活力慢慢復蘇,消費需求增加,對外貿易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奧巴馬稅改后的幾年,中美貿易增長迅速,特別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規模提升明顯,2012年的出口總額為1105億美元,到2013年達到了1217億美元,僅2013年一年的增長率就達到10.13%,2014年出口總額達到1236億美元的頂峰;從中國的進口總額同樣增長態勢明顯,2012年進口總額4255億美元,頂峰的2015年則達到了5040億美元。中國進口在所有國家中所占份額從2006年起已經超越墨西哥成為第一名,到2016年為止,進口所占份額已經從2006年的16.25%增加到21.42%;同樣對中國的出口份額2007年成為第三,僅略低于加拿大和墨西哥,到2016年份額達到7.97%。雖然從2015年開始,中美貿易總額有下滑趨勢,但是中美貿易的份額在美國與所有國家貿易的份額中仍然穩中有升。2015年美元升值等一系列問題等使得美國的經濟狀態有所下滑,因此美國的貿易量大大減少,對中美貿易也有較大影響。
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趨勢下,經濟全球化發展越來越迅速,各國之間的聯系也日益密切。特朗普政府的稅制改革政策將會使美國經濟在回暖的道路上更加快速的發展,而貿易是依附于經濟的,經濟的迅速復蘇也會進一步使得貿易能夠有更大的突破。由于中美兩國是經濟總量排名世界前兩位的國家,因此經濟與貿易上的交流必不可少。
在未來幾年內,兩國的貿易總量仍將會繼續增大,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在某些產業上的貿易會發生變化。由于美國的稅制改革,一部分對于稅收比較敏感的企業,將有可能在美國的稅率降低后回到美國進行投資,如化工、石油、鋼鐵、基建等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對于正在進行全球投資布局、構建新生產體系的新興行業,如新醫藥、生物工程、新能源等,此次的稅改也將是很大的吸引。但是目前美國的勞動力成本仍然較高,減稅政策并不會明顯提升其傳統制造業等行業的比較優勢。
從2001—2016年的中美貿易發展歷史上來看,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機械電子產品占比越來越小,由40.32%降至22.78%,運輸行業下降較大,由14.61%降至9.63%,但是蔬菜類產品漲幅巨大,由6.12%升至14.59%;在美國的進口方面,機械電子類產品有較大增長,由32.27%升至48.07%,鋼鐵和紡織品有較小程度的漲幅,而鞋類產品則占比下降,由11.04%降至3.97%。在特朗普的稅改政策實施之后,由于鋼鐵、化工等產業可能回美國投資,美國對中國的鋼鐵、橡膠、化工類產品的進口會有所降低,相應的出口則會增加;而紡織品、鞋類、機械電子類等傳統制造業類產品美對中的進口會增加,出口會減少。
參考文獻:
[1]王海.美國稅改:前瞻及展望[J].新理財,2017,(05):15.
[2]劉勇.美國優先:特朗普稅改政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J].紅旗文稿,2018,(01):30-32.
[3]王鵬.美國稅改影響面面觀 [N].中國證券報,2017-11-01(A04).
[4]杜萌昆.八十年代美國稅制改革的回顧與思考[J].涉外稅務,2001,(04):37-40.
[5]關學政.淺談里根的稅改方案[J].稅收縱橫,1989,(02):55-56.
[6]王虎.奧巴馬新稅改方案有哪些看點 [N].中國財經報,2015-02-14(006).
[7]于雯杰.美國三次減稅的比較研究[J].公共財政研究,2016,(05):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