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玉
醫療聯合體(簡稱醫聯體),是由同一個區域內以三甲醫院為核心,聯合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各專科醫院等以及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跨行政隸屬關系、跨資產所屬關系的聯合體,也稱醫聯體。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205個地級以上城市占地級以上城市總數的60.8%,開展了醫聯體試點工作。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4月23日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號)提出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療衛生改革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通過醫聯體的建設,可以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衛生服務,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分級診療的發展。在2017年,要搭建醫聯體基本框架,開展多地的試點工作;到2020年,形成較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所有二級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推動資源的共享,加快分級診療模式的建立。醫聯體在實際試點中也存在社區衛生體系不完善,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利用共享經濟構建醫聯體新模式,整合資源,建立合理的醫療資源共享機制,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政府需要出臺相關的配套措施,最終實現在共享經濟下政府、醫院、社會、病人多方共贏。
共享經濟最早是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 L·Spaeth)和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1978年在發表的論文《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首次提出合作性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他們提出的合作性消費的本質就是共享經濟,又稱為分享經濟。“共享經濟”鼻祖羅賓·蔡斯(Robin Chase)女士在《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一書中提出了共享經濟的公式:產能過剩+共享平臺+人人參與,并將這種模式稱為“人人共享”。人人共享整合了個人和企業的最佳能力,其實質就是高效利用每種資源和每個利益相關者。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共享經濟的不斷擴大。
共享經濟,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將閑置的資源、信息整合,支付一定的報酬獲得分享的經濟活動,以滿足人們對資源、信息的需求。共享經濟的首要目標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大數據、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共享經濟的效率不斷提高。共享經濟可以集合各個信息,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輸出同等標準的信息。資源整合是共享經濟的核心,從微觀來看,共享經濟將閑置的資源與他人分享,相互獲益。從宏觀來看,它是微觀形成的新的經濟形態。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可以化解產能、擴大供給。顛覆傳統的經濟模式,整合資源,跨界合作,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第7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首次將我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這組詞匯納入了聯合國文件。共享理念將成為一個新的文明,共享經濟也將不斷發展,達到互助互利——相互幫助,相互獲利。
醫聯體,是通過橫向、縱向的整合,將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聯合。以城區的醫療集團為例(如圖1),由三級醫院主導,聯合二級醫院、社區醫院形成一個密切聯系的體系。三級醫院負責二級、社區醫院的重病患者或一些疑難雜癥,二級醫院負責輕微病、常見病,社區醫院負責慢性病、需要長期護理的病人。它們三者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連接,實現遠程會診、信息共享、資源整合與分配等等。(如圖1)

圖1 城區醫療集團
共享經濟,顛覆傳統模式,整合資源。不同區域、城鄉醫療資源不均衡,限制和短缺并存,如何有效的整合、重新分配,滿足公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國辦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多種形式的醫聯體試點,帶動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組建。在城市建設醫療集團,在縣鄉建設醫療共同體,跨區域建設專科聯盟,在邊遠地區開展遠程醫療。醫聯體內部分工協作,使得優質資源得以有效利用。根據共享經濟的兩大特點:1.借助網絡作為信息平臺。2.以閑置資源使用權的暫時性轉移為本質。我們可以將醫聯體模式大致分為兩類。(如表1)

表1 醫聯體模式
醫聯體在各地推行中也面臨很多問題,管理權、利益分配、政府財政投入等等都影響著政策的執行。根據特點不同,主要分為“松散型”“半緊密型”“緊密型”三種模式。(如表2)

