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財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當前小學寫字教學已被提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寫字教學提出了要求,并且明確指出:“要在每節的語文課中安排十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引導、科學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呢?
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寫字教學也是如此,學生對寫字在思想上重視了,也就有了持之以恒把字寫好的決心與動力。因此,我就利用各種活動,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寫字的重要性,從而對寫字產生濃厚興趣。
(1)榜樣激勵。我著力從四個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①名作榜樣。組織學生留心報紙雜志中的優秀書法作品,引導學生留心生活中的好字,認真看、細揣摩。②教師榜樣。我在課堂上努力做到認真規范寫好每一個字,課后堅持練字,并定期向學生展示。③同學榜樣。定期在學生中開展優秀作品評比展覽。④自我榜樣。引導學生定期公布自己所寫得漂亮的字,以自我鼓勵,不斷進步。
(2)故事激勵。我經常在上課前,講一些古代書法家學習書法的故事,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比如,講蘇軾、黃庭堅、鄭燮、顏真卿、王獻之等名家練字的故事,讓學生在了解和熱愛祖國古老的書法藝術的同時,激發立志寫好字的愿望。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志不強者智不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小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危害不小,輕者影響寫字質量,養成不良習慣;重者影響生長發育,不利于身心健康。
近年來,我通過課堂觀察和逐個排查,發現學生書寫姿勢錯誤類型主要有以下兩種:①坐姿不正確。表現在學生的胸挺不直,頭離書本太近,坐不正,有的還不時站起來寫字。②執筆姿勢不正確。一是三個手指捏筆型:中指不是托住筆,而是和食指、拇指一起把筆捏住;二是拇指壓食指型:拇指把食指壓住,不僅別扭,而且書寫時擋著視線;三是手腕往里彎曲型:手腕不是自然放在本子上,而是往里彎,使筆尖指向胸口;四是食指關節鎖住型:食指緊緊地壓住筆,致使食指最前面的小關節鎖住,不能靈活運轉。
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我從開學第一天起,就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嚴格要求,以身作則,同時采取多種措施,矯正學生錯誤的寫字姿勢:
(1)常規管理。結合學校“認真寫好漢字”的活動,讓學生明確書寫姿勢的重要性,以點帶面,從個別著手,逐個突破,使人人都養成了正確的書寫姿勢。
(2)口訣輔助。我把寫字姿勢、坐姿及執筆的要點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教給每一位學生,并編成口訣:“寫字時,要做到,頭要正,身要直,腳放平;三個一,記心間;食拇捏,三四托,小指藏;筆尖斜,筆桿躺。”讓學生熟記背誦,要求學生在每次寫字前先念口訣再練字,真正做到“練字先練姿”。
寫字是一項語文實踐活動,掌握基本的書寫方法是寫好字的關鍵。但不管在什么場合下寫字,我都重視樹立學生“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即只要一提起筆來,就要認認真真地寫,力求做到筆畫清晰、結構合理、行款整齊。
(1)習得基本筆畫的寫法。在以“橫平豎直”為標準的基礎上,我力求融入書寫的藝術性指導,反復練習,達成共識。如長橫“一”的寫法:起筆稍頓,輕輕寫個點,回推一下向右行,行筆長長中間輕,收筆先頓再回收。懸針豎“ㄧ”的寫法:“懸針豎,像根針;一邊行筆一邊收,筆尖超過豎的尾……”
(2)習得分析字形的方法。這個方法并不是讓學生僅僅知道上下左右、全包半包等結構類型,更重要的是知道漢字部件在一個字中的大小、寬窄和疏密等的書寫技巧。小學階段,教師要充分發揮田字格的作用,用好橫中線、豎中線,重點筆畫強調起筆、收筆的位置。如“一”字的書寫,看似簡單,寫好并不容易。指導書寫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一”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學生明白“一”的橫不是沿著橫中線書寫的,而是從橫中線下沿著橫中線寫到橫中線上面收筆。再如,我教學生寫帶有“山”字的部首時,先出示“嵌、岔、峭”三個字,讓學生認真觀察,并初步感知“山”在這三個字中的筆畫變化,得出“山”的筆畫變化與它所處的位置有關。然后指導書寫時,重點指導“嵌”字,引導學生先把握“嵌”字是上下結構,上窄下寬。認識了字形特點,我讓學生當“小老師”,指導我在田字格中范寫。第一次范寫時,我讓學生靜靜觀察,直觀感受書寫的動態過程,此時學生是在讀“活字帖”。第二次范寫時,我讓學生邊看邊跟著書寫,此時學生是在臨“活字帖”。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動筆仿寫,讓其在寫字實踐中自主感悟,習得寫字方法。最后放手讓學生自主觀察“岔、峭”兩字,領悟書寫要領,并融會貫通,練習書寫部首為“山”的其他漢字。學生在多次的寫字實踐中鞏固了寫字方法,切實提高了寫字能力。
寫字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對學生書寫態度和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如著重從學生書寫時筆順筆畫、間架結構、書寫流利程度等方面對其進行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寫字興趣和自信心。
(1)在聽寫中提速。聽寫訓練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言規律、學習訪求、學習習慣的融合。扎實地進行聽寫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書寫速度,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是組塊聽寫。聽寫時,我不是讓學生一個詞一個詞地聽寫,而是根據課文特點將同類詞構成一個組塊給學生聽寫,這樣能較好地訓練學生適時記憶能力、傾聽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記住再寫”的習慣。
二是一句一讀。聽寫句子一般應一句一讀,剛開始訓練時,我將長句分為兩三個短語來讀,練習次數增多后,我就一句一讀,并且事前不讓學生抄寫或背誦,這樣就能達到了“培養注意力,訓練速記力,提高書寫速度”的目的。
三是速寫對照。根據文本教學的重點,我常常選擇文本中的重點句段在課上聽寫。聽寫按照“聽—寫—讀—改”的過程進行,即先讓學生聽我將整段文字讀一遍,然后我一句句讀,學生一句句寫,最后展評,讓學生將聽寫的文字連讀一遍,有寫錯的字、標點自行訂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速記力。
(2)在競賽中提速。我經常在班上舉行“一分鐘寫字比賽”活動,在規定的時間內,比一比誰抄寫的生字既多又美觀;開展“默寫比賽”,默寫熟練的課文,由于沒有抄書時頭的擺動和筆的間歇,速度更快;舉行“小小書法家論壇”活動、“手抄報比賽”等 ,讓寫字和練習書法變得富有詩意。當練字成了一種習慣的時候,一手漂亮的字自然也就形成了。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抓緊、抓細、抓實;反復抓,抓反復;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真正抓出實效。只有這樣,字理中蘊含的文化才能點點滴滴滲透進學生的心田,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 東.小學寫字教學“五部曲”[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