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海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錯誤,而要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可以針對學生課堂學習中出現的各類錯誤,對教學方案做出科學恰當的調整,從學生思路出發,優化各個教學環節,對知識內涵做出深入探究[1]。比如,某位教師在準備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相關內容的講解時,剛提出相應問題,就有學生回答:“只要將相鄰兩邊相乘即可?!边@一回答很明顯是錯誤的,但教師并未對其錯誤給予指責,或是立即糾正,而是對教學方案做出了及時調整,請這名學生到講臺上將自己的推理過程詳細講解出來,讓其他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面對學生意見不一的情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剪切、緊湊等方式來將平行四邊形合理轉化為正方形或是長方形,以此來讓學生正確認識到相鄰兩邊相乘并不適用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之后再帶領學生進行底乘高計算公式的推理。
簡單來講,錯誤其實就是學生學習探究活動中出現偏差的一種反映,對此,教師應做的并非對學生所學給予否定,而是要引導學生回歸到正確的學習探究方向,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產生強烈的學習探究趣[2]。比如,某位教師在講解“畫角”的相關內容時,就先讓學生對畫角的基本步驟進行預習,然后要求其自主畫出120度角。但很多學生在此過程中都出現了不同的錯誤,相比于直接指出,該教師則是邀請一名畫錯的學生,在黑板上重新畫一遍,讓其他學生思考并指出其中的問題,然后思考錯誤產生的原因,如數刻度的時候方向反了等,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對其中的錯誤,以及怎樣對正確、錯誤做出合理檢驗等做出全面總結、反思,并用更恰當的方式鼓勵畫錯的學生認識到,錯誤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是產生錯誤的原因,進而在全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更輕松、準確地掌握畫角的方法。
通過科學運用錯誤資源,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也能夠讓學生懂得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進一步拓展其數學思維。比如,某位教師在講解下面這道應用題時就對學生產生的錯誤進行了科學運用?!肮珗@與超市之間的距離是1000米,小軍每分鐘走100米,請問20分鐘后,小軍與超市相距多少米?”在思考解答中,有的學生認為小軍在20分鐘后已經走到2000米,已經超出了題目給出的公園、超市之間的距離。對此,該教師并未將學生的思維局限直接指出,而是先引導學生假設沒有達到超市的情況下,其距離該怎樣計算,然后又將計算方法代入了原問題中。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數學思維,也能夠幫助學生輕松解答該題目,更能夠使其在今后的思考解答中懂得從不同角度出發。
學習效果、效率的提升關鍵還是在于學習主體自身的知識構建,以及做到及時反思、總結,從這一層面上來講,學生產生的一系列錯誤,僅憑教師的示范、指導練習是難以得到全面糾正的,必須讓學生在反思、總結中真正認識到自身在知識掌握、思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只有這樣才真正有益于學生的未來學習發展。比如,在講解“周長和面積”的相關內容時,很多學生就經常會出現周長、面積計算混淆的情況,甚至連單位名稱的運用都出現錯誤。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自我反思學習的機會,通過實踐操作、小組探究等方式來讓其認識到錯誤產生的原因,并予以糾正,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不僅可以將錯誤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科學應用錯誤資源對優化課堂教學成果、拓展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等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授課內容與培養需求,對學生日常學習探究中的一些錯誤資源進行科學整合與利用,以此來大幅度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與效率,推動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
[1]魏聰明.錯誤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82):83.
[2]黃有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中外交流,2016(3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