表2 不同類型的模式
從具體的實施來看,“松散型”最容易執行,“緊密型”最難實行。醫聯體如果只是簡單的醫療機構組合,是很難發揮醫聯體的真正作用。
1.配套措施不完善
對于醫聯體并沒有嚴格的執行方式,選擇“松散型”或者“緊密型”都是各方協調的結果。一方面,會存在利益沖突,公立醫院實行收入歸己、結余分配的運作模式。下派醫生成本高、分流病人收入減少。利益的分配會導致他們偏向“松散型”。另一方面,對三級醫院幫扶基層沒有完善的績效和補償機制,沒能調動起整個醫療機構的積極性。而且對遠程治療等的誤診、漏診情況沒有明確的責任劃分,造成不良后果。配套措施不完善,使得醫聯體推行效果不明顯。
2.硬件設施不齊全
醫聯體的實施中,需要一定的硬件設施作為支撐,例如:完善的大數據平臺,遠程治療的設備等等。醫聯體是要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不僅包括人力、財力,也包括物力。如果沒有齊全的設備,對二級醫院、社區等的醫療水平依舊是不能提高。要盡可能地調動起整個醫聯體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分配、合理利用,才能真正推動醫療服務的發展。
3.通道“不暢”
信息通道、雙向轉診等通道存在不暢通。信息系統不互通,無法及時獲得病人的病史,而且存在重復檢查,浪費資源和人力;對檢查結果沒有統一標準,診斷結果互不認同。目前遠程診療只能解決病史采集中的問診,很多輔檢資料并不能立刻獲得。醫聯體轉診的綠色通道不暢通,使得病人轉院艱難,手續繁瑣,并不能簡化程序,效率低。
醫聯體要實現“1+1>2”的效應就不能只是簡單的醫療機構組合,而是“上下貫通”,建立激勵機制形成人力、財力、物力等的資源共享平臺。優化資源配置,真正實現“共享醫療”。共享平臺采用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在線下整合各級機構的醫療、人才資源以及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并進行嚴格的審核、監察;在線上實現醫聯體內部信息資源的共享。在醫聯體改革中,共享經濟可以實現醫療資源的多元化共享,解決利益分配問題。“共享意識”,三級醫院與基層醫院不是幫扶關系,而應該是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這樣才能實現共贏。
醫聯體平臺的搭建是與一個區域內的三級、二級和各專科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共同合作,使得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學科建設、流程優化、信息共享等方面進行融合,逐步實現專業化、優質化的醫療服務。通過互聯網技術在醫聯體內搭建“互聯網+大數據”醫聯體平臺,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共享。醫聯體平臺是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顛覆傳統醫聯體在管理權等行政體制上的制約,使得各個醫療機構發揮所長,打破醫院之間的壁壘,真正實現醫療一體化建設。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專業化服務為一體的醫聯體系統。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構建醫聯體平臺(如圖2),整合各方優勢,三級醫院有高技術的專科醫生、先進的設備;二級醫院有專業的醫生、齊全的醫療設備;社區衛生機構有大量閑置的床位、長期護理的護理人員。將各自的資源納入同一個平臺,運用大數據對信息進行整合、管理、分析,為各種專業化服務提供應用支撐。最終能夠提供及時、快捷、有效、智慧化的醫療服務。
輸出專業化服務,專家會診,針對醫聯體內患者的疑難雜癥進行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共同會診,解決患者的病痛,同時二級醫院的醫生有機會學習到更高的技術。雙向轉診,三級醫院中病情減輕的患者可以轉入二級醫院進一步休養;對二級醫院病情惡化、情況危急的患者提供綠色通道,直接轉入三級醫院進行診治。醫保報銷,人社部關于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監管的最新政策表明,建立完善國家級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并不斷擴大納入國家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群范圍。醫聯體中跨地區、跨醫院的醫保報銷都應該納入一個系統,統一報銷,解決“看病難”問題。醫保結算各部門的協作、信息共享,可以優化結算程序,減少成本。就地報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長期護理,社區衛生機構的床位閑置,很適合病情好轉以及需要長期照顧的老人,滿足病人基本的醫療需求。

圖2 “互聯網+大數據”醫聯體系統
在醫聯體中需要統一的管理主體,對利益劃分以及體制進行管理。在醫聯體的三種模式中,“緊密型”具有統一管理主體,但是需要進行資產重組、體制改革等問題,操作困難,不易推行。而“松散型”,只是簡單的對技術、信息等組合,易于推行。但是這種模式沒有行政隸屬、不需資產的整合,容易出現利益的分割現象,不利于管理。而共享經濟下的醫聯體管理主體是統一的,但是不需要產權等的轉移、重組。平臺將各方優勢進行評估,重新劃分利益,實現統一診治、統一管理、統一分配的體系。
對于醫聯體的發展,需要引入獎懲機制。在平臺中對各個機構的配合程度以及資源、信息等進行網絡監督,激勵人力、財力、物力資源調配度高的機構,懲罰運行機制緩慢、效率低、不能真正為患者解決困難、醫保報銷、結算程序繁瑣等問題的機構。完善的獎懲機制可以實現技術、人才的有效利用,提供合理的薪酬并改善基層的晉升空間;醫療設備以及政府的補貼等都是以醫院病人狀況來定,而不是醫院的行政機構。獎懲機制是對各個機構、各個醫聯體,合理的獎罰措施,可以形成競爭機制,提高整個醫聯體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培,易利華.基于分級診療的區域醫聯體實踐與思考[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5,22(4):102-104.
[2]中國政府網.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205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醫聯體試點 [EB/OL].[2017-04-20].http://www.gov.cn/xinwen/2017-04/14/content_5185777.htm.
[3]Felson M,Spaeth J 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04).
[4](美)羅賓·蔡斯.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5]中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號)[EB/OL].[2017-04-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4/26/content_5189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