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平
1.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 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小學數學新教材中的圖片,可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求知的熱情。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先用課件演示開國大典的畫面,提問:“這是一幅什么畫面?你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什么時間成立的嗎?”然后,分別提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北京奧運會開幕等幾個重要的日子,學生也說幾個有意義且重要的日子。接著教師引入新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向邏輯抽象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就是要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圓的認識》教學中,利用動畫素材播放動物運動會的情境:小貓、小狗和猴子都推出自己設計的車子進行比賽。小貓的車輪是正方形的,小狗的車輪是橢圓形的,猴子的車輪是圓形的。結果猴子的車最平穩,也是最快到達終點,至此引出問題:“猴子獲得冠軍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的?”借助情境提問引起學生繼續創新的欲望。
3.有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可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如在教學《立方米》時通過實驗操作、計算,讓學生了解一個滴水龍頭浪費水的情況:一個月要浪費1.1m3的水,一年要浪費大約13m3的水;一年浪費的水是6500個人一天的需水量;如果學校有100個這樣滴水的水龍頭,一年就會浪費1300噸水。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1.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方法
(1)設疑提問。該方法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具有引發思維的特點。
(2)日常事例。密切聯系生活并深入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打破學生固有的心理定勢,培養其敏銳的思維能力。
(3)圖表、模型、實物、投影、錄像、電腦等直觀教學。該方法能讓學生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思維活動,現代的電化教學更可以增大信息量。動態現象的創設能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4)課堂討論。精心策劃課堂討論是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具體表現。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可以拓寬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2.課堂教學情境的運用過程
(1)貼近生活,引出課題。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買一本標價是11元的書,怎樣簡便地把錢付清又不用營業員找錢?你有好辦法嗎?”借助生活經驗,將日常買東西付款的方法再現,讓學生議一議、說一說,初步建立十進制的概念,體會1個10和1個1合起來是11。聯系生活實際會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2)利用多媒體,講授課題。在《圓的周長》公式推導時,出示情境:“怎樣求出一個圓形大花園的周長?”學生想到繩測、步測等方法。要求學生拿出一根一端系著小物件的細繩,另外一端系上鉛筆,鉛筆在細繩的作用下圍繞小物件畫出一個圓,求出它的周長,學生默然。“是不可能用繩測求出它的周長的,那怎么辦呢?”學生自然想到:如果有一種計算圓周長的公式就好了。于是讓學生去探索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歸納出:周長=圓周率×直徑。
(3)創設合作交流情境,結束課題。在四年級《位置與方向》教學結束時,有一道例題是繪制學校平面圖。我根據創建合格學校的實際情況創設了情境:“昨天校長布置了一項繪制校園平面圖的任務,一些建筑物的數據老師已經測量出來了,你們能替老師完成任務嗎?”學生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了起來。我又說:“可是時間很緊,我們怎樣用很短的時間來完成呢?”馬上有學生表示可以分組合作完成,到時擇優采用。于是,學生很自然地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去探索繪制校園平面圖的方法。通過這一情境的創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認識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掌握和鞏固了課堂知識。
[1]歐陽芬,黃小華.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技能的創新與發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2]周廣強,張玉民.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