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華
在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呈現給學生的問題情境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發生矛盾,就會改變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和智能體系。當這種問題情境給學生帶來驚奇時,對問題的好奇心就會驅使他們主動思考與探究,他們的注意力也會轉移到課堂上來。
如學習《大氣壓強》時,在導入新課時,先出示提供一個空礦泉水瓶,用力一捏,癟了。問學生:“如果移開拿瓶的手,你會觀察到瓶子變癟嗎?”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會。”接下來,不用力的時候,奇跡出現了。往瓶內注入少量的熱水,搖晃,并迅速倒掉,蓋緊瓶蓋。移開手后不久瓶子居然癟了。這一出人意料的現象立刻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他們以迫切的心情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在做完導入實驗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在不用力的情況下也能出現類似的現象。在一位學生實驗成功之后,其他學生的展示欲也被激發起來了。隨后,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即通過小組選派代表到臺上展示實驗成果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時學生在情境之中產生了各種疑問和猜想。此時,教師迅速追問為什么,引導學生提出有效的、科學的問題,比如:“究竟是什么力使它們變癟的呢?”在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
“究竟是什么力使瓶子變癟呢?”由于大氣壓強知識比較抽象,面對新問題,學生難免會感到困惑。于是學生在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境中,會進入自主預習。學生在結合導學案學習目標進行預習時,教師應做出如下引導:①如果不把瓶蓋蓋住,瓶子還會變癟嗎?②如果把飲料瓶口密封起來,飲料還能吸起來嗎?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與導入,培養學生靜心思考的習慣。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去猜想、推理、分析、判斷,運用物理學習的研究方法,能使學生快速、積極、主動地進入思考狀態,既能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又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回歸,使學生在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中更為主動、活潑,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促使課堂更加實效與高效。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改課堂重要的一個環節。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不僅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也能使學生學會聆聽他人的建議。這樣,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從其他同學那里受到啟發,每個人的潛能都得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首先要自主預習完成導學案的基礎問題;其次是小組通過展示的形式交流答案;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主題設計的問題,如“我們如何利用大氣壓強”及“大氣壓強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等。通過在課改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學關系和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使學生共同進步的同時也提高了整體素質水平。
通過利用多媒體,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使學生明白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并且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通過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的形式,不僅讓學生見識了大氣壓強及其作用,也了解了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多媒體設備的運用,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也豐富和拓展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當學生利用自己的學識揭開生活中物理現象的神秘面紗時,會深刻體會到“物理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在課改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物理問題的設置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水準。這就要求課改課堂教學中知識需要問題化,問題需要情境化、層次化與探究化。教師根據班級的不同和學情的不同,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中要層層遞進,處處為學生著想,精心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能想、能說、能做、能展示,這樣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識、鞏固知識并拓展知識。
[1]陶昌宏.以創設問題情境為切入點——《物理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J].物理教學,2010(1):9-11,47.
[2]李 強.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2(6):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