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偉 石虹
【摘 要】信息化對企業來講是一場深刻的革命,近幾年企業信息化飛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企業精細化管理,讓企業的管理由封閉化轉變為透明化,由事后控制轉變為實時控制,由多層級管理轉變為扁平化管理。下文將圍繞信息化對企業標準化建設及企業管理的作用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企業標準化;企業管理
引言:
當今社會正在從工業經濟時代走向信息化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革命必然會對企業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科學化提供強勁動力和技術支撐,會對企業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產生深刻影響和重大變革。同樣標準化工作在企業產品設計制造和管理經營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障著各個環節井然有序地開展工作。
一、信息化對企業標準化建設的作用
(一)企業標準化與企業信息化的關系
企業信息化建設和企業標準化管理工作的內涵雖然各不相同,但目標是一致的,他們都是要規范、簡化企業管理工作中大量重復性、繁瑣性的工作,大幅提升企業管理工作水平。這就為把兩者結合起來,共同謀劃,共同建設,共同作用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這一著力點上,找到了最佳的契合點。由此可見,企業標準化管理工作和企業信息化建設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統一體。企業應堅持以信息化帶動標準化管理、以標準化促進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信息化與標準化聯動作用,各項管理與服務工作不斷規范與完善,管理與生產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信息化為推動標準化構建企業
企業開展標準化管理后,在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產生的文檔日益增多,對文檔的手工管理工作繁雜。企業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企業標準管理電子平臺,對企業IS0體系標準文檔進行管理,確保體系文件的編制、修訂、審批、流轉、查詢等工作也得到標準化的流程管理。企業標準管理電子平臺的建立大大提升了企業標準化工作的管理質量。該信息系統將企業標準文件對應到企業人員崗位,切實提高標準制度在企業內的執行率;建立文件與文件間的關聯關系、標準文件與法律法規的關聯關系,從源頭上保證文件的符合性與關聯接口;建立標準文件與信息化模塊的關聯關系,以信息化的手段檢驗標準流程的可操作性,為企業開展標準化與信息化的聯動建設提供良好保證。
(三)信息化參與標準化督查及標準文件修訂工作
隨著企業信息化工作和標準化工作的觸角不斷延伸,信息系統的建設過程和標準制度的推進作用是互相支撐的,這兩者的聯動也越發顯得重要。標準化督查是檢驗標準在企業內執行情況的一種手段,每年對企業各類標準文件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抽查,同時對歸口部門的自查情況進行不定期的抽查。信息化工作結合企業標準制度檢查計劃,參與對標準化制度的督查工作,通過對信息系統中業務流程流轉的記錄信息及系統數據統計情況的查詢和校對,及時提供標準化制度督查的準確依據。企業的標準制度是隨著企業的發展需要不斷修訂完善的。在標準制度的修訂過程中,必須要把完善信息系統運行規則與企業標準制度的修訂有機結合,及時比對標準制度的修改部分,逐步排查各信息系統模塊與各標準制度之間的關聯,對不一致情況,開展信息系統相關流程的變更工作。修訂后的標準制度文件正式實施日起,系統新版本升級。這樣,有了信息系統的同步實施,才能確保標準化工作邁出更為扎實的步伐,為企業各方面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作保障。
(四)信息化保證企業標準化建設的連續性
企業標準化工作首先遇到的是文檔化的管理過程,信息化之前,文檔都是紙質文件,基本靠手工完成,需要文檔管理人員多,手工查詢速度慢。企業標準化工作使文檔管理更具有邏輯性和可追溯性,更易于計算機系統識別和信息化管理。企業標準化工作其目的在于把一項項規范的操作過程進行程序化,如: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審核管理、文件管理、記錄管理以及質量控制、管理評審控制、測量系統分析等工作,都是程序化的標準化工作過程。利用信息化對提高企業的反應速度和產品質量是十分必要的。企業標準化工作是一個執行各級標準的過程,企業在執行各級標準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原始數據,這對于企業來說既是寶貴的資源,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信息化之前,這些數據信息往往被少數人掌握,一旦人員調動或流失,企業就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無法正常運行。信息化之后,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保證了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連續性。
二、信息化對企業管理的作用
(一)企業信息化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率
企業信息化充分利用計算機的智能化工具,從而達到了智能管理的效果。特別是現在,隨著電子計算機以及電子終端的不斷發展,企業管理工作還可以從計算機終端延續到其他電子終端,以充分發揮人們的聰明才智,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新時期的企業競爭日益激烈,如何實現高效率的企業管理,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企業信息化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逐步被我國很多企業所應用。信息化管理不僅減少了人工操作,還大大提升了企業管理質量,促進企業管理標準化的實現。
(二)企業信息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與管理效率是息息相關的,企業信息化管理能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我國企業能通過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最大化。所謂信息最大化是指通過計算機、信息終端機器等等,企業決策者能獲取關于企業內部、客戶、供應商等市場信息,以對市場、客戶以及企業工作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并通過信息化終端獲得更為直觀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生存能力,提高了企業競爭能力和創新水平。
(三)促進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企業管理也從傳統的管理模式向創新的管理模式轉變,信息化在推動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化促進企業結構優化和資源重新配置,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提升了企業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進行決策的效率和速度,使得企業能夠更快的適應風云變幻的市場;其次,信息化的利用促使企業管理實現實時化和高效化,對企業內部結構的管理更加科學,更貼近企業的利益,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再次,科技信息的快速發展,信息化的高效利用改變了企業傳統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為企業贏得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最后,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實現企業的多樣化管理,可以通過網絡解決客戶存在的問題,對售后服務進行跟蹤,增加客戶的滿意度,同時也降低了工作人員實地售后服務的成本。
三、結束語
企業信息化是建設標準化企業的一項長期基礎性工作,是直接影響信息化成敗的重要因素。企業在加快網絡基礎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標準化工作。標準化和信息化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標準化工作已經滲透到信息化建設的每個流程和環節中。在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標準化工作要盡早介入。把標準化工作一并納入信息化建設工作中,以保證相關標準及時出臺。
【參考文獻】
[1]徐瑞軍.淺析企業標準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大眾用電,2016(S1):22-32.
[2]田少強.以標準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促企業管理提升[J].四川水力發電,2016,35(S1):105-107.
[3]賈曉,魏敏真.企業標準化能力提升探析[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17(01):3-6+11.
[4]管松林,張瑩.企業標準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信息化建設,2015(10):340.
[5]梁銳.企業標準化管理促提質增效的路徑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7):127-128.