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銀
新環境下,校園文化的重要性越發凸顯,成為學校發展的靈魂所在,更是展示學校形象、提升校園文明程度的一種直觀體現,其對于師生群體的價值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任何課程都難以比擬的。技工學校內涵建設,主要包括了教學環境改善、課程體系改善、骨干教師培養等,其目的在于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而校園文化在提升學校綜合實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如何做好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是需要學校領導深入研究的課題。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不僅包括了校園本身的歷史傳統,也包括了被廣大師生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和教育理念,集中體現出了學校的本質以及精神面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重視以精神文化為依托,體現包容、開放、合作與競爭的內涵,引導師生共同發展。具體來講,一方面,應該引導教師穩定發展。在學校籌建階段,應該做好定位工作,提升人才引進標準,面向全國招聘優秀教師。學校可以引導教師解放思想,推動教師個性發展,在校園內形成自由的學術氛圍,加大宣傳力度,對工作能力強、師德高尚的教師進行表彰,為其他教師樹立學習榜樣,同時還應該為其搭建有助于教師發展的平臺。例如,可以為教師的繼續教育和自我提升提供良好渠道,幫助教師參與省、市、地方的技能競賽,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在校園內樹立教書育人、認真負責、開拓進取的良好教風。不僅如此,技工學校還應該引導教師樹立起終身學習理念,加大對科研工作的資金支持,為教師提供發展動力。另一方面,應該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在我國,受傳統觀念影響,許多人認為學生只有在高考失利后才會選擇進入技工院校,在這種情況下,技工院校的學生整體素質偏低,而且對于學習缺乏熱情,影響了校園整體氛圍。對此,可以對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大力表彰,在充分肯定其努力精神以及學習成績的同時,也應該號召全體學生以此為典范進行學習,要求學生堅定信念,自強不息,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制度和規范對于教育事業意義重大,完善的規章制度不僅可以對師生行為進行規范,而且可以提升團隊凝聚力和管理效率,促進學校整體競爭力的強化。制度文化的建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制度建設。技工學校需要做好自身定位,從自身的具體情況出發,對相關制度進行健全和完善,形成一個統一的制度體系,實現對黨務、教學、后勤等工作的全面覆蓋,確保各項工作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制度的建設不僅包括了制度的編制和完善,還包括了制度的落實,畢竟無論規章制度如何完善,如果得不到有效落實,也會成為一紙空文。二是組織機構建設。從方便管理的角度,在技工學校中,同樣應該做好組織機構建設,包括學院辦公室、學生處、人事處、財務處、教務處以及后期服務處等,通過這些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與配合,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重視環境文化對于內涵發展的影響,認識到文化環境熏陶對于人才成長的重要作用。對于技工院校而言,校容校貌不僅表現出了整體的價值取向,而且具備極強的引導功能,其本身可以看作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校園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以某技工學院為例,其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積52萬平方米,設計學生容量10000人。在設計方面,采用了與常規校園不同的功能分區,建筑整體采用灰色調,氣勢雄偉,布局合理,在富有文化個性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強烈的時代氣息,順應了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時,在校園中綠化建設成果顯著,正對校門的是一個中心湖,湖兩側設置親水平臺,與圖書館遙相呼應,四周遍布綠樹,營造出了一種“虛懷若谷”的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親近自然、放松心情。不僅如此,在著力構建校園環境的同時,學校也沒有忽略環境文化建設,通過校園人文元素的建構,使得校園環境與人文環境實現了和諧發展。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辦學的一大特色,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就業鋪平道路,另一方面也能夠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也為技工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應該認識到,技工教育不可能脫離行業與企業而獨立存在,因為其本身就是為企業培養專業技術性人才,與其說技工教育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不如說正是企業的需求催生了技工教育的產生,推動了技工教育的發展。通過校企合作,技工院校可以吸收企業文化,構建校企文化,配合校內實訓基地和工學結合、定崗實習等合作方式,可以使得學生在相對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進行學習和實踐,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要求。技工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企業生產實踐及社會需求,行業生產文化同時也是職業文化,無論是其中不畏艱苦的作風、愛崗敬業的精神,還是求真務實的品質、互幫互助的素養,都是技工院校師生所必須學習的。針對這種情況,技工院校可以開設相應的課程,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訓練以及拓展教育,通過合理規范的組織計劃,使得師生都能夠進入到行業中,體驗實際生產,激發其對自身專業的熱情。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在此時可以互為補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不過需要認識到,企業文化畢竟屬于經營文化的一種,更加強調實用性和功利性,而校園文化則屬于教育文化,強調通過資源整合來培養優秀人才,兩者在價值取向上有所差異,因此在融合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沖突。對此,技工院校需要睜大眼睛,對企業文化進行選擇吸收,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校園文化進行調整和充實。立足技工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方針,學校應該大力推進校園文化與優秀企業文化的融合,形成一種層次更高、充滿生機的新型校園文化,構建起自身獨特的校園文化體系,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個性特征。
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技工學校內涵建設影響巨大,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促進技工學校師資力量、基礎設施的提升,推動校園環境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夠更好地推動技工學校的內涵建設,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一個優秀的校園文化并非短時間內能夠形成的,往往需要經過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積累和沉淀,對先進文化進行不斷的吸收提煉。在新的發展環境下,技工院校應該做好自身定位,認識到校園文化在學校內涵建設及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力度,實現學校從規模擴張到內涵發展的轉變,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
[1]張 德,吳劍平.校園文化與人才培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2]邵小波.加強技工院校建設 促進專業技術轉化[J].勞動保障世界,2016(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