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鶯鶯
【摘 要】隨著互聯網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逐漸加深,金融供應鏈也發生了變化,各種經濟組織的金融都使用了互聯網技術,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給金融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發展情況和供應鏈模式出發,探究了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措施
前言:
互聯網技術的使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金融行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出現了諸如第三方支付、P2P等新的模式,改變了傳統金融模式,使得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決。為此,對金融供應鏈模式進行分析,并探討模式使用的對策,有助于金融行業的發展。
一、典型供應鏈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于當前而言,并不是一個新的課題,供應鏈的發展也經歷了從傳統金融工供應鏈到互聯網金融供應鏈的過程。傳統的金融供應鏈是以銀行為主導的一帶多模式,而互聯網供應鏈則以企業為核心,形成了N+1+N的模式,兼具了互聯網和商業金融兩種特征。自互聯網金融供應鏈出現以來,就處在不斷改革和創新的進程中,主要的模式有五種。
一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此模式匯集了上下游的資金交易信息,形成了對應的信息和資金環節,可以保證金融服務的順利進行,實現了金融交易的電子化,自動化程度高,應用最好的就是支付寶和快錢。
二是,核心企業供應鏈模式。這一模式的供應鏈主要是依靠企業的產業鏈資源積累,在金融環境下形成良好的企業信用,以增加企業的經濟優勢,能夠加快貨物運轉的速度,維持較高的經營收益,并依靠豐富的經驗和真實的交易數據,長期與關聯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如上海聯鋼、海爾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
三是,物流倉儲金融供應鏈。物流企業是連接企業和上下游合作商家的第三方,融資效果較好,可以進行增值服務和發現新的盈利點,控制貨物信息的能力較高,也可以對融資抵押產品進行學專業化的測評,以提供合適的融資金額,這一模式應用較為成熟的有中儲物流和澳洋順昌。
四是,電商金融供應鏈。電商供應鏈的核心作用就是為融資困難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服務,是融合了采購訂單、賬款處理等環節在內的一體化金融模式,可以借助云計算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保證交易信息的準確,阿里巴巴和京東較為典型。
五是,銀行主導的金融供應鏈。互聯網背景下的銀行主導供應鏈結構主要是對合作企業的真實信息進行收集和總結,也以往形式不同的是能夠為中小型企業免費提供傳播,目的在于拓展業務范圍并增加風險程度低的項目,優勢體現在資金規模大、成本低且風險控制能力較高,像平安銀行的橙e網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應用互聯網金融供應鏈模式措施
互聯網金融供應鏈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因金融發展和技術的不斷更新,模式的應用也受到的影響。為了將互聯網金融供應鏈更好地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可以采用如下的幾點措施。
(一)創新供應鏈模式
現階段,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金融供應鏈又發生了新的變化,所以金融行業必須創新供應鏈模式,將網絡信貸和供應鏈金融融合到一起的并采用線上供應鏈系統。其一,網上信貸融合金融供應鏈。互聯網金融供應鏈包括了第三方支付、軟件服務商、電商平臺、網貸平臺,通過供應鏈將貿易金融和物流金融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供應鏈運營模式。這一模式給網絡信貸的融合提供條件,滿足了投資者或企業與需要融資企業的對接需求。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核心企業與P2P機構之間相互傳輸收發貨單據,P2P機構為物流公司提供投資者的信息,由物流公司將信息傳達給經銷商并直接與P2P機構溝通,這四方之間存在四方協議,而投資者主要是將資金托付給P2P機構。其二,線上供應鏈模式。傳統的金融供應鏈模式對于追求高效的企業和個人而言,程序過于復雜,再加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線上金融供應鏈模式更能夠滿足新時期的需求,給用戶帶來了極佳的體驗,提供的金融產品也更加多樣化。這一模式就是將互聯網與電商平臺連接到一起,實現交易信息的共享和金融服務。對于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提供了金融服務的效率。例如,支付寶也屬于線上金融供應鏈,是以支付寶為信用中介,在金融交易時由其保管投資者的信托資金,是一種增值性服務,與商家和網銀建立了合作的關系,給中小型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良好的融資環境。
(二)法律法規的健全
互聯網環境下,供應鏈金融得以高速發展的同時,涉及到金額額度也在提高,只有在完備的法律法規約束下,才能規范金融市場,強制性的減少網上金融交易的風險,像網絡信貸就需要法律的制約,避免出現企業投資和融資一體的問題。法律法規在制定的過程中,因供應鏈涉及到的利益對象多樣,環節也比較多,對此必須嚴格按照流程進行并做好記錄。供應鏈中包含的各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中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和要求,這就要求在原有的法律基礎上增加相關的條例。同時,不同金融供應鏈的交易平臺也存在差異,要有針對性的分別管理,對超出的金額進行重點監管,使金融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的擴大。此外,相關的金融行業組織和機構,也要修改行業標準中的標準,將信用不佳的企業及時剔除,保證供應鏈金融的規范發展[2]。
(三)供應鏈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
互聯網金融在經濟領域的穩定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因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風險轉移,需要完善的監管體系對供應鏈金融模式的使用安全進行管理。首先,金融投資者和經營者的信用狀況是保證互聯網金融供應鏈發展的關鍵,監管工作也從這一方面出發,創建信用評價平臺。信用監督評價平臺的構建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建立金融經營者信用查詢和評價系統,記錄金融資金交易的全過程,并要求交易雙方在完成交易后填寫有關信用的調查問卷,需要注意地是相關管理人員要核實評價信息,避免惡意誹謗事件發生。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門要組織專業化的人員搜集近三年內投資用戶的交易狀況,整合分析后按照一定的等級錄入信用系統,形成客戶個體的信用檔案,以便為各級金融企業的監管工作提供準確的信用數據支持[2]。其次,互聯網金融供應鏈不受時間、空間和資金額度等因素的限制,這就使金融交易常出現跨區域和大筆金額流動的現象,如果在監管工作中不明確劃分出工作責任,一旦交易有差錯除了無法及時解決外,也會產生推卸責任的問題。這就要求監管體系要對責任分配進行要求,如企業法人要對金融問題承擔有限責任,造成失誤的金融會計人員則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最后,當地的工商部門和政府要對跨省的金融交易監督管理,制定統一的標準,以免出現監管漏洞導致經濟損失。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形勢良好,形成了諸如銀行主導供應鏈、電商供應鏈等五種模式,推動了金融行業在新時期的發展。在實際的金融供應鏈應用的過程中,也需要多加關注,可采用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提高法律保障以及創新供應鏈模式等措施,保證行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方志,蘇國強,王曉彥.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及其風險管理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7,36(12):34-43.
[2]宋華,盧強,基于虛擬產業集群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創捷公司案例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7,23(05):17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